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利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结合产出导向法理论框架中的教学流程,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进行具体安排。以一个单元教学为例,详细说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步骤。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证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听说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产出导向法;混合式教学
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主要关注学生听的效果,一般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听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预习生词,引导学生关注要完成的听力习题,然后让学生听,听完后核对答案。这样的听力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听前和听中的监控,也无法有效教会学生怎么听。学生容易走神儿,课堂参与度不高。此外,听说课堂上重听轻说,听说比例失调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打破英语听说课堂中听说比例失调的现状,形成听说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听说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听说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改革。“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软件界面基于PowerPoint和微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起桥梁,使学生无论课外和课内都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终端上,实现师生及时沟通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师生互动,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雨课堂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助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本文拟以雨课堂为智慧教学工具,以中国特色教学方案———产出导向法为教学理论指导,开展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缩写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文秋芳(2015)教授及其课题组为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学轻用、学用分离”的教学现状,以“输出驱动假设”为原型,历经8年的教学实践而探索出的一套理论体系,是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自2015年POA理论体系的提出,不同类型的英语类课程都曾以该理论为指导,展开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了该理论对于指导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张文娟(2017)以一个单元的教学为例,展示了POA的教学流程,结果表明POA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李军(2016)将POA应用于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研究结果显示POA更能提高非专业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李佐(2017)则通过一堂英语翻译示范课详细论述了POA与翻转课程在教学中的结合。这些已有的实证研究为POA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范例和经验。
二、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面向大一和大二的所有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所用教材为《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以下简称《新标准》),每个单元都涵盖insideview,outsideview,listeningin,presentationskills,pronunciation,unittask六个部分,资源丰富,语料真实,话题贴近生活。但是,由于课时有限,无法覆盖所有内容,听说课堂也存在重听轻说、听说分离的现象,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都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笔者尝试对听说课程进行了为期12周的教学改革,根据课程框架的四要素:目标、内容、内容呈现方式及评估,依托雨课堂,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之前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最新颁布的《中国英语等级量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两个部分:能有效运用听力策略理解一般主题的听力材料及简短的新闻报道,抓住主要内容;能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题展开会话、讨论、发表个人看法等。
(二)教学内容
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iTest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传统教学”,其中,iTest为全校学生在使用的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利用iTest对学生进行三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模拟训练,其题型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型一致;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使用笔者制作的《新标准》雨课件,包括课前预习课件、课中讲授课件和课后复习拓展课件。另外,考虑到课程学时有限,每个单元所涵盖的内容都根据单元主题相关度、听力教材难易度等进行了适当的取舍。
(三)内容呈现方式
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表现在翻转课堂和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上,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笔者所教授学生的英语基础并未达到可以完全将听力材料的所有内容和练习都“翻转”到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所以在此次教学实践中,每个单元只有部分听力材料(如每单元的insideview部分)完全实现了翻转,即课前听,课中以说为主;而其他相对较难的听力材料只是部分翻转,即学生也在课前预听,但在课堂上笔者仍然会进行一些相关听力练习,主要是基于听力材料的听力策略训练。笔者经过前期的教学实验和探索,以POA理论框架为指导,将雨课堂贯穿到听说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结合POA的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教学步骤。为了更好地说明该教学安排的可操作性,这里以《新标准》第1册第2单元Food,gloriousfood(主题为“饮食”,教学内容包括insideview,outsideview和passage1,各部分的主题分别为餐馆点餐、糖醋排骨的制作、用餐礼仪)为例,陈述该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安排:课前:学生完成教师在雨课堂上的三项作业:4.观看听力策略———Prediction和Selectivelistening的微课,并完成相应的练习;5.预习雨课件完成本单元所涵盖听力材料后的听力习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口语产出任务1:餐馆点餐;6.尝试完成口语产出任务2:简要对比中西用餐礼仪的异同。课中:首先,教师根据学生预习雨课件的情况,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强调,接着请两组学生分角色表演餐馆点餐。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听力练习,通过自编习题,检测学生对听前预测和信息筛选两种听力策略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基于passage1的听力内容,补充与中西用餐礼仪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等,由学生进行准备,并在课堂展示。课后:教师布置口语作业,并提供MOOC平台拓展视频或视频链接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口语作业一为:练习单词的重读,要求通过雨课堂上传跟读语音,从而熟悉语音规则;口语作业二为:简要对比中西用餐礼仪的异同,学生通过雨课堂上传语音作业,由教师打分和点评。自学拓展资料包括餐馆点餐的慕课和真实视频,英文电影《公主日记》中关于餐桌礼仪的片段,以及其他与本单元听力材料主题或口语活动密切相关的补充资料。7.评估。本课程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60.00%)和终结性评价(40.00%)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参与度。其中,终结性评价为全年级统一命题,题型涉及词汇、阅读、翻译及作文四个模块。除词汇模块外,其他三个模块的题型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相似。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四维一体”的评价方式,即雨课堂+iTest阶段性测试+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三、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调查与分析
按照以上课程框架和思路,笔者对三个班级进行了为期12周的教学改革,调查了学生对此次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改革的满意度,共收到有效问卷106份。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偏向传统教学和雨课堂新型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即混合式教学方式,而雨课堂在学生学习方面的辅助,主要体现在查看课件、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要点、激发学习兴趣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听说课堂活动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边听边做笔记、每周听写训练、复述听力材料、分角色听/说等。在笔者经常使用的雨课堂功能中,学生感觉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比例达到了70.00%左右。从调查结果的总体趋势来看,与传统的听说课堂相比,大多数学生对此次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但同时也反馈了一些日后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雨课堂程序对网络要求高,有时会出现卡顿;少数学生感觉程序繁琐,有时会忘记做雨课堂作业。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雨课堂培训,教会他们简单、便捷的操作方法。此外,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雨课堂的各项功能,设计更好的、切合单元目标和内容的课堂活动和任务,也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四、结语
本文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证明了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及产出导向法指导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可行性。学期末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雨课堂能够提高学生在听说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而产出导向法有助于指导课程目标及教学活动的设置,有助于改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重听轻说、听说分离现象。
作者:常丹丹 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