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专业课程的校企融通和顺利实施,是保证和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立足实际,结合试点实施经验,以《PLC与触摸屏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特征及问题,探索了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PLC与触摸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在早期订单式培养、合同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1],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结合,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融合对接[2]。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减少企业成本,提高教学成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绩效双赢,仍是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的《PLC与触摸屏应用》课程改革实施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现代学徒制下的专业课程教学特征及存在问题

(一)双身份学习

现代学徒制下,学生拥有双重身份,既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又是合作企业的学徒(准员工)。所以,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也具有双重性。在校内的学习,学习内容重点是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方式以教师传授为主。而在企业的学习,学习内容重点是专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学习方式以企业师傅传授为主。学生在校内学完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后,到企业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学习,由企业的能工巧匠以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入校即入厂”,但学生往往只有在真正进入企业当学徒后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企业身份,而且有些学生在刚进企业时也会一下子适应不了身份的转变。因此,在校学习阶段,应及早让学生适应自己的学徒身份[3]。

(二)双导师教学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两大教学特点,即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均承担教学任务的双导师教学。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企业师傅的联合传授,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多数企业尚未充分做好作为教学主体的准备,也缺乏担当教学主体意愿和经验[3]。因此,为了发挥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的能力专长,让学生更好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对专业课程进行细致划分,明确各类专业课程的育人主体、教学主次及教学协作方式。

二、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改革措施

(一)课程重新分类

在三段推进式教学中,根据课程能力目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能力专长、企业培训成本,将学徒班课程分成学校课程、行业课程、企业课程三大类。学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有:英语、计算机、思政、体育、电工基础、C语言等,全部由学校教师负责教学。行业课程主要培养行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围绕职业资格与技能证书设置,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有:PLC与触摸屏应用、过程控制与仪表、变频技术与应用等。行业课程的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师傅为辅协作进行,学校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企业师傅进行综合技能实训的教学。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电气自动化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信捷电气的企业标准,融合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校企联合开发专业教材。企业课程则完全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置,以企业师傅为主学校教师为辅。企业师傅按照制订的《岗位轮训方案标准》带徒,学徒在各自岗位(群)上参与企业实际工作,学校教师全程跟踪各岗位的技能对接以及进行必须的理论知识教学。

(二)课程内容重构,明确导师责任分工

现代学徒制下的专业课程建设重点是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实施为主线,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校企合作以优化课程教学项目为核心,重新对课程进行分析定位,对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梳理,明确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知识和岗位能力之间的对接,与前后课程之间的对接,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迭代递增,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PLC与触摸屏应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为典型的行业课程。我们从企业抽调产品生产管理、销售服务和设计研发领域中的专家来主导教学内容的拟定,参与教学,引入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课程标准。学校的专业教师配合开展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将岗位的必备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学项目,将《PLC与触摸屏应用》开发为企业本位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分成6个项目开展教学,每个项目均设置相应实践环节。考虑企业人员成本及企业师傅能力专长,分项目实践环节在校内完成,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大作业)由企业师傅指导,在企业实践考核。具体教学项目安排如表1所示。综合实践(大作业)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配一位企业师傅。每个小组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先在专业实训室完成项目的设计,最后集中到企业进行项目调试和答辩考核。这样,将课堂教学、企业项目实训有机地贯穿起来,让学生提前适应学徒身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三)校企共建实训室,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旨在把学习者导向工作体系,真正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多数在校内实训室完成,因此,改建专业实训室,构建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是现代学徒制专业技术课程正常教学实施的保障。我校与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改建课程对应的“可编程控制系统实训室”。信捷公司捐赠可编程控制综合系统MJ-MLL01-PSF20套,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增人机界面(HMI)、控制器、伺服/变频/步进驱动器、执行结构、负载、模拟量模块等常用模块装置。该实训室的改建能最大程度上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同时,学校也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前往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对校内实训室进行6S管理,保证校内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

(四)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建设课程资源库,探索“线上+线下”“教学做考”一体的立体化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建设的课程资源主要有:项目任务单、微课、视频库、知识库、图片库、动画库、芯片资料库、案例库、试题库、作业题库、应用软件库等。学生只要手机上安装超星学习通APP,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可以随时拿出手机来实现个性化自主分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将Touchwin(信捷触摸屏编程软件)操作方法制作成视频,方便学生自行上教学平台学习,或在学生忘记软件操作步骤时自行查看复习。在综合实践(大作业)环节,企业师傅使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PBL”和“讨论”功能对各小组项目实践过程进行管理和内容指导。

三、结束语

我校《PLC与触摸屏应用》课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已有两年,已初见成效。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参与度高,技能提升快,进入企业后与前两届的毕业生相比岗位适应期明显减短。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长期不断探索的教改项目,只有校企深度合作,找准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技能的内容共性和育人衔接切入点,才能保证和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敏,宋显龙.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课程融通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149-150.

[2]黄交宏,柳亚平.分岗位教学模式下培养高职销售服务学徒的探索[J].读与写,2017(31):238-239.

[3]沈正榜,王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和教学改革探索[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8(3):19-22.

[4]柳亚平.现代学徒制下分岗位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的实践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40):215-216.

[5]黄交宏,柳亚平.现代学徒制下分岗位培养高职自动化人才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7(11):18-20.

作者:胡慧之 张玉娟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