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具有的与社会不断发展相匹配的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从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出发,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修养,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等,就能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目的。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设计课堂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它的设计、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学懂它、掌握它,且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学习问题与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本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实践性的操作训练,不能一味的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点,让学生背记公式、概念、定义等,要努力增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老师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环境,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了增强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等学生仔细观察了展示的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或者想一想,看看你能画出什么对称图形,或者你身边有什么轴对称的实物。同学们都积极动手进行画图,找学习用具中轴对称的实物等。这样的教学既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投入听讲,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有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有趣的课堂,良好情境教学既是激发他们兴趣,也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因为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冲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积累知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要在具体的教学中了解小学生的天性,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需要,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靠近知识,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好奇、思考跟进、学习。“超市中卖的箱装饼干,有36盒装,有19盒装,36盒一箱54.9元,19盒装一箱28.2元。同学们,你们谁能知道哪一种更加便宜、更加实惠吗?这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他们热情和兴趣自然就会猛然苏醒,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对相关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讲解和传授,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基础性的东西比较多,比如概念、公式、定义、口诀等。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结合这些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运用对比、发散、类比、等方法,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其数学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长方体进行观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进行类比,明白“原来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也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老师以此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折叠长方体,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给学生一个长方体的图形和相关数据,让他们尝试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既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理解,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养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小学高年级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升华数学教学意义的关键,符合新课标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是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全民素养的一个途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惯,知识运用,学习能力培养与提升等,能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科教文汇.
[2]欧阳美来.让推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培养对策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07):20.
[3]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6,(05):42.
作者:藏小红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下西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