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对经管领域人才的统计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大数据思维意识与统计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在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关键词:数据思维;统计学;教学改革;大数据
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据决策”已经深入人心[1]。毋庸置疑,人们对数据分析与信息挖掘意识倾向愈加明显,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复合型、多样化。与此同时,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2],高校教学面临着改革发展的巨大压力。如何充分理解大数据与“互联网+”,探索新时代技能人才培育的课程教学改革体系,成为最棘手的议题。统计学是高校经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关联纽带作用。同时,作为经管专业最先接触数据的课程,面对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3],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如何正确理解数据,挖掘隐含在数据背后的真实情报,需要数据思维逻辑和统计分析技能的支撑[4]。因此,大数据思维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已经提上日程。
一、面向大数据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在经管领域,统计分析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统计学已经成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必修课程[1]。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沿用,课程教学内容的固定统一,课堂集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技能素养和创新潜能没有得到开发。
(一)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侧重概率论的统计学课程而言,“讲授式”教学方法仍居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不断渗透,技术创新频率和方法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巨量信息、知识、数据借助互联网不断涌入校园的环境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断膨胀,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教师疲于追赶课程进度,忽视了对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把握,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关注全部放在了课堂聆听与硬性记忆[4],会计算,会考试,但在需要实践应用时茫无头绪。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多种渠道、即时性地获取更多、更新、更生动的知识,对于枯燥、乏味、难懂的课堂内容自然兴趣不佳,沉迷于低头玩手机,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对于课程中包含的实验教学环节,仍然延续传统实验课教学方式,教师操作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整个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学生仅仅掌握了软件操作流程,而对于软件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欠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材欠缺应用指导性
现有的统计学教材大多倾向于在简单阐述统计基本原理之后,随之给出相应的例题,给定数据进行解答[5]。对于为什么采用这种统计方法,在什么情境下应用该统计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不同统计方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对数据的获取与筛选有什么样的要求,如何选择适当的参数,计算结果如何展开分析,如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何给出恰当的决策建议等等,这些内容却很少涉及。同时,现有教材对于统计方法的应用,多以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数据多数都是给定的、孤立的,经管领域实践应用数据相对较少,抽象的统计方法与专业实际难以对口衔接,缺乏对数据库数据处理应用的操作技能。
(三)课程考核方式过于陈旧
大多数高等院校经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6],在考题设计中多采用选择、判断、填空、计算的题目类型。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能测试出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与方法计算的能力,却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统计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普遍存在统计学课程考试成绩不错,计算题目做的很好,但在综合运用时,尤其是经管类本科专业,很多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与统计情景的衔接对应、实践数据与统计软件的融合运算,软件分析结果对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感到迷茫无措。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守旧,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只知“所以”而不知“所以然”[7],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弱,与数据时代经管领域实践工作的需求相背离。
二、大数据思维下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改革思路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是经管类学生工作实践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面对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信息、资料、数据爆炸式增长,不仅仅意味着对技术处理与更新的迫切需求,更多的是需要对数据逻辑思维的建立与扎根。与数据渊源颇深的统计学不能再是简单的“数据+公式+计算+笔试”,课程教学改革迫不及待。而经管专业的学生生源文理兼收、数理基础差异凸显,再加上活泼跳跃的性格特点,更需要将枯燥、抽象的统计理论中融入一些与他们相契合的时代元素。因此,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大数据视野、建立大数据思维,具备数据分析实践应用能力,能够理性应对经济管理决策问题。具体而言,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应向综合应用技能素养方向调整,要将数据分析与资源整合的思维意识灌输给我们的学生,要将现代学习技术、工具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研究实战性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锐度,强调数据思维对经济管理现象的分析解读。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统计基础理论、方法的讲解与逻辑梳理,更应注重学生在信息资料搜集能力、数据高效处理能力、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锻炼。
三、大数据思维下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要用海量的数据的应对,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被削弱讲授,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要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而是,从单方面知识讲授向注重数据思维与统计技能培养的方向转变,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众多方面不断创新[1],适应大数据时代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需求。
(一)借力大数据平台优化课程资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的传授是苍白而紧促的,借助大数据平台,开发统计学网络课堂,将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一方面有效扩充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将老师从高压力、赶进度的紧张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将课堂讲授的重点放在基本原理与方法的适用情景、应用条件、数据诉求、结果分析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学习时间、空间的自由选择,无形之中搭建起教师与学生间的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学相长[5]。中国石油大学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尝试建立使用了统计学云课堂,将教学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专题视频、软件操作、答疑辅导、测验检测、教学互动等课程资源全部上传网络平台,并根据经管专业学生学习的诉求,精心设计了十大课程模块,包括课程认知、章节导学、软件应用、案例分析、研究型教学、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知识拓展八个教学模块和答疑讨论、课程问卷两个互动交流模块,对教学资源进行了合理安排,如图1所示。这种公开化、生动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网络课程界面设置,将大数据、互联网+的元素与课程教学相契合,尊重学生自主、沟通、成长、差异化的诉求,彰显了教与学的人性化特点。在当前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任务重、课堂互动有限的情况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这种更加丰富、自主、生动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二)配套教材建设
课程配套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工具,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保证。传统统计学教材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编写目的,近几年,随着对统计分析技能认知的不断加深,案例引用、软件操作等内容在统计教材中也逐步加入,但总体上依然以考试考核为目的认知,几乎所有的国内教材都以例题计算、习题练习的模式编写。这与大数据思维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不相匹配,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配套统计学教材应有别于统计专业,应在遵循应用性、方法性、逻辑性、简明性的原则下确定统计学的教学内容[8],以分析思路培养、知识逻辑应用、实操技能考核为编写目的,避免繁琐抽象的理论推导和数理证明,改变传统章节框架布局体例,而采用专题布局体例,将传统的统计学教材章节内容进行适当拆分、调整、组合,结合经管专业领域统计应用实践过程,设计经济管理实践情景专题,由认知到应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程度。这也是中国石油大学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初衷。
(三)创新适应大数据思维的课程教学方法
面对经管专业学生的特点,借力课程资源数据平台,创新适应大数据思维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理论阐释、公式推导、例题计算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借助数字课堂,充分利用院校地域优势与人才资源,将传统集体授课方法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新兴教学方法相结合,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统计学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尝试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让手机在课堂上用起来,探索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技能实训、论文撰写等方法,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将统计理论方法与经济管理实践活动相结合,开通课程微信与在线互动,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大数据的搜集、挖掘、整理、分析、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组织沟通、交流互动能力[9]。
(四)强化统计技能实践环节
大数据思维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更注重数据分析意识与处理技能的培养,强调数据统计分析的实践落地。尤其对经管这类偏文的专业而言,由于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限制,如何通过技能训练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经管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实验课程训练、实践项目申请、毕业设计撰写。在数字课堂和配套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统计学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改变传统操作步骤讲授与单机练习的教学模式,以典型案例为素材,提前将问题交给学生,分组完成数据搜集、整理与讨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线索,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的角色“讲述者”转变为“解惑者”。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的推广和实施,鼓励学生积极申请、主动参与。通过项目和任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问题统计分析全过程训练。此外,高校数据库的不断充实,实证论文的比例不断提升。论文撰写是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梳理已学过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良好途径。
(五)创新全过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改革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对中国石油大学经管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统计学课程在配套教材、教学方式与网络平台“多管齐下”的教改措施下,学生普遍反映课堂内能轻松听懂,方法都会运算,考试成绩感觉不错,学习自信心高涨。同时,随着统计学习兴趣、知识认知的大步提升,学生们认识到了统计应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在其毕业论文、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外专业大赛(如:CMA、AMA、建模大赛等)中尝试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们这种意识的确立肯定了课程教学方向与内容改革的正确性,这是值得课程组老师欣慰和骄傲的。然而,在学生实践活动指导与交流中,普遍发现,学生们对于统计知识与分析方法的理论与计算说得头头是道,面对实际问题的综合情境,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体系,却是毫无头绪,一团乱麻,无从下手,无从选择,理论和实践没有充分结合,统计分析难以落地。因此,改革统计学课程考试方式,侧重考核学生的数据逻辑思维、统计应用技能、创新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思维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凸显,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中心的考试改革理念,对技能人才培养和高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统计学理论中所贯彻的或然性归纳推理思想与“技能测试”的考试改革理念不谋而合。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中心的考试理念,打破传统“一锤定音”的考卷模式,将课程考试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设置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考察环节,考核学生熟练运用统计知识开展分析,做出结论的分析应用技能;同时,辅之以期末考核环节,考核学生透彻理解统计知识内涵,辨析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判断技能。“双管齐下”的考核方式,实现了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既要日常“做的好”统计分析,又要期末“看的明”数据结果。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时代,统计课程必须教会学生用数据进行思考。高校经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和形成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上,通过教与学,睿智的解读数据,挖掘经济现象背后的信息和情报,抓住管理决策的机会和机遇,最终从统计思维中获益,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夯实基础。为此,高校经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的理念,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数字化创新改革,注重对学生数据思维逻辑的建立和统计应用技能的训练,同时建立全过程课程考核体系,真正实现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培养学生数据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技能素质的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胜娟.高校经管专业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135-137.
[2]郗艳丽,王舒然.大数据时代下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6):55-56.
[3]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31(01):5-9.
[4]姜凤春,司炳月.信息技术驱动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多维度研究[J].外语研究,2017(06):53-59+112.
[5]郁玉环.《统计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经济师,2010(02):124.
[6]孔晓瑞,刘梦玲,靳俊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18):41-42+44.
[7]王利娟.独立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从财经类非统计专业角度[J].经济研究导刊,2015(20):182-183.
[8]陈晓坤,朱倩军.经管类专业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06):18-20.
[9]陶皖,杨磊.大数据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8):6340-6342+6347.
作者:刘素荣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