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解析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包括应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学生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潮流,这对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以下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应用教学方法做出说明。

一、应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很多学生能够熟背高中历史的知识点,但当其遇到某一具体的问题时却不懂得灵活应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知识深度渗透,让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这些知识点。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最佳的情景中感知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例如,在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给学生播放相关历史背景视频。教师播放一些当时的风土人情视频,通过视频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当时封建落后的社会形态。第二步,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置情于境。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些背景图片,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当时社会的人,深入感受历史场景。第三步,教师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教师提出:“在当时的时代,你们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拯救国家?你们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有存在的价值”[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将自己当成历史的局外人,而是一个历史的经历者,以此促使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形成、发展、失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应用分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鲁迅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历史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智慧。教师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应用分组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表现、性格特点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分组,然后由教师设置问题,留给学生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由此,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相关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如下教学方法,第一步,教师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视频的内容为春秋时代的风土人文。第二步,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学派的研究。第三步,教师评选最佳小组,给最佳小组一定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在小组收集资料、探索知识结束后,教师选出小组代表人物,让这些代表人物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了展示,而后教师根据教学成果选出最佳小组。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升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又通过“小组教学法”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多、更广泛的探究,因此,分组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好处[2]。

三、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挖掘教材蕴含的探究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以辩论会、社会调查、小品表演、参观访问等方式展开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历史学习,体会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有关“维新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展开了辩论赛活动。活动的主题为“你认为‘维新运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弊大于利”,而另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利大于弊”。随后,教师让两个小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内部的讨论。在小组收集资料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维新运动”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且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自我思考。在小组做好准备之后,教师主持展开辩论会。在辩论会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了指导,保证辩论会能够更好地接受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在不同组之间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激烈的矛盾能够让学生对辩题有更深的了解。最终,辩论赛圆满结束,每个学生也都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3]。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以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可以对情景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兴趣教学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做合理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綦岩.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梳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13-15.

[2]郭子其.培养学生历史时间意识的教育价值[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7):28-32.

[3]孙立田,任世江.论历史思维能力分类体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6):3-8.

作者:张银虎 单位:甘肃省宁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