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方法讨论综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教学方法讨论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体育教学方法讨论综述

摘要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多地开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由单一走向多元。在国内对此方法研究正逐年增多,近几年研究更有突飞猛进的态势,但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数量上、质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主要问题还是存在于研究角度的单一,对各角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问题性、批判性和理论性的研究较多,如何修正、传承并发展优秀的科研成果则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数教学方法的研究仍采取的是问卷调查,而突出案例和实验性的研究很少。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中小学生的体质检测结果整体显示下降明显,虽然造成这一现状结果的并不仅仅是学校体育工作一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则是作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等的主要途径,也是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速,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也逐渐成为体育教育领域中各个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它囊括了体育教学中特有的思想哲学,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特有的教学环境氛围下实现其独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可以组成较为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教学框架。不可忽视的是在不同的体育教学思想和实践方法上,会出现更加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诸多专家学者研究发现,人在少年时期的体育技术水平与成年后的体育水平成正相关,尤其在12岁前参与过体育运动对成年后的体育水平影响最大。因此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对提高其运动技能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方面,以及对其以后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1]。目前我国在实践方面的探索比较广泛,但由于起步晚,发展历程时间短,体现在学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上,就显得尤为薄弱,诸多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多年来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同时也有相对不错的成果,但体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始终面对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尴尬窘境。

1国外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国外对教育教学模式的科学研究已历经较长的时间,由于其各国本身的文化背景及其他方面的复杂性,导致对国外研究的理解出现了多种界定。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大部分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以人的未来发展为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来开展。例如:《美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后简称《美国体育标准》)就是以培养学生掌握自身“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为目标。《美国体育标准》中提出———“以参加体育活动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目标口号。认为针对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其养成重视健康和主动健身的好习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够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体育标准》中较为细致地描述了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指出若想达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目的,必须能做到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增强其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并能够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感,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1]。

1.1教学方法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黑格尔说:“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2]对人的认知能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描述,表明了方法、手段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1996年美国健康与人体服务部,通过外科杂志报告,报导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活动量不断减少。通过多位专家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参与健身的状况,与其成年后心肺功能、冠状动脉疾病等息息相关,并能够大大减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多参加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1]。

1.2教师或教学教法的作用

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强调教师的指导、引导、诱导作用。通过教师教学激发出学生心中学习知识的潜能,并将其转化成有利于学生自身和心理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德国人拉特克在《教学论》中提出:“教学论思想着眼于研究如何教的问题,是以教学法和技术为中心,重点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提高教养的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教学论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主要目的是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3]。

1.3学生或学习方法的作用

学生的已有经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已有经验是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教学是师生间教、学、做的和谐统一。大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学习五步法”,即问题情境———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假设———推论———验证五个学习步骤。而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提出用最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4]这也是将各种教学要素整合,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基督教教育家奥古斯丁更强调教学要尊重儿童自身的兴趣,好奇心远比讨厌的强制更有力量。[5]针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枯燥,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师生融合成一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目前美国的体育教育方向,已经由传统单一的体育技术为主转向关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例如,通过参与体育教学学习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影响,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单一的体育知识技术。对学生在校内校外参与的所有体育活动来进行整体评价,而不是单纯关注体育教学测试的分数。

1.4创新性研究

例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了“集团竞争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是由“快乐体育”的理论发展而来。前苏联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行“程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自学程序教材为主,由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和斯金纳首先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其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很多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中,广泛应用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的“合作教学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研究中以各种方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把握和衡量的综合研究比重较大,仅仅针对体育教学方法一项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并不多,多数是把教学方法、程序和模式等融合起来进行研究。现今的体育教学活动远远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延伸至课外以及校外领域,而课堂体育教学也不能局限于体育知识技能和动作技能方面的传授,而是把各类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移到课堂中去,在满足学生对体育兴趣提高和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加强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国内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国外在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虽然给予我国在此领域中很多的借鉴。但是,完成好体育教学活动,更需要各种教学因素的融合,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环境等的融合。教师专业素质的差别、学生体质水平的不同、设施设备等条件的参差不齐等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体育教学的完成效果,因此照搬照套国外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2.1理论性研究

国内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大多数是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层次、选择原则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研究。例如,2001年高天明对教学方法变革的理论进行分析,既吸取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又在其探索出的成果中对理论进行总结提升[6]。2008年吕春枝对近代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展示了各种具体活动方式,阐述了体育教学方法的实用化、科学化[7]。董文梅在会能度理论的指导下,对运动技能的不同形成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教学方法做了很多系统分析。[8]2003年曲红军系统阐述了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不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要合理选择、使用教学方法。彭小伟和杨国庆按照技能类、方式类、整体类三个标准,构建了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毛振明和于素梅从微观、中观、宏观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进行了科学分类。2009年,朱建国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各有优缺,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及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任务、目的的不同,灵活进行选择[3]。这些研究成果都为研究体育教学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2应用性研究

21世纪体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此方面的研究文章就层出不穷。2009年边静波以新课程理念或以其为指引,对一主多选、情景、分组合作、尝试等教学方法做了分别阐述。2010年唐开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新型体育课堂特征进行研究和阐述。2011年曹科枢就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在新时期教育理念下,如何改变思路进行了阐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著作都是从新课程理念入手,通过多角度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2.3实证性研究

此类多数是从合作、自主、探究等多角度着手展开研究,然后再针对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实践,从而证明出该教学法的作用。例如:2009年彭跃群经过两次教学实验研究,证明得出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运动思维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同年胡永红在研究中对关于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等进行了深入阐述。2010年,吴哲将传统体育教学和合作体育教学两种方法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证明了团队项目训练更适合采用合作教学法[3]。

3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研究多数是移植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开展的。虽然对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操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3.1研究的针对性不清晰

目前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包含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体育教学方法选择性问题的研究,提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只要涉及到体育教学,三个因素缺一不可,都应在考虑的范围内,虽然由理论上分析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但基于教学实践方面,相当于没有说,研究角度较窄,研究深度达不到,例如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概念和分类方面的研究过多。

3.2理论的可操作性弱

目前很多科研类文献,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影响要素等较笼统的方面进行讨论,或是只针对特定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研究。这样的研究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很少,还出现了较多的重复性研究。

3.3缺乏前瞻性研究,研究的预见性不足

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仅仅由理论性入手,例如:有些论文只将概念性理论研究从以前回顾到现在,总结性叙述比较全面,但从未来体育教育教学的前瞻性考虑,在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和对以后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上,以及根据各自特点所进行的改良和创新等教学方法的预见性研究更是不足。

4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为学生们提供了与其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经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自信心,对他们以后参与体育活动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等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形势下,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健康体魄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已经深入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上,虽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但也显示出了不同的特点,如能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就可以为未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构建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春明 单位:唐山市路北区荣华道小学

参考文献

[1]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6.

[2]列宁.哲学笔记[A]//列宁全集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36.

[3]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6.

[4]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1.

[5]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69.

[6]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兰州:两北师范大学,2001.

[7]吕春枝.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论[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

[8]董文梅.体育学理之探究———关丁运动技能教学原理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9]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10]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乎研究,2002(1):40-44.

[1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12]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13]陈建绩.体育教学新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961.

[14]俞吾金.对“创造教育”的前提性反思[J].探索与争鸣,2001(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