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性高校教师师德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研究的现状
1.1从师德的内涵来看
教师是“礼”的化身,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代言人。《资治通鉴》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应当培养“道德知识”。樊晋莲在《略论新世纪教师师德修养》一文中阐述:“‘爱’是师德的基石;‘省’是师德的关键;‘表’是师德的落脚点。徐少锦在《中国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一文中,概括出六大师德规范与四大教师伦理精神。沈璿强调:“唯有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信念‘师道’方可构建属于中国高校的具有伦理合理性的教师师德规范。”刘新生在《当代大学师德建设的价值取向》一文中指出:“新时期师德建设,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完成自身的新时代文化内涵塑造,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对社会的科学认知和对学生的人格感动”。构建现代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探讨穆宏浪,夏永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6)
1.2从道德滑坡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
何祥林在《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一文中指出:“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的领导、考评、教育制度不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乏力;一些高校教师不重自身师德修养等”。王德勋在《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矫治》一文中也指出:“师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淡化和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1.3从高校教师师德的历史演进与中外师德比较来看
兰英以中西不同文化为背景,探索了师德养成的阻隔所在与融通之处,提出以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的师德文化涵养方式。还提出:“要重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王晓莉从国内外对比的视角省思了国内当代师德研究。
1.4从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路径来看
潘希武在《师德量化考核的限度及其消极性》一文中强调:“师德是无法进行量化考核的,惟有在道德规范领域才可以实施量化考核。潘林珍从制度伦理及制度构建角度研究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应该是制度伦理及制度构建”。瞿鹤鸣在《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应从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入手,依据师德内涵所蕴涵的目标和师德行为的动机与效果来构建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指标体系”。卫荣凡在《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一书中,肯定了“慎独”、“知行合一”、“道德内化”等道德观点中的积极意义。
2.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研究的批判性思考
当前,高校师德评价机制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但是如何优化高校教师师德量化考核评价机制仍然进展缓慢。
2.1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研究涉及师德考核评价内容的较少,尤其是量化程度低,可操作性差。
申继亮以金字塔模型为建构原则,重建了教师评价内容体系,整合了教师胜任力评价、教师绩效评价和教师效能评价的契合之处。瞿鹤鸣构建的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虽然设置了权重系数,建立了二级指标体系,但是指标体系不够精细化,大多二级指标停止在空洞的条文表达上,难以定量评价。
2.2西方的师德评价机制模式不符合中国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
西方师德评价的主导因素是崇尚理性、个人本位、意志自由、平等博爱与契约规范,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是当代西方师德评价的三个层次。西方教书育人的核心是教书,并不内涵“育人”的道德教化。
作者:穆宏浪 夏永林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