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制药工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制药工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

综述了有机化学这一学科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和这门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方式,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师的自我修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几个方面介绍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学;理论;实践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亦是日新月异,制药企业要想在国民经济的大潮中巍然屹立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不断更新的生产技术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民办三本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机化学这一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第一学年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介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和本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合成信息等都是有机化学这一学科所涵盖的,属于后继课程的先备知识。所以该门课程的教学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制药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至关重要。本人通过五年的教学实践,体会感悟良多,现总结如:

第一,教学方式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古老的板书教学大多被废弃。

两种教学方式本人都尝试过,无可否认,多媒体教学通过徇丽多彩的幻灯片使学生的视觉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客服的单纯的板书教学的单调枯燥和乏味,特别是在分子结构方面,反应机理方面,通过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另一角度,板书教学之所以存在这么多年,这种经典的教学方式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相比多媒体教学来说,该教学方式每节课的信息量较少,但通过教师在板书上的细致讲解,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掌握情况较好。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在每一章的分子结构和立体化学部分采用多媒体方式,使学生对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反应机理能够有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记忆,而其余部分部分如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板书教学效果更佳。

第二,要在教学对象上下功夫。古人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现在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九零后的新新人类,思维方式极其活跃,性格也是活泼开朗,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他们。要想成为他们好的老师,必须先成为他们的朋友。要备课,就要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此外,这些九零后的孩子们表现欲很强,枯燥的满堂灌方式并不适合他们,相反启发式教学效果更佳。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对知识也实现了了解、熟悉、掌握和运用的一系列转化。除了课堂上的互动,课余时间和学生的接触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当下使用广泛的网络就是很好的沟通交流工具,多关注多互动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因为我们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内容上的选择上,侧重与生产的结合和案例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十三章是羧酸及其衍生物,其中阿司匹林这个药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而它的化学结构就是乙酰水杨酸,水杨酸属于羟基酸,化学名叫做羟基苯甲酸,这就是制药和化学的联系。生活中很多人都喜爱的路边烧烤,这随处可见的美味中却含有大量的芳香类化合物,苯并芘,这一物质有何特点它进入我们人体后是好是坏,这就是我们在第六章第七章所介绍的内容。二十世纪最大的药害事件“反应停事件”,之所以出现畸形儿的惨剧就是因为沙利度胺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上市的,其中R构型是有效性,能够充分的缓解妊娠反应所带来的不适,而它的对映体S构型则是具有强烈的致畸作用,而这些内容都是第八章立体化学中所介绍的。

第四,在教师的自我修养方面,教师本人要不断的要求进步

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阅读有机化学相关的杂志期刊,参加学术会议,多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借鉴,去企业亲身实践锻炼等等都是有效的提升方式,只有老师心中有才,才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人才。

第五,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有机化学实验的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验,用到的很多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挥发性强、有毒的物质,因此在安排实验项目时既要考虑到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条件,还有考虑到操作人员,即学生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有考虑到这些实验的应用型。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一的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可能并不规范,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学期前半部分教师一定选择一些毒性小,反应条件温和的实验供学生实践,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再逐步加大实验难度。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日后的工作中才能独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小组做出来的产品形状、产率各不相同,对于这种现象学生心理必然会有很大的疑问,都是采用相同的物质,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为何会出现这么大差异。因此,在实验结束要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成败的原因,从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入手到实验的每一步操作详细分析问题所在。这样,通过一次完整的实验,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还加深了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在课余时间,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题目,如化学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从文献的调研到路线的选择,再到实验的完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项目,摆脱以前实验教学中既有的模式,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在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上有所提升。

作者:李慧敏 王巍 周月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党金宁.高职高专院校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究[J].时代教育,2008(4).

[2]张欣.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