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近几年来,太极柔力球运动这一项新兴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正逐渐走进全国各高校的体育课堂,并且逐渐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技术动作掌握缓慢,找不到感觉,甚至因为学不会而自动放弃的现象,这些学生成为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笔者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找出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其更好的在高校中开展下去,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教学方法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太极柔力球运动这一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逐步走进了高校的体育课堂,学习的人群越来越多。由于其独特的“弧形引化”接球方法和“借力打力”与太极拳及其相似的原理,以及动作优美、五花八门的套路表演深深的吸引着大学生们的目光,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而目前各高校的体育课基本上采用专项课或者俱乐部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学习的项目,从选课的情况来看,选择学习太极柔力球的学生人数与其他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相当,说明这一项目在学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进入教学阶段以后,由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初学者,都是第一次接触太极柔力球这个项目,没有任何的基础,都是从零开始。对于学生而言,一部分学生的运动细胞丰富,学习能力强,很快就能进入状态,老师一教就会,能够迅速理解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原理和方法,学的很快,这部分学生并不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但是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学习的速度不快也不慢,属于正常的水平,这部分学生老师也不必担心,学期末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而有一部分学生则缺乏运动细胞,身体的协调性较差,出现了学习进度缓慢,甚至学不会的现象。或者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出现了厌学、逃学的现象,最终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这最后一类学生笔者称他们为太极柔力球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弱势,劣势状态,这部分人群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如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学生在每一学期都存在,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群体,教师应对他们格外关心,多加照顾,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一运动项目。

2对于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人群的分析

这些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的特点各有不同,笔者根据这一人群加以分析如下:

2.1运动细胞缺乏型

在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运动细胞缺乏或者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的类型,笔者将他们归纳为运动细胞缺乏型。这里的运动细胞不是指生物学领域中的概念,而是特指的身体协调性,是学习者在学习体育动作时的领悟能力,也称“悟性”。悟性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不论学什么东西,学习哪门学科,悟性好的学生一学就会,能很快理解老师的意图和想法,相反悟性差的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的速度就比较慢,甚至不理解,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这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不论哪一个项目里都存在差异。这部分运动细胞缺乏型的学生在学习太极柔力球技术动作时往往比其他的学生慢,不论是在练习熟悉球性练习、辅助练习还是做接球练习是均是如此。由于太极柔力球的接球动作原理为“借力打力”,需要持拍臂的肌肉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太紧不好,太放松也不好,肌肉太紧动作容易僵硬,球容易掉,做不出“弧形引化”的动作,动作不够圆润自然。如果肌肉太放松了则控制不好球,无法控制球的运动路线,球也容易掉。因此,如何保持肌肉的紧张度,做好“弧形引化”的动作就非常重要。运动细胞丰富,身体协调性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控制持拍臂的肌肉的紧张度,能够很快找到感觉,而运动细胞缺乏型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他们很难控制持拍臂的肌肉的紧张度,不是动作僵硬就是动作太松,无法将球控制在自己的球拍里,总是掉球。甚至到学期结束考试的时候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找不到接球的感觉,无法顺利通过考试。

2.2心理素质薄弱型

在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在学习太极柔力球技术前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也许部分学生并不是运动细胞缺乏或者身体的协调性差,但正是这种薄弱的心理素质恰恰影响了他们学习动作和掌握动作的速度。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认为自己学不会,担心考试过不了,心理素质比较脆弱,遇到困难不愿意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在练习的时候积极性不高,看到其他同学学得快学得好就自暴自弃,越不练习就越掌握不好,形成了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就出现了逃课甚至弃考的现象。心理素质较差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考试时候的心理素质,有些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发挥得很好,经常能达到满分,技术动作也不错,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大相径庭,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现象,这部分学生是由于考试的时候心里过度紧张,造成了动作变形,无法发挥出自己平时练习时的水平,这也是属于心理素质薄弱型的学生。

2.3学习态度不端正型

还有一类学生属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类型,这种学生对任何东西都不想学,得过且过,及格万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行,在他们看来,太极柔力球的技术不难,看起来很容易掌握,于是这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不愿意跟着教师的节奏练习,在旁边玩手机,聊天,总认为只要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能通过,其实正好相反,因为球类运动需要不断积累,练习时间越长,球感越好,水平越高,如果练习时间不够,表面上看起来掌握了,其实并没有掌握,到考试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考试不是练习,两次的考试机会并不算多,心里一紧张球就会掉,就会出现不及格现象,因此,这一部分学生也成为了太极柔力球的弱势群体。

2.4综合型

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综合型,他们具有以上三种类型的两种或者三种特质,有的属于身体协调性差,模仿能力差,学东西慢,而且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不好,面对挫折和困难总是害怕,受到一些打击就自暴自弃,非常不利于技术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还算端正,并没有出现早退和逃课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并不差,只是心理素质不好,学习态度也不是太端正,对于考试的内容比较重视,对于不考试的练习,例如:套路练习和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则马马虎虎,不愿意练习,得过且过。其实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练习都是相辅相成的,简单的动作练习是为了复杂的动作打基础,套路练习是为了让练习者提高球性和控制球的能力,基本动作掌握好了才能掌握复杂的动作,学生能把老师教的每一个动作掌握好了考试一定能够顺利通过,而且学了一项新项目,体会到了太极柔力球的运动之美,这才是学习的目的,单纯为了考试的学习是片面的,肤浅的,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对于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人群的对策

3.1多做辅助练习,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

对于缺乏运动细胞以及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多做一些专门性的辅助练习,例如:抛接球练习、迎引球练习、不带球的“弧形引化”练习、带球绕环练习等等,这些练习比较简单,是帮助学生建立球感的重要练习,对于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学生而言这些练习就非常重要,他们每堂课都要练习,慢慢帮助他们找到感觉,而不是急于掌握接球的技术动作,只有掌握了简单的动作才能去掌握复杂动作,引导他们不要和其他学得快的同学比,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练,最终顺利通过考试,完成教学任务。

3.2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对于心理素质薄弱的学生应该经常鼓励他们,而不是打击和嘲笑他们,学得慢并不代表学不会,应该引导他们调整心态,积极练习,找到技术要点,突破自己的难点,找到规律,提高成绩。而对于一考试就紧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经常进行模拟考试,对他们进行脱敏训练,把考试当做平常的练习,放松心情,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在考试的时候就能从容面对,克服紧张的心里,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3.3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该对他们进行引导,学习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通过学习太极柔力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体会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乐趣,感受它与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之处,学会以后可以作为自己和家人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学。对于出现逃课现象的学生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加强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必修课,拿不到学分一样无法毕业。

3.4仔细分析,区别对待,共同进步

太极柔力球弱势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只有一种特质,有的学生有多种特质,要对他们进行仔细分析,找出是哪一个或者几个原因导致其学习困难,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应该区别对待,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练习方法,实现大家共同进步的愿望,让每一个进入太极柔力球项目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掌握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终身受益。

4结语

太极柔力球的弱势群体是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多关注的群体,他们和正常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学习障碍,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跟上大部队不要掉队。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分析,帮助他们掌握技能,让每一个太极柔力球的学习者都能有收获,让他们体会到太极柔力球的快乐,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这个运动项目,让其在高校中更好的发展下去。

作者:柳振纲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于新潞,白榕.太极柔力球教与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1.第1版.

[2]童胜玢.太极柔力球运动掉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3.7.第70期.

[3]柳振纲.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2016.2.第11期.

[4]张宏伟.太极柔力球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效应[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第4期.

[5]黄兴平,陈佳,李恩荆.在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课程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