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财务报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课时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材内容的修订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财务报表为信息基础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因此受到高校商科学生的欢迎,国内的主流商学院(会计学院)都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置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希望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培养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近些年来,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研究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却与企业实际管理的需要仍有较大距离。

一、当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表分析相关概念模糊,学科属性不明确

目前,在高校使用的关于报表分析的教材名称有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和财务分析。从字面上来看,似乎没有多少区别,但从分析的对象来看,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进行分析,而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不仅包括对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还包括财务状况说明书、管理层关于战略的阐述和分析报告,而财务分析的分析对象是最大的囊括了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从分析的主要内容来看,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以四大财务能力以及三大报表的质量进行分析,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能力及财务质量分析,还包括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所在行业分析和企业战略分析;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与企业的财务活动相关的财务能力分析,显然从财务分析的对象来看,财务分析的外延过于宽泛,而从财务分析的具体内容来看,又与其他课程内容相重合,难以区分。再加上,当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十分重视会计数据,而忽视了公司战略管理、发展方向、业务流程优化、内涵文化、公司竞争力等相关问题,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外,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学科属性方面,一些观点忽视财务报表分析的有用性和特殊性,以至于提出将相关内容纳入其他的课程。总的来说,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基本概念模糊以及学科属性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陈旧落后

当前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框架多为理论概述——以四大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为核心的会计分析和四大财务能力分析——以杜邦分析法为代表的财务综合分析。在这个方法体系下,以四大报表及其附注为核心的会计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主要使用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作为最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使用同期报表若干项目数据计算出比值,来评价公司四大能力,即反映企业获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在实际分析评价中,比率分析法的运用往往会有一个参考判断值,这个指标值对于分析评价公司的运营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陷入过度依赖“数量”的误区,尤其是在本科教学中,学生乐于计算各种指标,然后与参考指标值进行比较,这种导向很容易使学生在分析评价时,过多的重视数量指标,而忽视了该财务比率分子和分母反映的具体内容和内容质量。

(三)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方式单一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转化成实际应用与操作的能力。然而当下的许多高校在讲授该课程时仍然以理论为主,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授方法,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主导和支配,忽视操作的重要作用,其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而且使整个授课过程单调、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无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求知欲,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不少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的反馈是只会计算各种财务比率,但要形成深度分析评价却依然是困难重重。为此,必须改革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时间不足,不同模块所占时间不合理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丰富,应用实践性强,然而当前高校普遍设置的课时是32-48课时。这种课时安排,显然是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和和其他的专业课程的等同视之,并未突出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受到了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课时中采用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也不可能给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自主讨论的时间。

(五)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考试主要题型还是传统的单选、多选、判断、名称解释、简答和论述,这些题型多是注重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对于分析能力和综合评价等能力的考察力度还不够,这样的考核方式并没有体现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虽然有些高校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要求学生交一份上市公司综合分析报告。但由于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分析报告,综合性高,要求学生从学期初就要开始准备,工作量很大,时间分布漫长,对于习惯考前冲刺,临阵磨刀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很难坚持完成,多数会到网上“复制粘贴”应付交差完事。

(六)教材内容老套,观点陈旧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以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等信息为依据,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中在引用案例的时候,应该及时了解当前资本市场监管政策、上市公司运作规范包括信息披露等各种政策、方针和规定,从而更有时效性,避免使用一些年代久远的“陈芝麻烂谷子”案例。此外,当前财务报表分析教材中观点陈旧,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分析的需要。如对“资产负债率”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书中明确有具体的数值参考范围,这就很容易引导学生在分析公司偿债能力的时候,将计算出的指标的数值与参考范围对比,进而形成错误的结论。这种明显带有很强数量标准色彩的内容和观点都应该避免出现,减少对学生产生误导的可能。此外,大多数教材多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顺序逐个讲解项目分析和结构分析的。但是,众所周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例如,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表明了企业所拥有的现金类资产,但并没有清楚的告诉我们其经历的变化过程,而现金流量表正是可以告诉我们这个答案。因此可以说,现金流量表就是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的一个延伸。再如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和留存收益项目也只能表明公司截止期末的公司未分配利润和留存利润部分,并没有揭示公司的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而利润表动态的反映了公司利润的形成过程和分配程序及结果,显然利润表是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一个再解释和说明。因此,若在教材内容上,将三者孤立地割裂开来讲授,容易使学生的分析视野受到约束和限制,很难全面的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动原因,提出的措施和整改建议也可能会“南辕北辙”。

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科学计划教学内容

从时间上来看,每周三节课,一学期17周,共计51课时是最低课时量。前3周教授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理论。从第四周至第八周讲授资产负债表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的总括性分析(左边的资产结构分析、右边的资本结构分析以及左右两边的适应性分析)、具体的项目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营运分析。第九周至第十一周介绍利润表分析,包括利润表项目分析和利润质量分析。第十二周至第十五周介绍现金流量分析,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分析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质量分析以及现金流量表附注分析。十六周至十七周应结合三张主要报表及其附注以某一个上市公司数年的数据进行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虽然在课堂教授中,从目录和知识结构上是有一个先后顺序,但在三张报表基本分析方法介绍完毕后,应有一定的课时量将三张报表结合起来,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一个综合分析,找准财务状况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而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样运用

可以采用课堂教授与分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授中主要介绍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以及应考虑到的原因。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分组,选择案例公司进行课堂汇报,并接受同学的提问。具体到课程学习中,资产负债表(一般分析、项目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利润表(一般分析、项目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质量分析)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一般分析、项目分析、质量分析),均要求学生选择一家公司的报表数据完成。最后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该公司的具体情况点评汇报情况,总结学习到的教学知识点和考点。此外,还可以将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梳理,设计一些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分析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实际应用操作能力。例如,在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思路时,将已经准备好的资料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对比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在经营模式上的不同,进而抛出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经营模式对现金流量表结构的影响?

(三)分析的案例公司不仅仅局限在沪深上市公司

学生选择的样本公司既可以是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也可以是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公司。新三板公司由于样本量大,并且经营范围广泛,可以给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并且由于“新三板”挂牌公司相较于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受到很多机构的调研青睐,会更容易接受来自高校项目组的调研,往往会拿到很原始和一手的企业资料,帮助企业提高财务报表信息搜集能力,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给学生也容易留下很深的印象。

(四)提高教师的财务和会计综合知识实践

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依据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相关信息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动进行分析,揭示变动的原因,甚至还需要前往公司调研企业真实的财务运作和活动发生的背景,因此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这都要求《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具备长期丰富的会计实务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然而,当前高校从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老师,多数具备财务学博士学历,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难以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老师可以通过兼职(财务顾问、独立董事)形式积极主动参与企业会计实践中去,与企业界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帮助企业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教学不断积累优秀宝贵的案例素材,此外,在科研上还可以选择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和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科研选题方向,不断加强对企业财务行为的理解,形成教学、科研、实际应用的良性互动循环,最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樊行健.会计分析的学科地位[J].财会学习,2008(9):19–21.

[2]钱爱民,张新民.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J].会计研究,2008(6):31–38.

[3]谢志华.会计报表的缺陷与重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姚燕.浅析《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方法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6):193–194.

[5]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第4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6]张新民,粟立钟.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内涵与学科定位[J].财务研究,2015(1):25–33.

[7]张新民,王秀丽.以透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J].管理世界,2006(11):166–167.

[8]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第5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9]支晓强.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J].会计之友,2006(10):27–31.

作者:孙杰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