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立定跳远教学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阶段立定跳远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阶段立定跳远教学方法

摘要: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跳跃动作技能、技巧的基础。本文对当前小学生立定跳远学习存在的常见错误动作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小学阶段立定跳远教学方法,为提高小学阶段立定跳远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立定跳远;小学;教学

一、前言

立定跳远作为一种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立定跳远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必选项目。同时立定跳远也是中小学体育达标考试中的必考项目和学生体质监测的重要指标[1]。立定跳远虽然动作简单,但涉及到力量、协调性、灵活性等多个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技能、提高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小学生立定跳远学习常见错误动作分析

1.预摆动作不规范,次数过多

预摆是立定跳远的起始环节及关键环节。正确的预摆方式可以让学生借助手臂的惯性带动学生的身体跳得更远。在立定跳远预摆时,关键要点是保持两脚与肩同宽,两眼预估落地点,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然后两臂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1~2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动作不规范,比如出现身体低头前伸、臀部后移和上体前倾等错误的动作。还有学生出现摆动次数过多,从而影响到起跳时身体的爆发力。这些错误动作常导致肌肉消耗能量过大,易产生疲劳,不利于起跳。

2.蹬地起跳不充分缺乏力度

在预摆后,两腿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两臂配合蹬伸动作做有力的加速前摆及制动动作。只有学生的蹬地动作有力,才能充分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让学生跳得更远。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出现力度不够、双臂带动不协调等问题。

3.落地过早,身体重心不稳

在蹬地起跳之后,立定跳远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落地。当身体腾起到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此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好收腹、屈膝、高抬大腿、顺势前伸小腿动作的时机。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由于起跳角度不准确使得落地时不能及时的收腹举腿和前伸小腿,导致过早的落地或者落地重心不稳。而且不正确的落地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运动损伤。

三、提高小学生立定跳远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为提高小学生立定跳远的学习效果,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技术,充分发挥跳远运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身体发展现状,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1.巧用器械法

巧用器械法指借助一定的设施、器材来辅助小学生进行立定跳远动作练习,主要有:(1)体操垫练习法。具体操作是将体操垫叠成A字形,让学生从垫子上跳过。让学生体会向前跳跃的同时,掌握向上用力的技巧,延长身体在空中的滞留时间。(2)从高处向低跳。从高处向低处跳作为一项难度较低的技术动作,能让学生体验腾空后的感觉,掌握顺利完成收腹举腿的动作。高度以0.5~1米为宜。(3)跳箱法。跳箱法是指准备3~5个箱子,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相隔1.5米到2米,让学生从半蹲姿势开始,由地面跳向箱面,再从箱面跳下,接着跳上第二个箱面,然后如此循环往复进行。

2.对比示范法

对比示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示范动作对比。教师与学生动作对比示范的具体操作是教师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接着教师再做一遍示范动作,让学生将老师与自己的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差异。这样学生能加深对立定跳远动作的理解,并纠正自身的技术动作中不恰当的地方。学生与学生动作对比示范即找一位动作技术较规范的同学和一位动作掌握欠佳、存在代表性错误动作的学生,让两者进行示范,全体学生对两位同学的动作认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讲解正确动作规范,并教给学生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情境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地上画一条河,让学生通过跳远的技术动作来“过河”。情境教学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情境教学法,要根据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来设置情境教学,何时引入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都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黄汝镛.浅谈小学跳远教学[J].体育教学与训练,1981(01):24-25.

[2]王勋.小学体育中的立定跳远教学分析[J].吉林教育,2014(17):81.

[3]曹亮.小学立定跳远中不同教学模式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03):54.

作者:季谢云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