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气排球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通过以青岛理工大学气排球选项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气排球教学模式和最新气排球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气排球课程的改革方向,探索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衔接,促进高校气排球课程与群众体育相融合,以提高全民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健康中国”;气排球;全民健康;学生体质健康;课程改革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1][2]。中国女排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隔12年再度荣膺奥运冠军带给全国人民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精神支柱。鉴于传统硬式排球以竞技为主,技术要求高,入门难等特点,排球项目要想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不乐观[3][4]。气排球运动作为一项我国本土由硬排球衍生的新形式,是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性体育内容之一。不过,目前气排球的参与人群集中在老年人,这对于它的普及和推广具有局限性[5][6][7][8]。因此,气排球运动向低龄人群宣传将是大势所趋,推进气排球在学校开展是一重要思路。大学体育教育是加强人们掌握正确锻炼方法和培养终身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近些年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力求通过体育教学使大学生体质得到改善,但效果不太理想[9][10]。有关气排球课程的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大多集中在可行性研究层面。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如何通过学校气排球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将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更好地融合等成为学界的焦点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青岛理工大学2016级本科女生排球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个班级,均为普通学生,无专业运动训练经历且身体健康。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教学的书籍,并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健康体适能教育和气排球的相关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素材。
1.2.2专家访谈法
对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展开访谈,就目前我国高校开设排球课程的现等进行咨询。
1.2.3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和气排球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对学生气排球课程的主观感受等进行调查。
1.2.4实验法
实验目的:通过教学实验的对比分析,以研究在健康体适能理念下开设气排球课程对促进学生气排球技术水平和健康体适能各项指标的提高是否有效[12][13][14][15]。实验对象:以青岛理工大学本科气排球选项课的女生为实验对象,共8个班级,4个为实验班,4个为对照班,两组人数相等、运动机能水平相当。实验时间:根据学校开课情况,教学实践阶段选在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教学实践时间共30周,每周2学时。实验内容与方法:在健康体适能教育理念下设计出气排球课程新的教学方案,实验班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案,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气排球教学模式[16][17][18]。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健康体适能各项指标测试,包括年龄、心肺耐力适能(800米和肺活量)、肌力及肌耐力适能(仰卧起坐)、柔韧适能(坐位体前屈)和身体成分适能{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等几个指标,对测试结果进行检验,两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再进入实验过程。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教学实验,在实验的最后两周进行健康体适能各项指标的复测和气排球技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教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双盲实验,主要是为了避免学生因为自己作为实验的对象而产生异常的心理以及在气排球技能考核过程中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两个班的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同一个体育教师,教学时数、技能测试内容等因素均相同。
1.2.5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整理统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气排球课程改革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
2.1.1从健康体适能理念探究气排球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近三十年来,国家组织六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均为: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滑趋势。诚然,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饮食习惯是关键。气排球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内老师技术讲解和学生模仿练习为主,而最新气排球教学模式是以团队教学的形式进行,即将体育课堂分为人数相等的教学团队。青岛理工大学气排球课程教学分为课内教学、课外自主锻炼和网络平台学习三个部分。在课内教学中,教师讲授新授知识,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互帮互助;在课外自主锻炼中,学生可根据自身和团队的情况,结合课内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内容,安排训练时间、训练次数和训练强度等;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微课和教学课件等学习气排球知识,以查缺补漏,避免学生基础差而造成的教学失衡,提高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和最新气排球教学改革模式,从心肺耐力适能、肌力及肌耐力适能、柔韧适能和身体成分适能等几个指标探究气排球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气排球学习,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和采用最新气排球教学改革模式的实验班在800米、肺活量、仰卧起坐和坐位体前屈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运动成绩均有所提高,而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这说明最新气排球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运动水平有所改善,更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指导以及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学多方位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避免了以往学生基础差、课内学不会、课外无人辅导的情况,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学业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2.1.2高校气排球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情感目标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是从心理层面出发,主要包括自信心和情绪控制等,是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如图1所示:学生普遍认为气排球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他们的自信心、意志品质、情绪调节、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具有影响。这说明气排球课程的教学改革适应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能更好地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意义。
2.2“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高校气排球课程的社会化发展
2.2.1“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的衔接
在南开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由于4年里坚持体育锻炼,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及格”标准,向1206名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其中57人荣膺“体魄强健毕业生”称号。据了解,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向毕业生颁发《体质健康证书》。此外,学校还将体育纳入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公能素质测评”中,从2016年开始专设文体奖学金,奖励金额为每人每年2000元。茅台公司2017年招聘中其中一项测试为体能测试,测试项目为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凡是体能测试超过4分30秒判定不合格(此成绩为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标准)。但是,对于部分高校毕业生来说,因为这项体能测试而望而却步。茅台酒厂作为国内优秀的企业之一,从此次的招聘可以看出,良好的体质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着社会发展。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得知,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如何把学校体育和社会发展相衔接,是学校体育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前提。学校体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也是为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2.2“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高校气排球课程与全民健康的相互促进
提高全民健康,离不开高校体育的支持。大学生是个庞大的群体,学习和传播能力较强,是社会的主力人群和中坚力量。大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教育与指导,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文化氛围,从而影响身边的人群,有利于体育锻炼的传播与发展。全民健康是学校体育的结晶。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体育文化知识,辅导社会人群,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提高全民的身体机能水平。高校气排球课程开设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气排球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大学生通过学校内气排球课程的学习,随后进入社会进行气排球等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辅助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气排球运动,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同时,学校运动场地是社会群体运动的主要场地之一,社会群体进入校园也可带动学校体育氛围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气排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气排球课程的发展,对高校气排球教学课程改革,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3.1.2高校气排球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实验证明,最新气排球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机能水平。3.1.3高校气排球课程改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体育运动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3.1.4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不容分割。学校体育是个庞大的群体,对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全民健康。
3.2建议
3.2.1从高校层面来说,高校领导应重视体育在学校和学生中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促进高校气排球课程的普及和发展。3.2.2从学生个人来说,在校期间应积极掌握文化知识,普及运动常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3.2.3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成员可增加业余比赛数量,激发全民运动兴趣,增加运动氛围。3.2.4从政策角度来说,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周碎平.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透析全民健身运动的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2):59-63.
[2]李蓉,李军.中美国家健康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国民2020》文本[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1(2):42-47.
[3]孙太华.气排球运动在我国兴起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6):10-12.
[4]刘永祥.论我国首创的气排球运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5-18.
[5]郑华伟,季平,佘嘉铬.老年气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历程回顾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00-101.
[6]季平,蔡志源.气排球运动的技术含量与比赛规则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4-87.
[7]郑华伟.福建省莆田市气排球运动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7(3):49-51.
[8]姚鲆.厦门市气排球运动开展的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6(2):7-9.
[9]梁益军.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幵设气排球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367-369.
[10]周雨龙,张琳.中小学开展气排球可行性分析[J].内江科技,2010(1):141-142.
作者:成向荣 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