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理工科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理工科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涵盖较多理论知识概念、复杂公式,传统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对理工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传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在新工科基础课程中,科学融入思政教育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思政教学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中,提升思政教育发挥的功能,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教育;理工科;红色文化;教学理念

新工科是在新背景、新形势的重大教育战略选择,也是今后教育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新工科人才的综合实力[1]。同时,也是全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落实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长期以来,理工科专业的思政教育、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尚未形成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思政教育常常以孤岛形式存在,处于困境状态。究其原因,可能与缺乏理念认知、人才培养战略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有关,并且其存在尚未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等一系列问题[2]。基于此,为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思政课程,需深化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的思想工作,加强理念认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规划,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传授融会贯通,并将深刻的道理通过创新式的语言予以传授,增强时代感和课程教育的吸引力。

1理工科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党员活动、日常行为管理等教育渠道,渠道繁多,并且这些渠道已经初步建立了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共同担负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使命[3]。相对人文社科学而言,理工课程是基于自然认知的普遍性,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立场导向,在教育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1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专业课教师虽然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思政教育的谈判中缺乏思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4]。在教学中考虑育才方面较多,德育教学的思想较少,而且在部分教师的认知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辅导员、学工部、宣传部等部门的工作职责,自身只需将所学知识进行传授,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严重限制了教育的思想,缺乏教育本质内涵的认知。部分教师在思政教学的引入当中,衔接不够自然,课程空洞显得呆板,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5]。

1.2缺乏理工类教育、思政教育拓展教学意识

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缺乏拓展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对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课堂教学路径缺少积极探索[6]。例如,在理学科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均是非社会意识形态、无积极性特征,许多教师对该类课程进行教学时,难以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因此,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应积极探索理工类教学、政治素养教学的融合,探索其基本规律和教学途径。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不同学科的听讲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并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所需具备的政治素养。

1.3思政教学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过于倚重知识的传授,很难实现思政教学教育的目的。在考试测评中,考试评价体系过于简单,不能够真正地反映出思政教育的具体教学的实践成果,难以体现学生道德素养的动态变化[7]。1.4教学体系不完善在思政教育的教学层面当中,不仅要求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还需要及时反映学科领域当中的最新成果,实现全程的教学目标。在理工类课程的教学中,单纯体现知识技能、知识水平,缺乏育人内容的升华,使部分学生在思政学习中,所学与现实行为规范不一致,不能很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升华为平时的日常行为以及学习上的行为准则[8]。

2理工科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保证与其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专业素养的结合,并以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道德素质为教学目标[9]。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深化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启发式、案例式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视野。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道德素养的融合,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促进学生专业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的提升,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可以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科人才。

3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3.1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隐性教学资源

在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领受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层次和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元素,在分配教学时间时,明确思政教育内容传授的时间。因其育人功能具有隐性的特点,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积极探索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资源,在现在的思政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隐性资源的挖掘。第一是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理念,在理工类课程教学中,普遍都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进行传授时需结合本学科历史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研精神等,强化学生创新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等政治素养。并以价值观、知识技能为主题开展教学,渗透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内容。第二是源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具有示范性、榜样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坚持身教统一。另外,具有崇高的魅力精神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完善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框架

课程思政的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积极地推动与探索,首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育中的教学要点,思想理念的提升是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因此,高校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教学方法、转换教育理念,并做好思政教学中的基层创新、中层担纲、顶层设计的实施框架。在基层创新方面,每位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程中,积极落实思政教学课程方面的改革,整合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资源,传递正能量,提升自身专业课的教学温度以及感染力;在中层担纲方面,要求各教育部门需转换教学理念,深刻领悟教学的内涵,并积极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专业素养,将思政元素不断融入教学中,进而形成教学链条,全面落实学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并建设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人才目标,进而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顶层设计方面,应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并围绕德智体美劳的人才培养目标,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等要求,整合学校教育资源,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院系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规范协同育人体系。

3.3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

探索育人、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工科思政教育的教学不是将理工课程思政化,也不是将思政课程理工化,更不是在理工课程结束后,转而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拓展。而是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中,全息、全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技巧、目的。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着力提升工科教师自身价值观念的渗透意识、渗透能力,认真思考如何将政治观点自然渗透在理工类教学课程中,探索育人与知识传授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思想引领等方面融入整个课堂的教学中,进而实现育人的功能。可通过寓教于乐、自然渗透等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而采取相应的渗透技巧和方法。例如关于社会问题,应通过辩论、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问题,引导其采用正确的思考模式去思索,避免偏激的心态。理工类教师也可通过结合历史法、考察法等,介绍专业相关的名家、重大事迹,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专业与社会之间发展的密切关系,帮助学生从专业技术上树立社会意识以及全局观念。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体验法、观察法、示范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亲自去感受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和情感共鸣,增加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此外,也需积极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学习著名专家、成功人士自身所拥有的优秀品质与艰苦奋斗、诚信友善、热爱祖国精神,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学生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和需求进行紧密结合,培养其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3.4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有助于强化价值实践、增进价值认同,通过专业课程教学的目录、绪论、学术讲座、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政治素养,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教育理念。将无形的思政灵魂,注入有形的理工课教学活动之中,进行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学术思维建设的同时,浸润爱国主义精神、政治素养、三观教育、创新教育、道德建设等方面的渗透,进而促进专业课与实质教育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教育人才的培养水平。

4结束语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学工作者需坚守教育者先受教,努力成为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担起学生健康成长中引路人的责任。总之,做好高校教育的育人工作,不仅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协同育人理念的认知,形成科研教学水平高、具有育人意识的师资队伍。另外,也要完善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框架,积极探索工科类教学与思政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途径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成为职业素养高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秋麟,袁馨怡,金晶.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工程燃烧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17(67):21.

[2]杨思斯.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索——以《电气一次部分安装检修与设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5(7):9-10.

[3]潘鹤林,黄婕,吴艳阳,等.理工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19,34(11):122.

[4]赵厚宝,曾井泉.研发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4):188-190+193.

[5]牟洪波,戚大伟,刘芳,等.高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45.

[6]朱超,张莎,任心豪,等.关于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203-204.

[7]林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69-70+74.

[8]杨远.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49-50+53.

[9]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1):119-122.

作者:李春哲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