纺织服装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纺织服装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纺织服装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论

【摘要】针对“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考核上注重实践能力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教学实施效果,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纺织工程;教学改革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纺织服装产品的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羞、保暖御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逐步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行业面临着转型压力[1],高素质、应用型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在纺织服装行业需求旺盛,备受社会重视。然而,大多数年轻从业者并没有形成从纺织源头到服装终端完善的知识储备,致使在纺织面料及服装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缺乏宏观的、全流程的设计思维(包括纤维、纱线、织物等材料的设计,纺丝、纺纱、织造、整理等加工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服装设计规划、品牌战略定位及生产管理等等),带来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的局限性。因此,为满足行业对纺织服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对纺织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开设“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主要针对服装产业链,向学生详细介绍从涉及概念到产品投入市场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发展、织物开发与服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与品牌运作所涉及的方法和技巧、纺织服装开发管理流程的控制策略等。然而,课程总学时仅为45个学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将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的基础专业内容教给学生并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本课程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1课程存在问题

1.1教材内容滞后,典型案例缺乏。“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课程涵盖了纤维成形、纺纱、织造、整体、服装、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等多方面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以产品为导向,从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实践应用。课程专业内容综合性强,学习任务繁重,而学生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理解难度大。同时,“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可选用的教材较少,目前参考的教材主要是滑钧凯主编的《纺织产品开发学》和朱光好主编的《时尚驱动服装产品开发与运营》,但是,教材的内容相对滞后,难以反映新材料、新技术在纺织服装行业的运用;同时,教材缺乏典型案例解析,学生感性认知差,学习效果不佳。

1.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思维,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产品开发各环节的专业内容跨度大。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传统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枯燥,知识点消化吸收困难。同时,采用传统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远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1.3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奖学金、保研等政策都与学生的绩点挂钩,不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更为在意考试分数,而并没有关注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否真的得到提升。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采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一卷定成绩的简单方法,学生常常采用突击式学习,死记硬背现象严重,在考察书本上的知识点时往往可以一字不漏写出来,但是,对于开放性试题时,往往不能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整理出合理的答案,这严重偏离了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性思维的教学初衷。

2课程改革的建议

根据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2],结合“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课程内容及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应用性思维,能够分析并解决纺织服装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最终目的,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如下调整:

2.1关注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在“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传统的材料、加工技术的部分内容,学生往往在“纺织材料学”“纺纱学”“机织学”等专业课程中有所涉及,但重点要让学生如何对这些专业知识进行整合、灵活运用。因此,课程内容设计上会密切关注纺织服装行业的最新动态,如引入纤维流行趋势、面料流行趋势、色彩及款式预测等最新内容,以此让同学及时掌握新材料、新技术、创新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内容,对原有知识体系加以延伸。此外,课程增加了系列主题设计,如以阻燃、防水等功能性服装为主题,系统传授从原料到终制品所涉及的技术原理等,启发学生思考多样化的产品设计方案。同时,课程加入实验内容,让学生参与市场调研,体会产品开发中的“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这一内涵,贯彻落实到课程的学习当中。

2.2调整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通常采用理论知识教授的方式,学生很难跟上授课节奏。在教学手段上,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重点根据纤维材料、面料、服装色彩、款式的流行趋势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主题和情景,把案例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讨论和相互交流上,帮助同学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同学能够深入理解特定纺织服装产品对材料、加工技术对不同要求,培养学生以应用为导向,系统性、全面性的产品开发思维。同时,进行翻转课堂,根据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主题产品,从产品开发背景、性能要求、材料选择、加工技术、款式设计、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进行介绍,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教学方法上,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及网络平台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图片、视频形象展示纤维、纱线、织物、染色、整理、服装加工的工艺流程及原理,以及系统介绍产品市场调研、主题规划、生产销售管理等整个产业链的管理方法。重点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交流互动群,进行答疑、作业传送和公开示范、讨论,延伸了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考核方式的改革。“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管理”课程考核既要体现知识的掌握,又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通过考核形式的改革,重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3]。根据“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管理”课程的特点,把以记忆为中心的评价变成以理解、运用和创造性为中心的评价。采用案例分析报告、主题产品规划设计、市场调研分析等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依据学生的理论学习、纺织服装产品开发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创新思维等各项成绩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既能反映其理论的掌握程度,更能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状况。

3结语

“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管理”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涉及到材料、生产技术、设计、管理、营销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通过探索教学改革,结合纺织服装专业的特点,把应用思维、创新理念等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紧密围绕纺织服装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互性,以案例式教学为主体,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仲小咚.服装行业消费趋势解读[J].标签技术,2019(4):35-37.

[2]黄立新,易洪雷,朱春翔.基于成果导向的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8,33(1):70-73.

[3]王悦音,费琼.大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与方法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3):35-36.

作者:于金超 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