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对策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对策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对策研究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分析

1.部分教师工作浮躁,思想漂浮,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近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及其观念的冲击,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高,教师相对于公务员来说,缺乏升迁晋职的机会,工作枯燥乏味,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期望较高,压力较大等;导致了部分教师忽视了师德修养,理想情操失落,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所下降,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在工作上,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服务意识淡薄,得过且过、工作浮躁,缺乏工作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教师觉得收入微薄,在亲戚朋友面前没面子,利用课余闲暇时间从事商业活动,把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商业活动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缺乏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的精神,缺乏应有的爱岗敬业精神。

2.部分教师工作过于功利化,把教育作为赚钱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和金钱的诱惑下,有部分教师守不住清贫,一切向“钱”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有偿补课,有的教师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千方百计地找借口、找理由为学生补课,收取高额的补课费。更有甚者,极个别教师在课堂上,该给学生教授的教学内容不讲,故意留到补课的时候再讲,逼迫家长缴纳高昂的补课费,丧失了基本的师德,给学生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3.部分教师缺乏艰苦奋斗,潜心于基层教育的精神

我国有超过60豫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没有乡(镇)等基层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县以下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经济和物质条件相对较差,条件比较艰苦。许多教师在乡镇学校留不住,怕吃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向往优越的工作和物质条件。只要小有成就的教师,都纷纷往县城调,县城里的教师,往大城市调,导致了基层学校的师资流失严重,优秀的师资都往大城市集中,向好学校集中。师资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导致教育发展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之一。

4.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道德面貌,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形象,而且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特别应当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师德建设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批评学生言语不当,变相强迫学生参加有偿补课,组织纪律性、作风较差,学风不正,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等,都反映出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提高教师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学习,要让教师意识到:国家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比较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用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以及积极参与学校的师德建设,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战略意义。

2.定期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工作的实际,建议各学校每月对教师进行两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等七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教师的教育,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理论水平、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宿感、组织纪律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服从于学生的利益,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另外,各学校要教育教师潜心于基础教育、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敬业爱岗、耐得住寂寞、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自己,建功立业。

3.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

各学校要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以及师德教育课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教师法制教育全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法治精神。重点要教育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保护学生免受伤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严重侵害学生人身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通过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法治理念,增强教师依法执教、依法从教、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依法维护自身和学生合法权益的能力。

4.大力营造师德建设的氛围

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本着“以人为本,关爱教师,帮助教师”的原则,注重与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制定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切实可行、具有人性化的师德教育方案。学校领导要抓落实、抓督促、抓效果,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栏、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开设“师德教育专栏”“名师专栏”;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加强师德教育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关注师德、宣传师德的共识,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积极营造重视师德建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结语

总之,师德教育是一所学校的首要工作之一,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师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就能做好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心去经营,去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者:徐正洪 单位:西藏昌都市察雅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