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解题能力教学方法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生解题能力教学方法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学生解题能力教学方法探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高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既是对前面数学知识的巩固,也是为大学的学习做铺垫.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初中来说,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提高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进行探讨.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学好所有科目的基础,高中数学与小学初中不同,它研究的问题更加深奥,因此,教师要注重同学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会有更高更加持久地热情,并且愿意主动积极地探索数学的奥秘.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多方面的培养,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对新内容进行预习,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并且按时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及时咨询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等等,都可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这些,拖延症是绝大多数学生保持高效学习道路上的阻碍,造成无法及时完成作业.有的人因为玩手机不写作业,有的人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不写作业,还有的是因为实在是能力有限而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以上的任何一个情况,日积月累下来都只会使作业堆积得越来越多的,永远都无法解决问题.因此,要想高效地完成数学任务,提高解题效率,首要的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绝非一日之功,任何学习成果的取得都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就要一步一步扎实地学习,打好基础,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如鱼得水.对于学习能力较差、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首要的就是学习课本的知识,将课本的知识理解消化透彻之后再去进行拓展.按照课本的章节设计,一步一步地学习,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在基础不好的情况下还追求速度,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记公式的时候不能死记硬背,首先按照课本的推导过程理解,结合书上给出的例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然后合上书,依据自己的记忆以及思考再将公式的原理及推导过程列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公式的掌握应用能够更加熟练.例如:在学习集合关系与映射关系时,研究这一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集合的关系引导出函数的概念.从这一点来看,数学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简单的知识点去引出重点和难点,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高中生数学基础的奠定.

三、找到最优的解题方式

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发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三维空间想象力,以及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想通过解大量数学题来提升数学能力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仍有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题海战术,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也就是说,学生只做题不看课本是不行的,但仅仅只看课本不做题更是不行的,因此,他们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高中数学题目往往都是一个题目对应多种解题方法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先理清问题的思路,然后选择最优的解题方法.

四、细心做题,耐心分析

通常来说,数学题目的设置难度不会过高,因此,高中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细心,多多注意数字的正确应用以及计算过程是否出错.另外,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清晰的解题思维,同学们在读完题目之后,在脑海中要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并且按照规定的格式规范解题.每一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特殊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学生只有在平时注重这些细节问题,才不会在解题过程中犯错.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检查反思的习惯,完成解题后要进行认真的反复检查,并且耐心地研究题目中还有没有未被发掘的隐藏条件.这样一来,学生在做一道题之后,就能够举一反三,相当于解决了一系列数学题.高中数学问题量多面广,从表面上看,它们都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其解决过程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仔细分析探究就发现,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并不是独立的,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引导学生去寻找这些联系,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综上所述,高中生具备高效的解题能力,对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知识基础的奠定,解题思维的养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作者:胡祥志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