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应用早已不再是新鲜事,高校各个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都依托于“互联网”。“互联网”凭借众多优势为高校教学创新开展逢山开路,当前已经取得卓越成效。但除了通过“互联网”展开教学外,还需要教师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本文将以高校思政课为分析对象,基于“互联网+”模式,对促进其改革进行多维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无需再多赘述,但教学并不是只通过单一的教学就是达成多有教学目的。“互联网”虽然能够有效的助力高校思政教学的改革,但仍旧需要思政教师结合其他教学方式,以发挥“互联网”更大的教学作用,也使高校学生获得更好的思政教育。同时“互联网”自身也具备一些暂时无法完善的缺陷,需要通过线下教学和教学道具等进行弥补。“互联网+”各种教学方式,也能使高校思政教学更符合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此展开多维思考意义重大。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全新环境与挑战
(一)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互联网+”是“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化的产物,“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转变和平台,“互联网+”必然能更胜一筹。“互联网+”是对“互联网”模式、“互联网”平台的升华,也为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新的实践平台,使高校思政教学能够通过更多方式和平台进行实践。
(二)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了较大的转变
当前的大学生在行为和思想上均和之前有较大的改变,例如,大学生虽然喜欢网络世界,但也没有全部放弃对实际生活的体验;他们喜欢在网络世界中展现自己,但更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温暖和关注。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学除了通过“互联网”展开教学外,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将“互联网”和实际教学联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满足大学生对思政教学的要求。
(三)持续拓展课堂的实践形式的实现
“互联网+”为高校思政课持续拓展课堂实践形式的实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前的高校思政教学方式和内容一直在不断变化,无论是仅依靠“互联网”,还是只进行线下实践,都难以良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但在“互联网+”下,高校思政教学能够更好的进行课堂实践的拓展,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能比以往更丰富,为持续拓展思政教学课堂实践形式带来了更多可能。
二、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对“互联网 +”应用的价值体现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政课堂时效性分析
“互联网”的时效性很强,无论是信息的更新速度还是传播速度都更胜一筹。因此教师经常能够借助互联网分析国内外形式、时事热点等,使学生能够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以一种更清晰的方式了解思政内容。无论是国内外的政治形势,还是国内的社会热点事件,“互联网”都是及时传递,同时信息的覆盖面更是全范围。这都是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也是“互联网”能为高校思政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时效价值。同时当前各种“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创造了多种不同的思政教学方式和内容,也为提高高校思政教学时效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多方面针对大学生的性格展开相应的教育
当前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在“互联网”世界里长大的,他们从小就接触“互联网”,因此身上具备很多互联网的特性。尤其是思想和性格,都颇具网络特征。很显然高校思政教师若还是采用老一套的思政教学方式,很难使思政教学内容直指大学生的内心。“互联网+”能够让思政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网络平台等,设计出符合高校学生性格的思政教育。
三、“互联网 +”在高校思政课堂教育当中的创新策略
(一)课堂拓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政认知
“互联网+”一部分是互联网,一部分是其它。在实现“互联网+”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思政教学离不开真实的课堂,因此“互联网+”课堂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种“互联网+”形式。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课堂,持续创新课堂拓展,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和真实的课堂中收获更多的思想认知。第一,“互联网+”互联网进行课堂的拓展。互联网的时政热点是比较强大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追热点”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课堂的拓展。比如网络中有个热点是“日本学生十连休后自杀”,教师就可以通过追这个热点拓展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去了解这一热点,了解日本学生自杀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社会背景,并分析我国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通过这个热点学生会直接了解到校园欺凌的危害,这比教师直接介绍校园欺凌效果要好得多;第二,“互联网+”社会实践进行课堂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些与思政教育有关的事件,带领学生在课下进行实践探索。比如当前微信代购被骗经常发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通过“互联网”了解微信代购,再结合自己身边做微信代购的朋友,去调查微信代购的现状。比如微信代购的真实性、赢利点、做微信代购的心理等。这样学生就能真实的了解到,在微信代购中可能存在很多道德缺失的代购人员,进而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正常渠道生财。
(二)注重采用多维度下的激励体系
多维度激励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互联网+”的实现,使高校学生的思政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多维度激励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第一,从多平台,多角度进行激励。教师可以通过多个“互联网”平台、线下激励形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思政认识与水平的提升进行激励。比如教师可以设置时事热点分析榜:每个月统计一次学生对热点的分析,分析热点数量最多和质量优者,将会得到的积分奖励,积分最终可以兑换成思政课的成绩。第二,建立多维度的激励目标。多建立激励目标,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去尝试完成。比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布置一个思政实践任务,将这个任务分为简单、困难、精英三个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时间决定完成哪个难度的实践任务。当然,不同难度的任务会有不同的奖励。这样对学生而言选择就多了很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增加很多;第三,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激励。除了教学中的激励外,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阅读书籍等方面进行激励。比如在教学中设置好心值和读书值,学生每做一件好事,阅读一本好书,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分值,这些分值可以用来兑换各种课堂中的奖励。这样不仅在理论知识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更激励学生成为高道德水平的人才。
(三)占据互联网高地展开思政教育
“互联网+”下,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作用,即占据互联网的高地展开思政教育。当前高校学生很多思想都是源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的文化中有很多都带有“侵蚀”作用,使高校学生的思政水平不断降低,甚至走向歪路。所以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占据“互联网”这块高地,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展开思政教育。比如在QQ上,教师可以经常分析一些时政热点;在微博中多转发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和微博,当出现社会丑闻的时候积极发声,引导学生文明评论,认清每件事情之后的真相;通过直播思政教学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从低俗的直播中,转移到思政内容的学习和公益活动的践行上。使“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片宁静之地,将浑浊的不良文化赶出“互联网”。
四、结语
“互联网+”下,不仅能使高校思政课充分的依托于互联网,还能衍生出更多基于“互联网”的新教学模式,充分整合线上和线下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环境。通过课堂拓展,使学生对思政教育有全新的认识;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线下教学,让“互联网”全方位为高校思政教育课的展开助力。
【参考文献】
[1]孙飞,赵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S2).
[2]林秀芬.“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6(08).
[3]卢玥,任念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4]胡银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7).
作者:骞琨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