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师德是一个历史性、发展性的概念,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当下,师德本身及其师德建设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本文关于师德长效机制的研究是以高校青年教师为主体。这个主体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推进师德教育常态化、形成师德提升驱动力、消除师德环境薄弱点等策略,以此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长效机制的完善。
【关键字】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陶行知先生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唯有秉持良好师德才是教师立身之本。也正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时代与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质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要立业,先树人。”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尤其是大学阶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定型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初长成人的大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教师只有用最佳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表现示范于人,才能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希望广大教师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一要求赋予了教师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对教师的师德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困境
当下,在高校教学一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师德问题,有的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意识范畴,有的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范畴。主要表现在敬业意识淡薄,奉献精神缺乏;育人意识薄弱,表率观念缺失;功利意识强烈,学术造假频现,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一)社会转型的大环境对师德建设的冲击。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这种转型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外界的各种不同的观念容易让青年教师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力继而迷失方向。不少人将阻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归咎于这样一种大环境,他们认为新的时代环境制造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寻租空间”,是市场经济的无规律发展和多元化社会的无序演进导致了许多社会失范行为的发生,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失范只是诸多社会失范行为的表现之一。(二)青年教师的考评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1999年开始,全国各大高校大量扩招,高校师资力量面临急剧短缺。由此,青年教师开始被高校大量引进,这一举措成为弥补师资力量匮乏的重要手段。在青年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的选拔上,尽管国家和社会一直强调选人尤其是教师应该“德才兼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重业务、轻师德。高校片面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历层次客观上造成了青年教师忽视了自身思想素质的提升,使得师德养成难以为继。在师德建设中口号响亮,行动迟缓,实质性进展不大。(三)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缺乏主观能动性。高校的师德建设关系着和教育有关的每一个人。陶行知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青年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知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才是高校师德建设的最主要动力。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在自身的师德养成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自律意识不强。青年教师中能够主动学习师德相关文件或者师德典型的人少之又少,更遑论去自我反思了。(四)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成效。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全国房价如脱缰的野马开始了无止境的疯涨。包括买房压力、收入压力、科研压力、职称压力等在内的各种压力高校青年教师们变得烦躁和忧虑,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收入方面,以苏锡常为例,高校青年教师中级讲师的基本工资加上绩效、补贴等其他收入每月大概在7000元左右。无锡的消费水平处于全国前列,80后为主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家庭要负担4个老人和1-2个子女,经济压力极大。根据《2015年的无锡房地产市场年报》显示,2015年无锡商品房的成交均价在9000元左右,青年教师如果没有父母的经济支持,在入职10年内几乎是买不了房的。科研方面,青年教师要申请高级别的课题越来越难,不仅上面要有关系,而且下拨的课题经费也不多。在上不仅注重论文的数量,更注重发表期刊的质量,甚至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职称方面,符合职称晋升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但高校给出的名额往往不能满足,职称评不上,收入上不去,教师压力大,怨气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形成的规范。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初期,许多思想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都没有定型,一些惰性的理念还比较容易纠正。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行探究和完善是极其有必要的。(一)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推进师德教育常态化。目前,我国对于教师资格认定和岗前培训己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和考评措施。《高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虽然也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一项课程内容,但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并没有认真去研习,只把师德教育的内容当成一项考试任务,考完就丢掉了。相当多的高校没有设置学校内部的岗前培训,即便是有也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考评机制。职前师德教育重视不足,在职师德教育几乎没有,这些导致了师德教育的效果不良。常态化的师德教育是塑造高校青年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师德教育培训应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规范的,包括岗前师德教育和在岗师德教育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事实上涵盖了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意味着师德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师生涯的始终。在传统的师德教育培训之外,要创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要有针对性,这样更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接受和融入。岗前师德教育的内容应主要侧重教师的角色认知;在岗师德教育的内容则主要解决教师的角色冲突并形成积极的角色体验为主。形式不能一味的灌输式教育,可以搞一些角色体验的情景剧,访谈退休老教师等活动,让青年教师们对于师德的养成有更直观的体验。(二)完善考评,强化监督,形成师德提升驱动力。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指出“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虽然各大高校每学年都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也都具有自身的一套评价考核标准,但普遍存在忽视师德考核或者师德考核的影响因子在总体考核中占比过低的情况。健全完善师德考核,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更好的教育引导学生。师德考核的内容要有系统性并富于执行力。要充分重视师德考核的重要性,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奖等环节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考评的过程中要强化监督,形成完善的师德监督体系。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的监督和约束之外,建立健全“学生、院系、学校”三点一线的全方位师德监督体系。学生作为青年教师师德的感受者,在监督过程中处于最前方的位置;院系是青年教师的归属部门,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直接分配者,应该承担监督教师思想状况,教学状况的责任;学校的人事、教务等行政部门要根据院系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三)落实保障,形成合力,消除师德环境的薄弱点。青年教师师德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青年教师师德的养成。这里我们所说的师德环境建设与青年教师的需求密切相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前文我们提到青年教师面临包括经济收入在内的各种压力,使得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诸多困境。由此,我们政府和高校首先应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师德环境。在物质条件方面,加快高校青年教师周转房的建设;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减轻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量要求,在他们申请科研项目及课题时给予适当的倾斜。在人文关怀上,要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加强对青年教师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尊重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合理诉求,在交友、婚恋等情感问题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对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生力军,主导着高校师德建设的走向。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师德长效机制迫在眉睫,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N].北京日报,2016-9-10.
[2]中共中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Z].教师[2014]10号.
[3]杨鼎家,李占舫,唐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素质修养[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
[4]尉峰,沈志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北京教育,2014(10).
作者:陶霞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