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学方法研究(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校财务会计教学上集中表现出的问题
第一、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
财务会计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就很枯燥、单调,教师将所传授的书本知识利用填鸭式教学过程直接灌输至学生大脑,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式一种体现,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存在明显的弊端,致使学生得不到实践锻炼机会,学习方法不能更好掌握,最终结果是学生只能掌握财务会计课程的单纯的基本的概念理论与简单操作方法,尤其是企业会计准则有了很大变化后,学生更应脱离单纯地依赖教师传授新知识,转向自发主动积极学习新准则。
第二、教学规划缺乏合理的体系性与完整性。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研究缺少体系性,未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不少高校财务会计教学的状态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缺乏综合考虑,整体性差等在实践教学中出现。实践性教学应借助多层次、多环节的基础实践活动来完成。而目前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明确统一的实践课程标准,课程设计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市场需求不一致,这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第三、教学实践的师资队伍缺乏企业实操经验。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的基础表率与中间主力,其能力及经验好坏与否对实践教学的起着决定作用。目前而言很多人员由高校毕业然后投入到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直接进入教育工作中去,他们的会计理论知识虽丰富,但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却相对匮乏,另外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存在。这类问题都造成财务会计专业难以完成实践教学预期的效果。故此对师资结构进行调整,安排课程教师到企业或会计事务参加实践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对高校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实践考核中存在不合理体系。
在高校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即考核,财务会计课程须具备完整独立的一套考评体系,来指导配合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从高校目前情况来看,考核方式相对单一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应付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目的,这就造成学生可以牢固掌握书本的基本理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于考核中难以体现,毕业的学生不能全面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高校创新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整理
第一、主动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
财务会计课堂教学应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多创设相关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提问和质疑,拓?展学生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主动探求新问题新知识,最终通过联想形成新的观点。教师兼任“权威、同伴、顾问”的三重角色,还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提高授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把会计学、税法、财务管理学、经济法、审计学几门课程作为重点学科进行教学,课程内容与课时的分布要适当合理,考核方法要高校多样。
第二、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支训练有素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创新改革中,首先要进行教师队伍的改革,教师队伍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能力,其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他们自觉地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当然,高校也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如派出进修学习、定期开展教学讲座、聘请高级学者来校培训等等。
第三、创建有效的考核学生的合理体系。
由于现实条件的要求,面临毕业的学生一般会忙于考研或者找工作,而会计学实践课程却大都在此阶段进行,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加到实践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把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标准,真是记录实践过程与结果,力求实践教学达到既定效果。
第四、鼓励学生自发主动的创新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将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自学与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饿需要。高校财务会计课程创新研究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选定一些参考价值较大的书籍作为学生的课后自学教材。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重点讲解会计相关原理及分析方法,对于理论的具体应用,可以课程单元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应用与创新。
第五、实践教学基地与环境建设的改善与提升。
教育部近年来连续出台相关文件强调实施“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进行实践教学课程创新,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重点建设一批管理规范、条件优良、运行稳定的大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实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是改进与完善高校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
作者:张燏 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艺术三维动画教学方法研究
一、高校艺术专业三维动画以往教学方法的问题
三维动画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往的高校艺术专业对三维动画的教学起初专注于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条件的改善,逐渐有更多高学历的技术型人才加入教师行列,学生制作技术的教授与培养也获得了更多的重视。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现在注重实践教育课程的环节,这使得以往的三维动画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概括来说,以往教学方法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往的教学是单向性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讲授与学生记忆。基于艺术专业以往的教学方法,艺术专业的三维动画教学即使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机房里,主要也是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学生听讲然后进行重复练习以便记忆。第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教学基本局限于学校规定的课时,此外学生和教师的联系较少,课余时间学生的学习完全靠自觉性。这造成下一次上课时,教师不得不花费时间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第三,教师的教学局限于一门课的知识点。三维动画是一门包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三维模型制作、角色动作制作、灯光渲染、三维特效制作、后期编辑与合成、音乐编辑与特效制作诸多环节的综合性艺术。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如果无法获得整体的视野,极易导致盲人摸象和眼高手低等问题。第四,制作三维动画的环节很多,每个环节又有自身的知识系统,所以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特长和方向,并且要组成团队才能完成一部三维动画作品。第五,三维动画的制作需要物理学、编程、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但一些艺术教师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明白原理,又学会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如Maya、Realflow、Vue等的操作,而不是机械地重复教师的操作、记忆教师制作的数据参数,否则就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制作出效果逼真的三维作品。
二、高校艺术专业三维动画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升级换代。多种信息化手段与三维动画专业教学模式的结合创新,以及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变革,包括互联网、无线局域网、大数据、云平台与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及其运行的app、程序、网站等构建的复杂组合。如,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改变教师课堂上教学的单信息源模式,将学生与教师提升至同一层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为主动参与。运用互联网和云平台,学生可以在非课堂时间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学习遇到困难的第一时间得到教师的指导,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运用大数据可以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进度,同时又能了解每位学生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能够因材施教。三维动画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师在三维动画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在整个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反应对内容进行适时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第二,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在保证对课堂的掌控力基础上,增加与学生的沟通途径,以及学生相互的沟通。第三,课后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连贯起来,随时得到教师的解答;教师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安排更加合适的教学进度。
三、高校艺术专业三维动画教学的导师项目教学变革
三维动画专业是偏应用型的学科,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项目教学法可以内化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现状。在科研项目带动下的教学过程,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模式,由教师指定内容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根据项目解决问题的主动钻研,这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的进行中,导师只是对项目时间和人员进行统筹安排,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方法,在关键的重难点问题上指导突破,其他都放手让学生担当。除此之外,导师在项目进行中还要调控学生的情绪,在学生失败时要及时鼓励。项目完成后,导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作者:喻放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第三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方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一种是以师生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确定一个中心问题或由学生共同提出问题,然后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如果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来展开教学活动,首先应让学生的讨论在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这里所谓的安全的环境,是指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而不要让学生处于“作秀”或害怕得出错误的结论被人耻笑的不良气氛中,因此把学生分组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是较为“安全”的,小组成员共同对所得出的结论负责,让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参与讨论。其次是设置教学环节。第一步应设计问题和提供资料。问题不能设置得过于简单或答案一目了然,这样一来会失去讨论的必要性,而应该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思辨性和带有争议性的问题,让这些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讨兴趣。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应是详尽的,并与课程紧密相关,能充分体现课程的重点。第二步是启发思路。教师可适当为学生梳理出解答问题的不同路径,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帮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一步是得出结论,并作适当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质疑或批评学生的观念,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分析讨论结果并带出结论,还可进一步根据结论提出后续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让学生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进行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组间的比赛,制造团队比赛的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增进学习的成效。这样一方面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一分面使学习动机更为强烈。合作教学的目的在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合作的活动,其活动特点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各尽其能”。其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教材或资料
教师事先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要分配给各小组使用的教材或资料,以便有效学习。
2.解说学习任务
在正式学习开始前,教师必须明确说明课堂学习的目标、重点和任务要求。
3.进行学习分组
根据班级的人数、空间大小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决定划分多少小组和每一组的人数。由于小组越大,人数越多,组内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学习所需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小团体技巧就更加复杂,所以应尽量控制小组的人数。分组的基本原则是让小组具有异质性,把不同能力、专长、性别、社会经济的学生聚集在一起。
4.教室空间安排
好的空间安排要能够使小组成员能有效地学习,尽量避免其它小组可能带来的干扰。所以,空间的安排应避免过于密集。
5.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包括学生个人成绩和小组总成绩两种。
6.学习成就表扬
表扬侧重称赞小组的优异表现,必须能激发小组成员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使成员更愿意互助合作。在合作教学情境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协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当学生的社会技能不成熟时,教师应当加以督导。合作教学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照顾学习差异。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学系陈锦荣博士认为它有机会让能力较低的组员了解能力较高的组员对讨论议题的看法,有充分的候答时间给学习步伐较慢的学生思考问题,可以发展组员不同的多元智能,提供机会给学生互相教导,包括能力较低的组员向能力较高的组员分享所学,提升能力较低的组员的自我观和学习动机,提升能力较高的组员的后设认知。在这种新的教学文化里,学生不再仅仅是乖乖听讲、专注、竞争、只为个人负责等,学生还有机会学会表达、聆听、尊重、主动、互助、为群体作出贡献等等。但是由于我国在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的滞后,这一教学思想与方法还没有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果合作教学能够成功地在我们的土地上植根的话,长远而言,它不仅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而且将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文化。
三、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以学生自学教材或其它资料为主,教师适当指导、答疑和小结为辅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鼓励学生自发与自学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学辅导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注入,转变为学生的自学,注重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自学辅导法,一般要求教师先指定学习内容,明确要求和做法,关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和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特点,对学生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阅读、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做读书笔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检查评价学习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在脑子里重述教学内容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思考及运用打基础。的确,自学辅导法对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具有可操作性,让他们对学习改变依赖教师的心理,养成自学的习惯,自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弥补其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学生整理、消化与吸收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分层原则、启发原则、讨论原则,同时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评价反馈。以上这三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培养高校学生发表看法并吸取他人意见和经验、团队合作和自学、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些都是在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以及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甚至实现终身学习都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堂采用这些非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无论就学习本身而言还是对学生的自身能力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未来的社会是一个要求人们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自我发展才能适应生存的社会,所以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培养能够独立思考,争取自主的个体,培养学生可以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和意识: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养成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鼓励他们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估: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因此,在改革教学方法时应分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逐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作者:陈小尘 李纯斌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
第四篇:高校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抉择
一、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教师教”,忽视“学生学”
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当今的高职教学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因受教师自身因素的制约,在今天的高职课堂中仍然存在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重视“教师教”,忽视“学生学”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书”,忽视“教学生”
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目前许多教材内容知识陈旧,存在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而部分教师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再整合以及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的能力,依然扮演书本知识“搬运工”的角色。一些教师学科本位的思想十分严重,在教学中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授予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要根据能力需要来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重视“讲授”,忽视实际操作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层层推进,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不同教师个体身上不尽相同。部分教师的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无法应对当前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不愿意花时间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仅把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手段。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针对性指导。也有部分教师采用所谓的项目任务教学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仍以讲授为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有悖于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随着高职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师需要对自身进行深刻的自省与认识,这样才能有改革的动力,才能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
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方法的自省
(一)教学责任意识淡漠
谈到教学方法的变革似乎与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追究根源,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阻力在于教师教学责任意识淡薄。目前高职教师教学方法改革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人对于教学方法的学习,尤其是当前涌现的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对此仅仅停留在认知表层,以自己的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出路;也有的教师在教改中茫然不知所措,摈弃了所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一味苦苦追寻着所谓的新方法、新手段。抓住教学改革机遇大胆实践,诚然是可取的,但还没有认真研究方法就开始实践,没有明确方法的实践必然以损害学生利益为代价。高职院校中也有部分教师把改革停留在纸上谈兵,因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意味着教师改变原本熟悉、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破旧立新、富有开拓性的劳动,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在现有的教学评价体制下很多教师没有为此付出努力,没有采取实际的改革行动。还有部分教师群体,对于教学方法改革不屑一顾,缺乏改革的热情与愿望,信奉着固有的教学理念,故步自封在既有的教学世界中,仅仅把改革的美好前景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敬而远之。任何逃避和畏惧都是对自我的否定,都是教学责任意识淡化的表现。
(二)工具主义思维的影响
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理性主义分析精神得到不断的强化。精细的区分化、可操作的控制性、直接有效的思维传统逐渐凝结为一种思维方式,固化为一种理论范式,并渗透到文化领域和日常生活之中。在教学领域中这种技术工具思维方式无所不在。诚然,工具主义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任何事物只要成为工具,就需要运用得得心应手,就需要为操纵者服务。虽然它保证了教学的效率,但在追求教学模式化的同时,教师的自主性不会得到充分发展,创造性更无从谈起。一切本着实用、简单快捷的原则,其结果必然是原地踏步,忽视了高职教学过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动态性的特点。高职教学领域中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盲目地照搬照套,或是东施效颦,将导致在运用中失去既有的本真,教师看似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其实早已又重新走入了新的规范化、标准化教学之中。受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及实践水平能力等种种限制,有些理想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杜威、陶行知的教学体系中有其生存的根基,不去研究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精髓、试用环境、长处与不足等因素,这种囫囵吞枣式的解读与应用又何尝不是一种历史的悲剧呢?
(三)专业实践能力缺失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创设岗位工作情境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无疑提出了挑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硕士研究生。高等院校培养的教师或倾向于理论传授、或倾向于学术研究,实践操作能力明显缺失。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制度还不完善,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课程教学改革培训的机会,培训机会往往只有少数的所谓骨干教师才能获得,这无疑打击了多数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即使是部分教师参加了培训,但获得的也仅是皮毛的东西,不善于结合自身特点及教学实际情况改善提高教学,致使许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达不到目前高职教学改革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
三、高职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抉择
面对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今天的高职教师需要的不仅是内心的自省,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重新抉择。
(一)以学生发展为理念,增强教学责任意识
以学生为本,为每一位学生的明天负责是教师的使命。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背景下,研究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对教学责任的明晰认识,没有对内心职业道德的唤醒,教学方法的深入改革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依据教学学术理论,从责任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教学活动中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反思自己,那么教师就会正确理解教学和教学责任,以积极、合理的教学责任意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涉及到教师对现有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进程的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高职教育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基本目标。高职教师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转变,需要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兴趣等,需要教师付出时间与精力潜心研究教学,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摈弃故步自封的教学状态,以富于个性化的创新借鉴取代囫囵吞枣的生搬硬套,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转变思维方式,开展创新性教学
人的思维方式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嵌入在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中,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说到底是改进自己对现有教学实践问题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包括个人惯有的教学风格、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各种因素,来提高教学能力,发展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探讨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各种新鲜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基于工作系统化的课程建设等等。这些方法无论是基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再创造还是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对于高职教师来说都需要思维的重新审视与借鉴。正如杜威所说,如果获得的技能没有经过思维,就不了解使用技能的目的。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改革将更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高职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切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的需要,创造性地加以设计与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既因“法”而异,又因时因地因人因内容而异。今天的教师需要努力寻求创新性教学,逐步走出狭隘的视域,摆脱工具主义的束缚,尝试建立以关照学生主体发展的新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体系。
(三)关照实践教学,加强在职培训力度
针对高职教学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为一线教师应把教学的培养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职业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摆到突出位置。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训练项目,创设任务情境,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项目任务进行实训操作,由注重“知识本位”转为注重“能力本位”。因此,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准确把握好教学设计,以身示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参与学校建设和实习、实训工作、企业挂职锻炼等,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通过这种方式使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了哪些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如今教师加强在职培训势在必行,然而结合教学实践的培训应突破单一的学历和技能培训目标,重在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善于学习的能力,使其自身的教学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教师的专业实践活动,形成理念与实践共同提高、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是教师进行自我更新、自我扬弃的一场深刻革命,需要教师从观念、责任意识、思维方式、素质能力等方面完成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
作者:成晓利 张金芝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校网球运动教学方法创新与优化
1.前言
网球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在网球教学和训练方面都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我国高职院校的网球运动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影响较严重,另外受到教学环境和设备等因素的制约,使得高职院校的网球教学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因此,亟需对网球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和优化,提出与高职类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网球教学方法创新应具备的特点
网球教学放大的改进和优化应以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熟练掌握网球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严格贯彻“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因此,在网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中主要应符合以下几个特征。
2.1网球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素质教育”思想在推动和促进我国综合型人才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网球教学方法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课堂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技能,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能力的挖掘,久而久之,学生也逐渐失去网球学习的兴趣,降低高职院校的网球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针对此不良现象,积极改革与创新网球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特征,个性化主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依据,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创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束缚和僵硬等教学弊端,从根本上提高网球教学的实效性。
2.2网球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体育教师若仍然单纯地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因此,在保留优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和融合先进的现代化发展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规范和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网球教学质量。例如,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动画影像放映等视觉化现代技术,将其引入到课堂中,不仅可以提高网球复杂技能的规范性演绎和讲解,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网球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在网球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过程中,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依据,并紧密结合时代化发展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更新我国网球教学方法,并致力于发现网球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交叉与相似融合点,从而使网球教学方法得到多方位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开放性。切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限制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高职院校网球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是指在延承优秀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改革、完善和优化网球教学方法,从而使网球教学方法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从而在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中塑造综合型人才。在网球运动理论知识与训练体系的发展中,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与其他运动项目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各学科的摩擦和联系中探索最佳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网球教学质量。
4.网球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
提高高职院校网球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是不断地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在吸引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网球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对网球教学目标的实现。
4.1表象训练法
表象训练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加以深化和记忆,经过学生反复地想象和思考而练习的一种训练方法。该方法对促进学生网球基本技能、动作的养成具有较大的作用,是辅助网球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要善于将表象训练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针对学生网球基本运动技术、表象掌握不够清晰的学生具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同时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网球技能,利于学生养成自主的、正确的自我锻炼方式。
4.2墙壁法
在一些教学设备和环境建设不齐备的高职院校,或者运动设备不能满足大量学生需求时可采用此方法,墙壁法是指借助墙壁来完成网球基本技术、动作等的训练过程,这样的训练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安排时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墙壁法训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中体育硬件设施不足、班级人数较多的现状。墙壁法的开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动作提出纠正和提高,切忌学生自由散漫地进行盲目训练,从而造成学生养成变形的动作技术。
4.3比赛教学法
比赛教学法的运用对象是指具有一定网球运动技能的班级,通过引导学生在正规比赛规则和氛围中体验网球比赛,从而获得必要的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比赛中切身体验到对抗、竞争、游戏、娱乐等浓厚的气氛中掌握网球运动技能与竞赛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比课堂中更全面的运动技巧,比赛教学法能够吸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比赛教学法法要严格依据学生的网球技能掌握程度,只有对网球技能具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才能适应比赛法的规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球教学质量。
4.4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根据网球运动的技能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教学过程中顺序、内容系统性等特征,运用多种教学逻辑性顺序而编制成的程序性教材,教师则按照程序教材的顺序组织教学,并加以优化和管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个性等发展差异性采用相应的程序教学法,给予与学生平衡的教学进度,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利于网球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中和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该方法在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做足准备工作,调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和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节奏和进度,并随之对学生成绩进行测评,适时作出教学进度的调整。
4.5快易网球教学法
快易教学法适合青少年和成年初学者,对教学场地、器材与环境等要求较高,需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而选择。此方法主要采用三色网球教学,具有简便易学、无需适应球性等特点,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学习角色,增强了初学者的自信心。快易网球教学法在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初学者更快地与网球建立良好的关系。运用一定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利用不同训练阶段的球及球拍组织教学,在实践锻炼过程中,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4.6小群体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教学效率,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加强小组之间的沟通和讨论,组与组之间、组员之间也互相学习、取得进步,为课堂营造一种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必要环节中给予鼓励和纠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教师在小群体的分类中要综合考虑到学生在网球技能掌握之间的差异、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等因素,利于学生在组间、组内、组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等的沟通和联系过程中,获得积极能量,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竞争、互动等阶段,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为学生的网球意识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结群,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分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实现合理平衡的分组。
5.结论与建议
高职院校中的网球教学并没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校网球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建校特征、学生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地创新地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提高网球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陈海丽 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创新高校日语教学方法思考
一、高校传统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日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有失偏颇
高校日语教学的培养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交际能力。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日语教育并没有按照这一目标来进行,往往只是注重其重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现象。有的高校只片面强调听说训练而忽略语法与日语写作的培养,有的高校只注重语法而忽视学生的听力、口语。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不能得到综合性发展。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总体上看来口语较好,而语法和听力比较差,书面表达缺乏逻辑性。还有一种教育方式是以考试为中心,盲目追求过级率,从而忽略了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得到全面发展,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2、日语教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日语教师片面强调书面语言的表达而忽视了实用性口语的教学。很多高校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精读课占据了中心位置,而听说课程所占比例比较小。这样的课程设置必然会导致书面语言的教学,而忽视听力与口语的表达能力训练。会话能力得不到培养,致使学生忽视会话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口语不熟练,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注重语言表面语义,忽视日本文化背景的导入。文化要以语言为载体,语言教学中也要导入文化,离不开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与渗透。在传统日语教学中,教师还停留在对语言教授上,并没有注重对日本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这就致使学生对词汇运用不当。
3、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统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讲授占据了教学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的单向性教学活动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普遍会对这门学科进行抵制,产生厌学心理。其次,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在传统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的讲解开展教学活动,一般的程序是首先逐行逐句讲解,然后学生指出难懂的地方,教师对难点重点进行讲解,最后教师通过提问找到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再对之讲解。实际上,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实际参与的部分很少,处于一味接受的状态。这种单向的教学活动,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没有进行交际的机会。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忽视动口与思维,严重影响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4、学生日语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识不强
高校日语课程很多院系都是以选修课程形式存在,在中学时代学生对日语接触很少,所以面日语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对课程开展也存在很多困难,很多学生会对日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很不利于高校日语的教学。
二、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途径
1、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日语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地改革教学理念,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开展教学,使我们的高校教育以培养大学生日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要时刻以培养质量为教学目的,努力使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复合型日语人才。
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日语人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高校日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当前,我国高校日语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采用原有的肤浅的、模仿的教学方法,很不利于日语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努力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得高校日语学习在专业技能上得到很大提升。
3、课程设置的改革创新
在从前的高校日语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在高校毕业生中很多学生取得了国际日语二级证书,但是在面试中却连连碰壁。在面对招聘过程中的提问时,更是紧张得不知所措,导致在就业时,无法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
三、高校日语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对策
由于我国高校学生对日本文化了解不多,所以在交流沟通时,很容易受母语——汉语的影响,用汉语的思维惯式来进行日语的学习,教师要在今后的日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导入日语文化背景,加强课内外结合学习,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良好地日语学习环境,更好地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日语交际应用功能。
1、普及日本文化知识,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了解日语用语原则以及日语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中日文化差异,自觉地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学习错误。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媒介,比如说日本动漫、电视剧、明星以及日本电影的效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2、加强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高校日语课程有限,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授外,还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努力激发学生在课外的学习热情,通过各种途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另外,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状况,创新教学方式,由于高校日语教学受重视程度低,所以需要教师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和运用交流能力。
3、创设自主交流环境,强化学生日语交际能力
高校日语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并且和我国大多数小语种外语学习环境一样,缺少适当的日语交流环境,学生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面对教学活动,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通过情景式教学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交流的机会,课后也要加强学生日语的运用。
作者:么春艳 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校中药学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
1以药性理论贯穿始终
笔者在教学中具体提出以下几个经典理论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甘寒生津法。可以结合水果中的梨、西瓜等来举例,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梨和西瓜可以解渴,食用后满口生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建立这个概念且不易忘记。(2)虫类搜风、介类潜阳。虫的特点是变动,而风性善行数变,在体反映出病位的游走性,其动的特征与虫性相同,古代还有追风之说;至于介类潜阳,首先解释这是古文中的使动用法,即介类使阳潜,再进一步描述介类模样,如贝壳,一般潜在水底,质地沉重,而且有生命,也就是有阳气的、温暖的、有血有肉的,介类既有质重沉降之性同时又为阴(水)中之阳,故可以潜阳入阴,使阴阳相互维系;再联系肝与肾的关系,肝为阴中之阳与介相类,肾五行属水,介可以潜肝阳入肾水,故介可以疗肝阳上亢之证。如此一来,学生深刻理解了同一类药物的共性,同时也体会到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论及其与西医学的差别,努力建立起中医思维方式,为以后更好地应用中医药理论防治疾病打下基础。
2揭示章节内在联系,构建整体观念
以往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中药学内容很零散,学完后只对个别中药有些印象,且随着时间推移,脑海中只剩下只言片语的记忆,给以后的学习和应用带来了很大障碍。为解决该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揭示章节的内在联系。任何学习都是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连续、分步构建的过程,而最终形成的心理结构也是具有一定层次的网络结构,因此,后学内容最好能与先前内容建立良好的先后关系。因为前期学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已初步掌握证、病、症的概念和一些常见证的名称、意义及外感疾病的基本传遍规律、内伤疾病的变化特点等,因此要加以充分联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将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
2.1疾病变化规律
(1)外感疾病的传变规律。即由表入里的传变,具体编排上可依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这样的次序,结合《伤寒论》六经传变来讲解。(2)邪正盛衰由实转虚。外感病或七情内伤等不解,疾病呈现慢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病理产物———痰饮、瘀血,这些病理产物又成为继发病因,进一步损伤人体正气,使得正气虚损成为主要矛盾,这就需要补益药和固涩药。
2.2结合病因学说
2.2.1联系六淫学说
风有内(平肝熄风药)外(发散风寒药、疏散风热药)之分;寒有表(发散风寒)里(温里药)之别;暑分阴(散风寒、芳香化湿)阳(清热泻火药、养阴药);湿有表(发汗解表药)里(芳香化湿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行气药)。
2.2.2联系内伤七情学说
有行气药和部分活血化瘀药以其辛行疏散解郁,如川芎性味辛苦温,中开郁结,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等。
2.2.3联系痰饮、瘀血、饮食
针对痰饮有化痰止咳平喘药,另外还有温里药和行气药。因为痰属阴邪,与水同类。温里药为中药中的阳中之阳,正可以针对阴邪。行气药以其辛温、行气化痰并气行水行,以疗气滞水停痰生。针对瘀血有活血化瘀药及行气药,活血药物多苦入血、辛行血直接针对瘀血;而行气药则多辛味独盛,故其善行,又因气为血帅,联系到气血的关系上。针对食积设有消食药,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消食药长配伍清热药同用?这样又联系到“郁而化热”的理论。
2.3以名词为中心
在解释名词的基础上,对纵向联系进行总结,一方面加深对名词的理解,另一方面强化不同章节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初步的相须、相使等配伍概念,为学习方剂学打好基础。例如通经在本书中指的是3个方面:通经下乳,活血通经治经闭,跌打损伤经络不通。通络法总结,络寒:凝滞疼痛,可用温里药配虫类;络热:血热灼络,局部红肿热痛,可选清热凉血药配虫类;络虚:阳气不足、津血亏虚,可选补益药配行气药;络实:概括为病理产物积聚明显,包括痰、瘀等,可选化瘀消症药配化痰破气药等。再如治湿法总结,治湿法包括苦燥、淡利、芳华、汗法、逐水法。这样就可以将苦寒和苦温药,如甘淡药、芳香药、发汗解表药及峻下逐水药融为整体。
3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变化,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1充分利用学习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已习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例如学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驶摩托车。学习迁移现象广泛存在,贯穿于知识、技能、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中。具体要求学生时刻联系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避免孤立的背诵学习,增强学习信心。
3.2控制作业难度,合理调控动机激起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森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作业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作业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作业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合理调控学生学习动机激起水平。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略感紧张;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3要求学生熟记目录,掌握学科框架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往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最先学习和最后学习的中药往往记忆犹新,中间学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记得有一次笔者在期末时,进行了一次小测验,要求写出中药学到底学了哪些内容,全班学生几乎都只是写了一些中药的名字,而且分类不明,整个卷面显得很凌乱。自此以后笔者就非常重视目录的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每晚睡觉前回忆一下目录,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回忆中药学的主要内容时,多数学生便能够按照目录编排,写出中药学大体内容。
3.4根据专业设计和要求,适当增删内容
(1)进行纯中医教学,尽量避免掺杂西医内容。教学不能离开中医专业特色,如过多提到抗病毒、抑菌、镇静安眠、促进肠蠕动等西药学概念。尽管现行教材中多次提到,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辩证看待这些内容,不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避免影响其对中药的理解,及以后准确使用中药。
(2)一些药物的经典组合可作为较高要求来学习,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精选部分作为例题和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药性理论知识。例如将施今墨药对作为参考。
(3)有关标本的教学只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不要占用过多教学时间,也可作为后续教育的内容。甚至中医专科可以不开设标本学习课,以节约时间用于理论教学。与其带领学生上山采药,增强感性认识,不如参观学习甚至亲自操作煎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4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3方面的结合,我们在中药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能力得以发展,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中医学奠定基础。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教学规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
作者:杨锦华 曹惠英 单位:韶关学院医学院
第八篇:高校工程地质土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1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现状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是水利、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土力学两门课程,该课程课时短、涉及的理论知识多、面广、实践操作性强,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对理论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较差,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很难结合。
2学生学情分析
(1)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理论知识薄弱,甚至对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地理解掌握;(2)对阐述性理论知识兴趣不高,对实际案例和实际操作积极性很高,动手能力较强,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老师依赖性太强,疲于思考;(4)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在团队协作意识、沟通汇报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5)学生在为期近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评价多体现在“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欠佳,不够踏实、沉稳,解决问题方面能力欠佳”,因此应注重学生以上方面的素质养成教育。
3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对策研究与实践
3.1明确基于能力本位化的教学目标
准确的课程培养目标是进行各项能力培养和测评的先决条件,它既能保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该目标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参加测评的人员有“法”可依。要根据水利行业实际特点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及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具体通过向企业一线专家、技术人员问卷调查、访谈等渠道调研岗位工作任务,以职业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能力,具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能力;能进行土体的渗透、变形及强度问题的分析,具备土工检测能力以及检测指标的分析运用能力,能解决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与土有关的一般工程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规范意识,同时,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落实在职业岗位中凸显重要性的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秉承水利工程专业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文化,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①
3.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去选择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能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②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还应该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3.2.1课堂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
对于工程地质部分中较抽象的内容(如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等,为了加强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地点设在地质模型试验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边讲边看边演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2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载体相结合
适应“全程式”实践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对实际案例积极性较高的特点,与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编写《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技能考核实施方案》,依据岗位工作任务整合课程内容,将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分为2个总项目和8个子项目,采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工学结合,“学做练”一体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比如,对于地质部分基本知识,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可将这一部分基本知识归结到“水利工程常见地质问题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项目中,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同时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
3.2.3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较简单的基本知识点,采用让学生分组制作课件、分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使自学、讲、练相结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对重点知识事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聆听汇报的过程中,对题目答案进行总结整理,再以抢答的形式汇报答案,对答对的小组可给予提高平时成绩或提高考试分数1~2分的奖励。实践证明,该种教学方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参与性,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组织汇报、沟通交流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3.2.4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从以往单纯注重土样指标测定转变为注重指标的分析、测定与应用能力,结合技能考核方案中设计项目,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完成该项目需要哪些检测指标,然后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教师结合学生自学内容,理实一体演示试验步骤,学练做合一完成指标检测,最后学生再根据所测指标完成技能考核中相应工程项目。
3.2.5改善实习实训条件
地质认识实习中,从以往单纯的岩石、构造识别、产状测量转变为依托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切实了解地质模块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目前主要依托的工程项目有钦寸水库、临安双溪口水库等地质勘查及施工。
3.2.6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教学形式为普通多媒体教室,每次课2个学时的组织方式。由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特点,有些工程项目需要让学生自主检测土工指标,然后根据各组所测指标完成项目,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开展项目化教学。故将以往每2学时一次课改为每4个学时一次课,并将教室安排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为项目化教学提供必要硬件条件。
3.2.7创办课外兴趣小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土工综合运用能力,我院成立了“坝工土料试验工”兴趣小组,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和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该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互帮互带、探讨研究的优势平台。并可以利用该平台,通过公平竞争的形式组织成员参加院级及全国水利高校土工技能大赛,自此,我校学生在两届全国高职水利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和一个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3.2.8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
目前职业教育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土工技术与应用》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很多资源素材也已上传至网络平台。《土工技术与应用》资源库包括各种微视频教学、工程案例、现场施工录像、试验操作录像、施工动画、习题库等各类资源素材,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查漏补缺等。
3.2.9强调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
彻底改革以往“一纸定成绩”的考核方案,创建“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过程性考核”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60%,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紧张性,“让学生参与进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疲于思考甚至考试投机取巧的不良学风,突出能力目标。在锻炼职业技能的同时,融渗职业素养的养成,以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
4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笔者在工程地质与土力学长期的教学及不断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谈几点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1)由于招生扩招、自主招生等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改善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目的是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到课堂中来,让所有学生都完全参与进来是做不到的。(2)OTPAE即“目标—任务—计划—实施—评价”教学方法在理论虽然很合理,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起来其难度系数太大,几乎难以实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简化实施,比如学生的自评、互评环节,学生编写计划书环节占用大量的时间,可对该步骤进行简化实施:计划书编写简化为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实施,自评互评成绩则主要由教师根据课堂中每组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打分等。(3)过程考核配合答辩提问。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技能考核的过程中,配合答辩提问,可用“以一代整”的方法,即以其中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代表全组情况,即避免了部分同学不思考、不动手、滥竽充数的习惯,同时又增强了同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带、团队协作精神。(4)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又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其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5)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很短时间内,快速浏览总结信息,甚至可以让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大声读出来,使学生在这种快的节奏中把全身的细胞都调动起来,思维敏捷,改变以往上课时“你讲我听”的整体慵懒现象,同时也锻炼他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5结束语
本文立足于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注重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增强,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生的地质识别能力和土工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汇报交流、信息处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作者:刘述丽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水利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