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青年教师师德问题表现
(一)缺乏职业认同感
受市场经济以及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对于个人得失看得太重,工作热情不高,爱岗敬业的精神不够,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不少刚入职三四年的青年教师产生厌岗怠业的现象。这种情绪会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投入,不能够钻研本身业务,不安心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工作懈怠。不少年轻老师因为待遇低跳槽到收入高的行业,即使不跳槽也搞起了副业——做生意、炒股票、到外校做兼课教师。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重科研、轻教学,责任感淡化
科研、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密不可分,但是许多青年老师不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科研的最终成果应该落脚到教学中去,科研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也正是教师做科研和科研院所专职科研人员的区别所在。对于学校来说,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但是,受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各种评奖的影响,很多青年老师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科研中去,一门心思搞科研,,为职称晋升积累资料,认为这样做短平快,而不愿意把精力更多地花费在钻研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多年来沿用老的教案,考试之前突击给学生划重点,这种教学态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体现出了这部分老师责任心淡化。
(三)育人责任心缺失
一些青年教师没有从主观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以一种应付的心态去工作,没有把更多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深入钻研专业理论的前沿知识,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授课照本宣科,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日俱增;不认真指导学生实践实训,对学生的一些专业活动也很少过问,充当“甩手掌柜”的角色。这些对教育教学不负责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与发展。
(四)言行不一致,人格修养缺乏
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说,实践锻炼的环节多于本科院校,所以他们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较长,受老师的影响大。由于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学生也乐于与其交往,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部分青年老师常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课堂上给学生讲遵守公共秩序、传统美德,在日常与学生的相处中表现的却是不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共财物,不能与他人团结协作,有的更是在考试中出现向学生索要礼物泄露考试题目的情况。他们的这些表现玷污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培养。
(五)集体观念淡薄,协作精神缺乏
教育工作是一项集体劳动,无论办学还是培养学生,不是仅凭哪一个教师单干就能实现的,而必须是大家共同努力,通力协作。但是年青教师受到了市场经济竞争观念的影响,他们面临着个人的利益充满矛盾和竞争的情况,这造成在年轻教师之间缺少协作,有的会出现恶意竞争甚至是不正当竞争的负面现象。如果教师之间缺乏积极沟通、交流和合作,就会使他们之间的教学活动处于孤立的状态,会使学生的知识缺少连贯性。
二、师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自身角色认识不到位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高职院校的青年老师只是把教师这份工作当作了一份谋生的手段,而没有树立从事这份工作的职业追求。同时,由于高职教育近年快速的发展,学生规模的迅速增加,很多新入职的青年老师不仅课时量非常多,而且还要兼职做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年轻老师常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原本认为大学老师非常轻松的印象在现实中却不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师缺少相应的心里调整,得过且过,时间一长对从事的职业产生了疲倦的心理,造成了年轻老师对自己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差,对青年的教师的师德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们过多强调的是利润效益原则、竞争原则、优胜劣汰准则,在事情的评判上多是以成败论英雄,而对于道德却很少提及。青年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同时缺少教学实践锻炼。由于刚出校门便担当起育人的重任,不少教师的思想道德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学生时代的浪漫色彩,理想和现实间容易出现偏离,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相比,在职称、科研、待遇等方面都处于较低的层次,同时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要面对着解决住房、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的现实等问题,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师对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标准降低了、追求淡化了,很容易被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侵蚀。
(三)思想教育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有人说过现在的高校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言论也在影响着教师,给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高职院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底子薄,还要面临着招生和改善办学条件的现实,各种各样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让领导忙于应付,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的思想教育也就自然放松了。即使是在岗前培训和平时的业务学习中进行了思想教育,但教育的力度和针对性也不强,缺少生动的教材,效果不明显,政治学习只是走过场,因此不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德失范现象的蔓延。
(四)考核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少人认识到教师的师德出现了问题,但对于师德如何考核或是如何进行评价却很少被提及。目前我们对老师常用的考核办法就是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笼统的评价,虽然其中的德涵盖了教师的师德,但是如何衡量,如何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对师德进行评价,目前却基本还是空白。没有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去谈师德,对于老师来说就没有约束力,客观上也无法调动他们加强自身修养的积极性。
三、改进的办法及措施
(一)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我们要加强对年轻老师的师德教育,让他们理解职业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年轻老师的其他工作,让他们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增强自身的成就感,让他们自觉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做好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
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发展,学校应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通过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为青年教师个人学历的提高提供保障,让青年教师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将青年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避免产生职业倦怠的情况。
(三)探索建立师德考核激励机制
师德考核机制的建立对师德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探索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将对教师的师德的考核具体化,要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改变过去仅仅通过年终写总结的形式进行师德考核。要注重对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为了让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要在工作中探索建立师德的考评监督机制,发挥好监督的作用。良好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也是促进良好师德形成的重要手段。激励制度就是要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它能以直观的形式感染和激发青年教师。在师德考核结果出来以后,要运用到教师的进修推荐、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上去,对师德有问题的老师要采取“一票否决”,真正发挥师德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
(四)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的成就在学生,发展在教师。一所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教师队伍,长远看是年轻教师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来讲,更应该把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放在首位,应该在制度上为青年教师的进修、攻读学位提供便利,为其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年青教师看到自己的发展的希望,对自己的学校,对从事的高职教育产生归属感。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很多方面还处在艰苦奋斗时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青年教师具有奉献精神,通过自身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断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刘欣欣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