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方法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学方法论文

初中教学方法论文(3篇)

第一篇:初中英语短文教学方法浅析

一、先对课文进行粗略理解

(一)快速阅读课文,切入主题

阅读即预习课文是课文教学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几乎每单元都有一篇短文,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首先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几个主题问题,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略读课文,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要联系上下文思考并做好标记,待教师讲解时让自己的理解得到验证或订正。以此来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抓中心思想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注意这时所提出的问题要易答,且是该课学生的兴奋点,方可激发学生再读的兴趣,抓住了这一兴奋点之后,再趁势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放慢速度再读,并寻求答案,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使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通过这样的提问,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有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设计提问时,要紧扣教材,层层推进,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二)理解课文

在学生基本上掌握课文大意之后,可分两部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教师可利用挂图、幻灯、投影仪、简笔画等教具,用英语简述课文大意,并适当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同时,把一些重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使学生将所听到的内容通过眼进行验证,来加深理解和认识。

阅读全文

应用写作教学方法论文

一、应用写作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藏区的大学课堂里应用写作的现状很不容乐观,还有很大一批藏语为母语的学生对这个课程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投入,这给藏区的应用写作课程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障碍,以下主要来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于应用写作课程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某个课堂没有兴趣那么这门课程想要达到很好的效果将是非常艰难的,而且大多数藏语学生对汉语的应用方式以及在应用文中的应用都不很了解,让他们对应用文课程感兴趣就像让普通的汉语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兴趣,这不是不可能,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虽然也有这样对应用文写作感兴趣的学生,但是毕竟还有大多数学生有的还是抵触心理,没有兴趣是应用写作至今在藏语学生在没有取得进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老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老师们在这反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应用写作是考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好手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但是如果老师自身的资质不够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的话,这门课程学起来教起来会非常吃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必然也就不高,尤其是在藏区这样的非汉语地区对老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会更高,优秀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中能够根据课堂的真实需要,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授课程,增加课堂效率。

二、提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数学教学方法论文(3篇)

第一篇: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一、前言

“创新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最早来源于“三创(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高等数学作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其在与其他科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开始不断的壮大,高等数学对于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要性开始受到社会各领域的关注.因此,围绕创新教育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推动高等数学向教学研究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等数学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科技领域培养出更多的研究型应用高等数学人才.

二、目前高等院校中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在推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尽管将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论应用其中,但是依旧有很大一部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也存在这一现象,教师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念讲稿”、“抄板书”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或许可行,这是因为这一部分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现代教育技术依赖性过大

阅读全文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一、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而且学生也和以往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以及认知水平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当前依然有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师在内心中仍然将初中语文教学看作是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只要负责教学就行了,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原有基础、学生兴趣基本上不做了解,这些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做好传授者就可以。而下面的学生如果长期受其交易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只会机械地应付和照搬教师所讲内容。此外还有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初中语文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对知识大量重复地记忆,以为只要初中生能够多次重复地记忆就能够将初中语文知识点掌握理解,就能够吸收消化。这种和新时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教学方法基本上不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潜在需求,更是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成长规律,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认为初中语文课堂就是一个乏味枯燥的过程,让人难以提起兴趣,不仅影响了学习质量,更是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因此,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究其原因就是初中语文教师不能跟上新时代,不能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没有领悟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改精神。

(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新时期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应试为主,只要是考试考的内容和要求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重点讲解和训练,假如是考试不考的内容和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讲。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依然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来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对学生就易考内容进行提问,最后对于重点知识以及易考内容布置许多作业。此种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课堂完全由教师来把控,学生只能被动照做,不能进行主动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更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三)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单调乏味

新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法更加新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新的需求。新时期如果像之前那样对待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不承认新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没有时代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初中生会因为对语文新知识的需求和新时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而逐渐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不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无精打采,更是对这一科目失去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阅读全文

英语学科教育课程评析

本文作者:郭帅 吴春秀 龚妍 单位:东丰县第二中学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专题研究述评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本专题的13篇论文皆以2001年以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主线,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那丽芳、秦本彬以云南几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及教法、师资状况,从课程设置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面对新课程观[3]。王来喜教授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应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包括“同时使用两本教材”、“开展小组研究项目”和“写学期论文”[4]。虞洁在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的基础上,对华东地区几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概括进行访查,总结教材、教法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微格教学、教师口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细类;分散、延长教学实践时间;利用课堂示范教学等[5]。董岩紧扣新课程标准,对改革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性、教学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展开探讨。各项对策具体直观,值得高师院校借鉴[6]。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方法研究

本专题共有七篇论文围绕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实施采用的教学法展开研究。其中四篇论文力推任务型教学法。周晓琳提出“树立源于中学、高于中学的教育理念”,提倡“强化探究性教学”以应对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教学理念、高师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挑战[7]。另外三篇分别对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协商教学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使用进行论述。陈少薇认为“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师生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范生批判反思能力,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法思想内化为教学能力。”[8]应丽君教授针对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论述和归纳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成效[9]。刘夏芬教授建议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学生三方的协商,优化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提高教学质量[10]。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之教学手段研究

阅读全文

研究型教学在现代文学教学的作用

一、研究型教学方法概述

研究是新知识的产生、组织、评估和综合的过程。2000年春天,著名华人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教授应邀在北京清华大学作“21世纪如何创新重组研究型大学”的演讲,从此把研究型的教学理念带到高校教学思路中来。研究型教学是开展基于研究和以探索为本、将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化社会的教学,建立一个以探究、钻研和发现为一切活动中心的教学,实施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国浙江大学实施)[1]。所以这不是突兀的一个提法,实际上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更极端的说法:培养一个杰出科学人才的最好办法就是“停止当学生”,直接成为研究者。教育要和研究结合起来,政府对研究的支持既是资助研究,同时也是对下一代人教育的投资;大学对教师的投资也是这样,高水平的研究将促进教学。目的就是要处理好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研究为中心的关系,让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和研究者,他们的互动形成健康和富有生气的学术氛围。

研究型教学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价值。特征就是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包括发掘、梳理和分析有关信息资料的能力,在看来似乎没有关联的事物间建立联系的能力;提炼或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包括未定义好的问题或没有大答案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不只是习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评价结果的能力[2]。整个学习过程从一个具体的实际情景或问题出发,经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得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评价,以此使学生在教科书和现实世界间建立联系。课前:教师在开课之前就发表有关课程的目的、方法和对整个教学涉及的诗人名单作初步设想,然后提出讨论的倡议,由教研室各位同事和学生提出补充和修改的建议。确定具体的篇目,将所选出的作品和论文汇集起来,发给参与课程的学生们,让他们利用暑假和自习时间有所准备。学生需要自己或以团队合作方式发掘、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资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问题以及采用的模型或近似进行评价。课中: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上遵循精讲—设疑—设计—实施—交流的步骤。课后:把教学内容的录音或视频资料进行整理,主讲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修改自己的解读,并进一步提供了解具体诗人诗作的参考资料[3]。

二、研究型教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适应大学文科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提出了大学研究型课程的课题,从而使“研究型教学方法”进入大学课堂。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必须在教学中适当实施这一教学方法。从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作了“略讲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开始,朱自清于1929~1933年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后依照自己整理发表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课堂教学的第一本教材。八十多年来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众多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教材,现代文学史课堂教学都以这些教材为主,从而形成了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即课堂上由教师来主讲,学生只负责听课记笔记就行,这是标准的单纯灌输的一言堂。但是反观多年来的教育理念变化轨迹会发现,虽然教材种类繁多,却并没有太多结构体例上的大幅调整。内容上并无根本不同,只是排列组合的顺序有所不同。从成果上看,这些教材大都注意“从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历史联系中去分析各种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视文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重视作品的实际艺术成就,以及艺术个性与风格的特点;注意对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历史考察,努力揭示各种文体发展的内在线索。并注意探讨现代文学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形成过程”[4]。但是对于高校教育来说,仅仅满足于了解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文学语境、作家生平及创作概况等知识、理解知识的含义还是不够的。现在研究表明,科研和教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科研有助于教师保持在本学科的领先地位,活跃的研究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师的研究成果。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使课堂由过去单纯灌输的一言堂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让课堂教学符合大学文科教与学的特点,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钻研问题,使他们能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进入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从事论文研究,从文献阅读到选择研究题目,从设计和安排研究过程到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数据或资料采集到整理成文发表,经历的是一个研究过程[5]。

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这一点讲授现代文学课的教师都有体会。很多问题是作家自己的思考,已经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然而,由于现代文学本身就具有的启蒙性,使其创作和接受都很艰难。北京大学教授洪子诚曾经调侃过,说现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小弟弟,属于最没有学问的,原因就是就算不是专业的教学者和研究者,谁都能够很轻易地说出几位中国现代作家和他的作品,鲁郭茅巴老曹这谁都知道,也不以为然。当然,他绝对不是赞成这种观点的,否则就没有20世纪文学研究的那些优秀成功了。但是实际上,真正能够让学生去理解这些作家在中国文学现代性过程中的深度是不容易的。一个优秀的现代文学教师,必须是掌握了一种理性思维加上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才能完成这一重大的教学任务。比如,钱理群等著的《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把鲁迅先生列为单独一章,如何能够让学生在大学课堂上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显然很重要。可是在应试教育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的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印象:难懂,不好接近,甚至厌倦。

鲁迅先生用文学的形式、审美的方法表现的是一个现代作家深刻的思考,也发现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的很多方面,其中包括“瞒和骗”等。学生如果仅仅理解为谁做得好,谁就能当官晋爵,恩宠有加,做不好的就活该倒霉了,岂不是很皮相而可怕的事情吗?毕业后他们也去学瞒和骗就惨了。这不是不可能,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就因为总说实话,拿着手术刀冷冷地看着人性的劣根而被排斥,死的时候留下一个刻薄的名声。时间过去近一个世纪了,人们似乎“原谅”了他,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国民的另一个弱点“健忘”———忘了他曾经怎样描状国人的丑陋,痛骂种种阿Q相:盲目自大、自轻自践、“主—奴”根性。鲁迅先生带着无边的愤恨离世,死前只有一个心愿“忘了我”。岂料大多数自认为对中国现代文学很了解的人就停留在此了。就是这一点人们记住了他的遗嘱,忘记了他,忘记了他说的其他的话,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最可恨的是,有人把阿Q精神转化成为一种“现代意识”,说其具有调整心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少数人。可见,鲁迅先生所言人死了之后的所遭遇的那种难堪就在现实中上演:该吃人的照样吃人,该阿Q的照旧阿Q,该启蒙的仍然在启蒙,概不接受启蒙的依然概不接受,“看客”们依然伸着鸭一样的脖子在看热闹,被看的依然故我地被看着,离开的即使归来也终究要离去。从前以为离开的永远都回不来了,其实比这更强大的事实是,即使想回去也永远都回不去了。鲁迅先生常常思考“……以后”的事,比如娜拉走后、死后、革命胜利以后等等,对于死后,鲁迅先生这样说,埋在黄土里,肉身已经死了,但是灵魂和感觉还在,于是,木头的独轮车从头顶压过的时候,虽不疼痛,但是仍能听见自己骨头咯吱吱被碾碎的声音,又过了一会,土里的蛆爬过来,在他的脸上借过,细弱的爪子把长在脸上的汗毛分开,在中间辟出一条路,它放肆地走着,似乎在向死了的人示威,如果它喜欢,还可以伸出来黏黏的舌头在死者的眼睛上舔两下。鲁迅先生何以能如此深刻?活着是没有什么乐趣的,从来如此,但是死则死矣,何以死后仍然要忍受如此不堪的世界?那么,一个人,到底该怎样活着,该怎样死去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提供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和著作让学生去阅读,在课堂上实施研究型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懂得鲁迅是青年人最好的朋友,最善良,也最可敬。#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公共管理方法课程的研究性教学

摘要:在总结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认为课程建设、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重塑以及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评价的调整成了推动公共管理方法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重塑

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方法课程教学体系已成为完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充实公共管理专业学科实力,提升公共管理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研究性教学成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方略[1],如何将研究性教学融入并重塑已有教学体系成为实现这一方略的关键一环。总结近三年来公共管理专业方法课程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提炼其成功重塑要件以期对相关理论研究和教学实务提供有益参考。

一、课程建设的重塑

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乎所授知识的宏观结构及逻辑衔接,进而直接决定着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质、量及实操水平,所以重塑课程建设成为公共管理专业方法课程研究性教学重塑的首要步骤,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完备的主干课程。2016年我系公共管理专业仅有《质性研究方法》一门课程,教学结果呈现如下问题:学生基础知识缺失;课堂教学内容“超载”严重;教师教学任务量重,学生吸收难度高,师生间出现明显教、学冲突;毕业论文(设计)采用的方法同质化严重;方法选用依据“学什么用什么”,缺乏科学性。针对这些问题,2017年增设《统计学》和《量化研究方法》课程,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增设《研究方法前沿》课程,且此课程不再采用单个老师系统讲授成熟教材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取多个老师依次以专题方式与学生分享各自最擅长同时具备前沿性方法与技术的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教材型教学模式前沿性不足、知识单一的缺陷。总之,《统计学》、《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前沿》的课程建设完成了公共管理专业方法主干课程群落的建构,为推行研究性教学补齐了所需基础要件。二是合理的主干课程教学次序编排。在充分调研公共管理方法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将四门课程的先后教学次序排定为:《统计学》起先导作用,使学生从宏观角度认知公共管理方法的基本概念、体系、原则、观点等,掌握其整体框架;之后为《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两者开设的先后次序可随意也可并行,起深化作用,使学生习得精深、专业的方法论知识和技能;最后为《研究方法前沿》,起拓展作用,为学生后续公共管理方法相关知识、技术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精进提供借鉴和指引。

二、课程内容的重塑

课程建设为课程内容教学提供了主要依附框架,但教学内容具体推进则需要更为具体、详尽、科学的安排以利于知识和技能的高效传输[2],所以重塑课程内容亦成了公共管理专业方法课程研究性教学重塑的重要方面,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基于课程建设重新厘定课程内容。2017年上学期增设《统计学》和《量化研究方法》两门课程后教学效果改善显著,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课程间知识体系存在交叉和重叠,例如《统计学》和《量化研究方法》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等部分的重复;课程间知识脉络出现逻辑问题,基础统计分析放在了抽象概念讲述之后不利于学生理解;课程间缺乏必要衔接。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如下改进:重新调整、整合公共管理方法课程教学师资,确保授课教师之间形成紧密的教学合作关系,真正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提出“基础方法+专业方法+前沿方法”的公共管理“大方法”概念,并以“大方法”体系为指导,以教学团队为基础,以三门课程为框架,重新编订课程教学提纲与讲义,真正形成“各有侧重”、“一脉相承”、“逻辑严密”的课程教学内容。其次,以课程内容为基础,提出并践行“高难度课程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低难度课程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为主,中等难度课程内容以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思路,提升了课程教学策略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再次,以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和厘定课程内容逻辑为中心带动课程建设,以此为思路于2018增设《研究方法前沿》课程,主要弥补《统计学》、《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前沿性不足和未来发展走向不明的缺陷。

阅读全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论述

【摘要】根据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发展,从教学的几个环节,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想法,以促进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兴趣;创新能力

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伴随着实验手段及仪器精度的提高,物理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从近些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奖项目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半数以上的奖项都颁给了在实验物理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当然理论学习也很重要,只有将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两方面互相促进,才能更深更透地学好物理课。在物理实验中,影响物理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物理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老师们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物理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如何学好大学物理实验?

1课前认真预习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学生需要课前认真地预习。首先是根据实验题目复习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理清楚理论的来龙去脉,理解相关的理论推导过程,为实验动手能力打下好的理论基础。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的关键与成功之处。熟悉实验仪器以及正确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撰写预习报告,在写预习报告的时候,我们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测量内容,注意事项等[1]。认真完成预习思考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或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在实验前认真地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实验质量,对于遇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跟自己的同学讨论或查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它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实验中形成的,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中对概念的引进缺乏对概念形成之前的认识和实验背景的讲解,学生不知道概念是怎么产生和进化而来,使学生形成对理论的形式化理解,把概念绝对化。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只让学生动手,没有理论分析[2]。这种理论教学缺思想,实验教学无理论的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实验相分离,教学效果不佳。大学物理课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高度概括并且比较抽象,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老师应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处于一种想要学习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一门课的绪论课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绪论的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答案又似是而非,仅仅凭借中学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学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如何得到验证,我们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么?那么就要好好学学物理实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动手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全部采用网上预约选课,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地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一些实验有若干选做内容,在一定范围内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选做与本实验相关的拓展内容,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能力层次学员的需求。学有余力的学员也可以自拟题目,在教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应用研究。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注重操作的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操作需要学生严格的遵守实验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老师讲解完成前,严禁私自操作实验仪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仪器的操作要求来操作,所有仪器要调整到正确的位置和稳定的状态。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理论上的现象不符,首先应认真思考并检查实验仪器使用以及操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及时进行改正。若自己不能解决,应及时请老师来指导,切不可敷衍过关。实验完成后,应把所有的实验仪器恢复到原位,并认真清理实验台。着眼信息化条件下陆军联合作战初级指挥军官培养目标,依据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按照“打牢基础、注重综合、强化素质、提高能力”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按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四个层次设置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注重融入现代科技,引进、充实一些在当代科学研究与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现代物理技术,例如,传感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光电子技术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