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方法浅谈(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教学方法浅谈(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教学方法浅谈(3篇)

第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文中结合自身教学高中语文,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经常采用的做好预习、注重积累、分段教学、激发兴趣、加强诵读、明晓寓法、开展活动六个方面,作简单阐述,目的是为今后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做好预习;注重积累;激发兴趣;开展活动

当前新课改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占19分,即试卷的第4、5、6题是客观题、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第7题是翻译题,两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教学好高中文言文,既让文言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好高中文言文知识,又让高中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能解高考文言文试题呢?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一直以来,笔者在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教学高中语文,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做法是:

一、做好预习

不少高中文言文篇幅较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过秦论》《赤壁赋》《师说》《逍遥游》等,并且这些文言文课文生字词较多,难读难记,内容繁复,不好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文言文课文,一来就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文言文像听天书,感觉较难学,听不懂,记不住,学不会。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之前,必须要求学生要做好预习,并适当进行预习指导。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师教学当中,才能紧跟教师教学的速度,赶上教师教学的节奏,掌握好必要的文言文知识和课文内容知识等。那么,怎样做好预习呢?笔者做法:一是要学生初读课文,凭借字典解决生字词;二是凭借课文注释和文言文翻译书等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三是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大意,自学和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识,完成课后练习或课外练习等。如教学《荆轲刺秦王》,笔者给学生的预习步骤是:1.认识《战国策》;2.泛读课文(根据注释记住一些生字词的读音和一些难读字),补充一些字的注音(如谒见、戮没、濡缕、唱和、中庶子);3.试着翻译;4.概括课文内容大意;5.自己学着归纳一些文言文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固定句)、成语等。学生只要做到这样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觉得教学轻松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增强了。

二、注重积累

要想让高中文言文学习取得效果,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积累。如果不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是不可能学好文言文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积累、注重积累。首先,要积累字词的意思。但是字词的积累不能用机械记忆。在教学生字词积累方面,笔者方法是让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记住每篇文言文课文注释里面一些字词的意思,学会依据语境推测一些字词的意思。如教学《兰亭集序》,要掌握“序、禊、趣、修、期、次、致、之、信、兴、齐、以,所以、流觞、怀抱、形骸”等字词的意思。其次要积累一些文言文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如教学《师说》,要会归纳一些文言文知识:1.通假字(受———授、不———否);2.古今异义(学者、所以、古文、小学、从而、众人、不必);3.一词多义(师、道、其、无、惑、之);4.词类活用(吾从而师之、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等);5.判断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省略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介词短语后置句(而耻学于师)、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被动句(不拘于时)等。

三、分段教学

分段指的是把高中三年学到的文言文课文分阶段进行教学和学习。如高一阶段,要求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字词的意义,能对文言文课文进行翻译,能概括文言文课文的大体内容,最后是能基本复述文言文课文的大体内容。高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课文的教学,文言字词不能涉及太多,以免学生记不住,导致学生产生不爱学文言文的厌恶心理。高二阶段,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课文前,可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对将要学习的文言文课文进行预习,即字词、翻译、课文大体意思;后归纳文言文知识,同时学着对课文进行高考试题的设题训练。训练的题型设置,必须要与高考相结合相吻合,包括题号、题目、分值,必须与高考标准一致。高三阶段,是高考复习备考阶段,针对文言文课外阅读,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高一、高二课内所学知识去解答课外知识。怎么解答呢?按照高考标准和要求,在平常设题和训练当中,仿照高考文言文试题题型进行设题,多让学生做。方法是选文,读懂选文,知选文写什么人,人做了什么事,依题干要求和备选答案,进行正确答题。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1、卷2、卷3高考试题的文言文阅读,选取的都是古代人物传记,所以在复习文言文的设题和训练时,必须要多选古代人物传记。

四、激发兴趣

文言文课文离我们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生搬硬套地去讲解或是逐字逐句刻板去讲授,强迫学生去理解,学生是不爱听和学文言文的。平常教学当中,只要教师一上到文言文单元,不少学生就唉声叹气,这可看出学生不爱学文言文。尽管学生不爱学文言文,但文言文是高考必考题,不可或缺。即便学生不爱学文言文,教师也要想办法让学生尽量学好文言文,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才有可能解答高考试题。不能想着学生说学不懂文言文,怕学文言文,就放弃对文言文的教学和学习了。如教学《兰亭集序》《劝学》《师说》《逍遥游》《赤壁赋》等文言文课文,这些文言文课文,无论是从语言还是思想内容方面都堪称佳品,冶人心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解字词、进行翻译、概括内容、分析手法等,还要多读、多记、多背,感悟古人智慧,品析国学经典语言,陶冶学生性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步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方法:一是开展课堂内小组学习文言文比赛活动;二是开展诵读文言文比赛活动,看谁或是哪个组读得更好;三是多方法多手段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产生学好文言文的兴趣;四是多运用媒体课件再现文言文的结构、情节等内容,使文言文教学的各项内容变得具体可感。

五、加强诵读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想让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成效,必须加强学生朗读力度,强化诵读。在诵读中掌握字词的读音与意义、习其句读、品味精妙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积累语言、把握形象等。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要像教初中文言文一样,加强朗读诵读。课堂上,老师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诵读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进入课文情景,领会课文内容的意境。因此,教师在范读和带学生读时,要注意纠音并读准字音,学会根据课文内容读出节奏,知道哪些字、词、句读出重音,根据课文人物心理变化读出情感等。如教学《赤壁赋》,在诵读第一段时,笔者教学生要读出停顿,要延长声音,要掌握其中的节奏。同时,提醒学生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依意境来读,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依情感来读。如第一、二、三句要读得平缓;四、五句要读得慢、轻柔;六、七、八句读得语调要高些,要读出作者感受美景产生的兴奋之情;九、十句语气平缓;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句中的“横、接、纵、凌”四个动词要重读,“所如、茫然”这两个词要延长,这样才可能表现出壮阔激荡、自由畅快的情感。文言文教学,课堂中稍微不注意不留意,课堂就会变得无生气,变得死气沉沉。因此,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范读、学生个人读、学生自由读、全体学生齐读、小组分读、男女生分读、分角色读等多形式的诵读方法,保证课堂充满生气。如教学《寡人之于国也》,可以采用分角色读,教学《师说》,可以采用小组赛读,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采用范读、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相结合的朗读方法。

六、明晓寓法

高中文言文课文教学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从学习文言文课文中体会课文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人文养料;在写作中,借鉴其章法技巧。高中文言文课文,都是古代优秀的作品,它里面涉及的为人处世、爱国情怀、精忠报国等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文言文语言载体让学生受到启示和感染。如教学《归去来兮辞》,教师要通过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从中看到陶渊明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教学完《游褒禅山记》,要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必须凭借“人、志、物”,同时要让学生在治学、处事上从课文中的启示中受到教育等。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可为现作提供良好的范例。因此,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借鉴为写作服务。高中不少文言文课文的章法结构和技巧,是教学生写作借鉴的一种好方法。如《六国论》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绪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这种结构模式进行作文,古为今用,为我所用。

七、开展活动

文言文难学难记,单靠课堂上老师教来学,是不全面的方法。因此,文言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言文课外实践活动来充实和补充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以是举办文言文课文手抄报展、文言文朗读比赛、经典文化研读比赛、文言文背诵比赛、文言文知识记忆比赛、文言文文化常识比赛等。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把平时教学中,觉得不爱学、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文学习,变得丰富、生动、有趣。并且,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可以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长,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享受到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情感体验。

总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多多。不同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课文,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述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只是笔者在高中文言文课文教学当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对同仁们不一定适用。但是,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探索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可能把高中文言文教学上得灵活多样,才可能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姚飞 单位: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李迎刚.高中文言文教学建议[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5(4).

[2]汤筱敏.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J].学语文,2013(3).

[3]彭亚香.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析[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5).

[4]高山.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2015(3).

[5]韩凤娜.浅谈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0).

[6]杨敏玲.浅析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C),2012(8).

[7]沈飞.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下),2009(11).

第二篇:高中地理空间秩序教学方法

摘要:

新课改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空间秩序观念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地理学科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空间秩序观念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并可依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

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教学方法

地理课程是一种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地理环境的自然学科,其教学活动承担着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世界形势与我国国情、树立正确的地理价值理念、环境观念、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等作用,而良好的空间秩序观念是学好高中地理的基础与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认识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重大意义,并积极将其渗透到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空间秩序观念,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地理空间分布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所有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方面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地域上,而每个地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经济、自然特征。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将教学内容与其对应的地域条件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地理事物所具有的空间分布特征,才能用个性化的结论精准分析地理事物,才能对其特点有更全面且透彻的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时,教师就可将东北旱地与南方水田、西南与东北的林业、东北与西北的瓜果等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切了解各个区域农业的特点与类型也各部相同。从教学中我们可以知道,空间存在是地理事物凸显自身特点的基础,不同的空间分布是地理事物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渗透地理空间秩序观念,以便让学生更加精准地抓住地理事物显现出各自特点的根本原因,并科学掌握各个区域的具体特征。像东北的农作物因为纬度较高而具有较长的冬季,因此各种作物发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小西北因深居内陆,冬季较长、晴天较多、昼长夜短、光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该区域生长的农作物普遍具有较高含糖量等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地理空间分布特点,才能让他们更加科学地了解与掌握与之对应的地理事物,并深刻认识这些区域地理事物出现相应特征的主要原因,才能更加扎实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地理空间联系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联系是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在一起的,不仅同一类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空间联系,而且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不仅不同空间在同一时间有联系,而且同一空间在不同时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应涵盖其空间联系的过程、程度与方式。很多经济建设方案的失误、经济决策的僵化思想、生态环境的失衡,都表明地理事物在空间方面的联系不容忽视,只有科学而全面地掌握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感知地理课程与大自然、与社会、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使得他们主动构建系统的地理课程学习理念,并积极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将地理学科看成一门超学科、跨学科来学习,并使自己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维活跃的人。比如,在学习鲁教版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大陆西岸与东岸气候的差异性,大陆东岸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均为季风气候,这是因为这些地区都处在大陆东岸,在纬度空间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是其主要成因。

三、地理空间变化教学中的空间秩序观念渗透方法

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地理研究的不断加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从传统的静态描述向适时动态掌握的方向发展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空间变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原因与过程,并关注空间变化各个环节的结果,从而高效寻求引导有利变化的科学途径、正确控制不利变化的有效措施,以高质量实现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了解、关注、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空间变化的能力,并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确保其学到的地理知识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学科学,才能更好地用来指导现实生活。比如,在学陆先的热带草原及地中海气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气候的成因是风带与气压带对着太阳的规律性移动对这些区域的交替性影响而造成的。另一方面,在学习区域因素对工农业分布的影响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因素会对工农业分布结构产生影响,比如社会因素等。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精准把握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恰当、科学运用地理理论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空间秩序观念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他们可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最终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作者:任道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学滨河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白帅.高中地理空间秩序观念的教学方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苏涛.高中地理空间观念的探究式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黄妍.高中生地理空间视角培养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第三篇:新课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

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做好学生实验的同时,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从从生活中取材,在试验中让学生获得乐趣,以做好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为目的。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和理论都是通过实验以及对大量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和综合后总结出来的。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人生观和科学观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达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开展好物理实验的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应如何改进是值得每位物理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从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1学生实验

在开展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课标中对各个实验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牵引,使之掌握实验原理并理解实验的相关结论,另一方面还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并从中获得物理学习的乐趣。这里以“研究平抛运动”的学生实验为例,讨论如何打开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中,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作为一个独立的课时被安排在曲线运动一章,教材中设计的实验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这样一个侧重于测量计算的实验怎么做出新意来呢?教师可以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平抛运动的竖直方向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可能设计出的方案将会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介绍一种比较有趣的方案:由于让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是很困难的,所以可以换个角度来设计实验方案,比如把平抛运动改为斜上抛运动,小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将小球释放后,发现小球上升有又下落最终又回到槽中,说明小球的水平分运动和小车的运动史一致的,由此可以推及验证任何只受重力作用的曲线运动,其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2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并启迪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融入适当的演示实验,有助于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新课改下编写的教材较之以往的老教材,在各章节都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如何利用好演示实验,使之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

(1)从生活中取材: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是不需要专门的仪器,随时随地以随手所带的日常用品来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实验,这样的演示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播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对于教育建设较为落后的乡村中学,教师缺乏正规的实验器材,发挥从生活中取材的能力,更是显得尤为必要。只要用心去发现,我们会看到,往往利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物品就能阐述一个重要的物理原理,这样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的。例如一根随处可见的吸管,只要善于思考,可以利用它完成多种演示实验,涉及的物理原理可以从声学到电学。撕开吸管的外塑料薄膜,将薄膜分为两片,把它们并拢夹在两指之间,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在其表面按紧了上下摩擦,将会看到两片薄膜明显地分开来,这就是摩擦起电以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演示实验。而将吸管一头用牙齿紧咬使之扁平,向其中用力吹起将会发出哨声,取一把剪刀,一边吹响一边在另一头把吸管一截一截剪断,就会听到哨声的音调随着吸管变短而发生变化。这个演示实验可以用来阐述声音的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再比如,小球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器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小球的作用可以用来演示很多实验现象。大家所熟悉的是用小球来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等等,在这里介绍一个比较生动有趣的应用弹性小球完成的演示实验。将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实心弹性小球沿铅垂线对心叠放(小球在上),让他们从某一高度h处下落,将会看到反弹后的小球上升的高度远远大于大球的上升高度,如果发生的是完全弹性碰撞,小球的弹跳高度几乎是大球的9倍。这个实验的演示效果很明显,可以让学生通过理论推导解释实验现象,帮助同学们掌握碰撞问题的分析方法。

(2)趣味性:课堂演示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阐述物理原理,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给出的几个演示实验上,要能够广泛借鉴前人经验,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例如,有一种利用电磁学方面的物理原理制作的“啤酒电动机”,实验装置由两个自感为0.7H的电感、一个10μF的电容、自耦变压器、铝制啤酒易拉罐、水槽组成,接通自耦变压器的电源,调节输出使之增大到150V,这时易拉罐会旋转起来。啤酒易拉罐浮在水槽中没有导线与电感相连,是什么力量使得它转动起来的呢?原来两只电感垂直放置,其相互间的互感为零,但是由于一个电感接了电容,电容的延迟效果使得两个电感在易拉罐上的磁通量变化出现了相位差,于是易拉罐产生感应电流并在磁场作用下转动起来。

综上所诉,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做好学生实验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改进课堂教学,要善于从生活中扑捉教学素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物理探究的各个过程中去,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兰洋 单位:上饶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