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路径综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原因分析
1.由于当代青年教师成长环境的特定性,使其主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个别存在弱化现象
从主流上看,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呈积极向上的态势。高校青年教师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绝大部分思想政治素质高,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能全心全意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出现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现象,且缺乏一定的道德自律意识,个人师德修养还亟需加强。这是因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大多是“70后”、“80后”,他们这代人成长、生活环境有一定的特定性,有些青年教师受到了社会多元化利益实现模式的影响,再加之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速度快,使得他们思想观念上出现多元化趋势,对传统的理论教育与客观的现实行为产生迷惑。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得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个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漠视责任、弄虚作假等一些违规违德的行为。还有部分青年教师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对学校灌输的正面教育和社会上的消极思潮形成的矛盾产生困惑,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积极教书育人的心态和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信心。更有部分青年教师被社会不良现象同化,出现消极腐败、道德失范现象。而且,近年来各高校都扩充自己的师资队伍,大量引进青年教师,在引进的过程中,把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放在首位,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考量放在次要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形象。
2.因高校青年教师生活阅历匮乏,且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淡化了敬业意识
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一直生活在高校这个象牙塔内,他们缺乏在社会上的历练。在主体意识充分彰显的过程中,某些人的性格偏执或固执,对事物的判断容易产生非黑即白的主观臆断,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易出现波动,耐挫力较差。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但受到他人的质疑又常常摇摆不定,易局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因为如此,青年教师很容易产生道德认知和行为选择上的偏颇,易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的误导,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时,部分青年教师就会出现自傲、自负、不满足现状等现象。而且,在面对人生价值的选择时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性,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能够兼顾好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但也有部分青年教师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过分关心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人业务的发展,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出现敬业意识淡化、精力投入不足现象。
3.高校内部师德建设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高校青年教师注重教学、科研业务而忽视自身道德修养
目前,高校部分青年教师政治意识比较淡化,不重视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将精力都用于完成教学业务积累、开发科研项目等,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倾向与行为不能及时地开展批评和引导。更有甚者在讲课过程中散布一些与思想基本原则相违背的言论,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起到消极的作用。一直以来,高校都注重从教学、科研成果等一些显性要素方面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激励,至于一些隐形的要素,如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等方面的培训、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因此部分青年教师更倾向于业务的发展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尽管高校一直强调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评价机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管理机制又缺乏新意,致使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不强。很多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过于片面强调业务能力和科研成果,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标准,这就致使部分青年教师在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偏颇,在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业务的积累,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方面,一般都倾向于加强业务素质能力,如会从青年教师的学历、进修和科研等方面做详细的安排,但是在对青年教师道德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开展都不够深入。有的高校甚至只是草草了事,没有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成长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致使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不强。
4.高校青年教师开放、变革意识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优良传统师德的继承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不断地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很大一批中老年教师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将会陆续退出高校教师队伍。他们大多经历过艰苦生活的锻炼和实际工作的磨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技能,对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与中老年教师截然不同的思想特征,在观察认识社会的时候,他们往往用生产力标准代替思想、道德标准;用人的社会地位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准弱化社会政治制度标准;只是一味批判现实,却忽视了我国落后的历史基础;不顾中国特色,片面强调与国际接轨;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等等。他们侧重于进行横向比较和认识,缺乏纵向的鉴别和学习,这就使得他们对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弊端看得较多,对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看得较少,容易产生崇拜西方的心理。他们较老一代教师具有更强的开放、变革意识,却缺乏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优良师德传统未得到较好的继承。
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
1.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培训机制
高校只有配备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培训机制,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岗前师德培训、诫勉谈话机制。(1)高校应在对青年教师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教育时,除了重视理论学习外,更应与实践、科研相结合,与关注解决青年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岗前培训教育的实效。通过岗前培训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切实提升他们的师德修养,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融入新环境,缩短他们的角色转换期。(2)诫勉谈话的实质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教育人。针对目前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弱化现象,对个别存在道德失范行为的青年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批评指正,认真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将在青年教师中起到警示警醒作用,从而将任何道德失范的言行举止消灭在萌芽状态。在青年教师自我教育、自我修养受到挑战乃至破坏时,通过高校内部诫勉谈话机制,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省自律意识,恢复自我教育的信心和动力,从根本上增强抵御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提高自身道德自律意识。
2.应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年教师师德评价机制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要靠教育引导,更要有科学完善和规范的评价制度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青年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对青年教师的德育评价机制,促使高校青年教师不断进步。在这个评价机制中,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成员组成应为学校领导代表、教师群体、教师自身和学生,在评价上应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经过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互评后,评委最后进行综合调整。采用学生评价占主要评价结果,自我评价和别的教师群体评价各占15%,最后评委综合评价占20%,这种评价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也符合一般的评价原则。高校还应建立健全品效与绩效相结合的教师工作综合评价机制。品效评价应包括:对青年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敬业意识、法制意识、对学生的示范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绩效评价应包括:对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科研水平,教学成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价。在这个综合评价机制中应建立完整的过程性评价材料,还应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3.应建立健全对青年教师师德的激励机制
高校应通过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不断促使其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且高校针对青年教师师德激励机制应当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不同的教师在同一阶段或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激励的内容和途径都要符合青年教师的个性发展。(1)用事业的发展激励人:高校应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积极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激发青年教师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潜力。(2)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高校应重视树立榜样的培养和加大正面宣传工作,在高校青年教师德育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学习一些有突出业绩的教育家、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等,以此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3)用进步的方向激励人:针对目前在高校教师党员中青年教师党员所占比重偏低的现象,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促使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投身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4)用物质的奖励激励人:目前各高校对优秀教师的物质奖励一般偏向于在科研上做出贡献的教师,学校应当加大对在师德建设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的奖励,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才能更好地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潜力。
4.应建立健全对青年教师的德育监督机制
高校应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完善对青年教师师德的监督机制,并将检查结果与奖惩情况挂钩。通过加强对师德教育的专项检查,实现师德教育工作经常化,同时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师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高校应把对青年教师师德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学校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通过监督检查与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师德教育工作经常化。高校还应将师德教育学习引入到教师考核当中。将教师的工作考核评价内容:师德考核、各项评优、职称评定与师德教育学习情况挂钩。以此来促进青年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育导向,使学习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有加大考核检查力度,才能彻底解决高校师德教育学习效果不佳、走过场、走形式的根本问题,才能提升青年教师主动学习进步的积极性,高校师德教育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长此以往形成长效机制从而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进步。
5.高校应引入青年教师竞争机制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高校也应适当地引入教师竞争机制,有效推动师德建设,通过组织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师竞赛评选出一些优秀青年教师,以此增强教师积极进取、德才兼备的自我完善意识。良性的竞争,尤其是建立在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精力充沛的群体中的良性竞争,更是有益无害。因此,在高校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为高校工作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应成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心。除此以外,高校还应在青年教师群体与其他教师群体之间、青年教师个体之间多开展一些有利于他们共同发展的活动,达到良性竞争的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他律”环境。只有竞争机制的引入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青年教师的斗志,高校才能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三、总结
总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目前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只有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对促进高校教育工作,起到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多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现状,分析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把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师德建设机制,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这样才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本文来自于《煤炭高等教育》杂志。《煤炭高等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廖启云 穆文茹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思政部
第二篇
一、人性化地开展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1.从基本的人性出发,帮助高校青年教师理解自己的职业。
我们应当帮助青年教师认识到,每种职业首先是一种谋生手段,在选择这个职业时就应当清楚,这个职业是用高级脑力劳动来获得报酬的,从劳动本质上来说与其他职业是无异的。青年教师的收入是随着脑力劳动的成绩提升而不断提高的,并且远不限于在校内。要获得更为丰厚的收入和资源,必须通过自己扎实的学术、科技进步和在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市场机制的把握与应用。任何想突破这一点的企图,都是对自己职业本身的不尊重。应当承认,当前有些行业凭借特殊地位取得了明显偏高的岗位收入,这不是正常现象,也让人难以接受,亟须尽快改革。但这绝非其他行业借以拔高自己待遇的理由,包括高校教师行业。高校教师也只是亿万劳动者的一分子,并不天然具有收入、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2.帮助高校青年教师发现职业价值和自我价值。
每个职业在世界上的存在都有一定价值,个人也是如此。但价值的发现和发挥却是需要视角和方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实现这种发现和发挥,使高校青年教师不纠结于短期收入和待遇,而从职业的价值和个人的成长中找到值得珍惜的要素和发展的方向,并持之以恒。管仲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下的社会早已远离短缺经济时代,即便是在贫富差距拉大的背景下,至少基本上不缺吃穿是中国绝大多数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在如此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前,高校要从学生家长、一般公众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认识到,高校教师面对着即将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他们的职业道德形象又具有了额外的教育价值,直接影响着高智力的准社会人,是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最关键也是最后一个环节,这是其他行业职业道德形象所没有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社会评价的地位也是和它所承担的道德示范和教育义务是对等的,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情况往往会成为社会公德的重要指路灯。
3.注重发挥高校青年教师的潜能。
一要营造宽松的校园舆论和制度环境,使高校青年教师能够相对自由地开展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对其过程中所犯错误或过失要有充分的容忍;二是主动推荐杰出的青年英才承担高水平的重要科研项目,让青年教师中的精英尽快成长;三是减少行政事务和其他不必要的事务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干扰,使其能够始终专心地开展教学科研。
二、大力突出青年教师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主体性
1.改变高校青年教师职前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社会进步至今日,教师学生双方都对道德的纯灌输效果都持明显的保留意见。一届届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只是通过学习知晓了高校师德的基本规范,内化与否是建立在个人的思考与实践中的。因此,在对年轻高校准教师进行职前道德教育时,应摒弃单纯灌输式的讲授,采用一切能让思维活跃、能够进行高度智力活动的准教师以积极主动思考的方式进行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如台湾辅仁大学在专业伦理课上,强调以个案主题为特征的教育方式,在一场场讨论中让准备成为老师的青年习得并内化对教师职业伦理的认识。
2.保障青年教师在高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话语权。
当前各高校工会已经有相当比例的青年教师会员,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也有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代表,但更重要的是让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广大教师在包括师德建设在内的各项议题上能够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新一代的青年教师的独生子女身份的比例明显增加,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更加大胆的个体思维,在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越来越透明的信息背景下,在师德建设议题上,他们倾向于明示自己的观点。各高校当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师德规范形成的外部压力,努力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成为讨论师德标准和师德失范的基准平台,通过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在交流中达成一致的师德观点,让师德成为高校教师自身职业信仰的产物,充分体现他们自己对这个职业的尊重,表达他们对职业精神的自信。否则,即便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施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和师德“一票否决制”,可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也只是大家都趴在师德底线,而并不能产生总体优秀的师德表现。
3.进一步突出高校教师工会的作用。
在尊重高校青年教师个体意见的基础上,政府也要重视和突出作为教师个体联合体的各级高校教师工会作用。2011年底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由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布,且不说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其中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就是这个联合发文的单位本身也是集合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在内的综合性工会,显然这是个行政单位级别导致的问题,但也正因如此,消弱了这个部门规章的专业性。在今后《规范》修改颁布时,应当注意由全国高校教师工会,或至少由全国教师工会颁布,以突出其主体性、专业性和自律性;即便要保持其权威性,也可由教育部直接发文,并事前公开经过全国高校教师工会的研讨和全国高校教师的意见征集。
三、重新探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1.厘清道德规范的内容范围。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只关乎职业道德,不涉及其他无关内容,包括政治要求在内。这并非取消对高校教师的政治要求,只是在其他方面的规范去体现而已,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同时削弱了这两方面的权威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只纳入与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相关的道德规范,不具备这一点特质的道德条款,也不能列入其中。
2.明晰师德失范的处罚细则。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六条基本规范用语准确,清晰而无歧义,却没有对违反规范的处罚措施,甚至连原则性的规定都没有。任何缺乏罚则的职业道德规范只具有象征意义,容易停留在口号的虚浮中,而难以让人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罚则,也意味着违反规范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即便处理也因标准不一难以让各相关当事方接受。我们必须把经广泛讨论的具体的罚则写进高校师德规范,至于是拿出全国统一的罚则,还是放权各省或者各高校在实施细则中去拟定各自的罚则,值得更多研究。
3.在师德规范中引入道德权利。
庞德说,当一项主张“可能为共同体的一般道德感所承认并为道德舆论所支持,这时我们称它为一项道德权利”。道德权利是道德主体者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理想而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征汉年,2006)。道德主体有权作为或不作为,作何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必要时借助于一定的道德评价形式(如社会舆论)协助实行一定的道德权益。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道德权利问题几乎未被纳入我国各相关学科研究的视野,其后道德权利问题才逐渐受到伦理学界的关注,但直到今天的伦理教科书中,仍有很多教科书只把道德权利看成自由履行道德义务的权利(如窦炎国,2010)。无论在哪个领域,有义务就有权利,而在高校师德领域探讨其教师道德权利并将其列入师德规范有着充分的必要性。以批评学生为例,当前社会对教师,包括高校教师批评学生有着各种看法,甚至对批评权利本身的存在都提出质疑。如果不把像这样的教师应具有的道德权利写进师德规范,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这项权利,但这种放弃对学生有弊无利,这已为众多现实案例所证明。此外,青年教师的接受继续教育权、教学自主权、科学研究权、学术交流权、民主管理权等也应当列入师德规范,这些既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权利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些道德权利关系到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否实现。
4.实现规范条款的法律化表达。
道德诚然不是法律,但它与法律的核心区别主要是不以国家强制力来执行,而是以行业内部自律的形式来处理。教师职业道德除了靠舆论和内心信念的约束作用外,还要依靠制度的约束作用。作为一种正式规范的制度,应当用清晰、准确且无歧义的语言表达,因此当以采纳法律语言最为精准,在涉及奖惩时,也将会更加清晰明了,没有争议,不因人而异。
四、总结
高校青年教师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现实社会道德环境尚不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须下大力气健全和弘扬,但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已时不我待,也应成为引导社会道德风尚的先锋。如何在当下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现实中,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的互动,应当值得更多探讨。
(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单陶峻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立德铸魂,坚定理想信念是推进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根本
1.立志兴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信仰坚定,就能够在青年学生心中埋下科学信仰、高尚追求的种子;青年教师信念不坚定,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埋下不可想象的隐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信仰状况,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特别是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现实,必须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坚持学习最新理论、吃透精神内涵,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坚定科学价值追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治学修身,将思想道德教育纳入青年教师成长全过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学者,一定是修身与治学并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并行。荀子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王安石说“:教人治人,宜皆以正直为先。”师道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注重治学修身、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教育管理青年教师时,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不仅要强调有高标准的学术水平,同时更要强调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高校要将社会公德教育纳入青年教师成长全过程,教育青年教师要尊重师长、尊重学生,要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要平易近人、乐于助人,要吃苦耐劳、艰苦朴素,要脚踏实地,不做假、不虚夸、不争名夺利,要强化日常教育、引导,实现全过程教育、全方位引导。
3.为人师表,将高尚职业道德植入青年教师心中
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中国自古重视道德,强调道德是为人处世的关键。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加强道德建设还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青年教师接触学生多,道德素质反应的是作风问题,作风问题关乎整个青年教师队伍的声誉。老百姓普遍关注教育,也关注教师,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在学生眼里,更在家长眼里。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强化职业理想,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思想行为引领、感染学生,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教师的职业道德,还有一个关键字是“爱”。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真心热爱学生,诚心关心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热心帮助学生,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
二、丰富形式,提高教育实效是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点
1.强化党建工作,引领青年教师精神追求
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龙头。要发挥党组织的熔炉作用,以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为主线,加强教师党员教育,让青年教师党员受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有提高,群众教师受影响。要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增强党性觉悟,提升党性修养,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牢固树立群众意识。要强化党员培训,不断创新培训体制,区分培训层次、对象,多途径多渠道切实提升青年教师党员质量。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加强教育、强化管理、突出服务、提升水平。认真调研青年教师信仰状况、生活状态和工作诉求,开展切合科研和生活实际并能够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发展的党支部活动,以活动凝聚青年教师,并不断发现典型、树立典型,用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青年教师不断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服务群众。
2.拓展实践体验,让青年教师了解国情民意
思想政治工作,要植根实践,功在平常。推进人才培养,讲究实践育人,对于青年教师也是如此。当前,一些青年教师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后,然后继续在高校工作,实际上对于社会基层了解不够,对国情社情认识不足,社会经验欠缺,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甚至不进行任何调研就闭门造车、自说自话。高校要重视发挥青年教师的专业优势、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广搭平台,去科学研究的一线,到群众百姓的中间,到工厂车间的现场,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国去了解情况、研究问题,通过实地走访、参观考察、志愿服务,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情、党情,从最底层民众和实际中收获感悟、收获真知,进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对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对科学精神的尊重,提升思想境界,服务社会发展。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应潮流、依势而动。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青年教师熟练掌握网络工具、喜欢使用网络资源、经常浏览网络信息、习惯进行网络沟通交流,并具有一些相对固定的网络交际圈。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新媒体阵地,扩展网络平台,以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要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引导青年教师提升社会责任感。要以健全舆情监控体系为着眼点,认真开展网络思想动态搜集和分析,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化解危机事件。
三、关注需求,认真解决实际问题是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关键
1.积极创造发展空间,让青年教师充满希望
个人发展是青年最关注的问题。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不进则退,个人发展面临巨大压力,青年教师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发展问题带来的。高校要不断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努力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要敢于用人,大胆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发展平台,如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等措施,提升其科学研究水平,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逐步提升教师技巧,学会为人为师。要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机会。在后备干部选拔任用、科研经费支持上,应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扶持,让他们生活有希望,工作有盼头,事业发展有平台,人生有出彩的机会。
2.注重塑造工作环境,让青年教师生活愉悦
工作环境会影响个人的心境和发展。工作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是一种文化氛围,高校要形成关注青年教师、尊重青年教师的氛围,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着力营造团结合作、友爱互助、和睦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而硬环境则是实际的生活、工作条件如何。当前,青年教师的成长环境、经历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他们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更细腻、更具体。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让青年教师身心得到愉悦,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有利于增强归属感,有利于改进工作,激发灵感。
3.认真解决实际问题,让青年教师幸福工作
当前,住房收入等切身待遇问题给青年教师造成了不少实际困扰,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高校在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解决实际困难。高校应大力贯彻群众路线,充分调研,把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提升到学校人才规划战略的高度来重视。要定期与青年教师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在住房、收入、婚恋、子女入学等问题上体现组织关心关爱。曾经说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关心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多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引导青年教师扩大社会交往面,提高他们自我调适、自我疏导、自我减压、自我丰盈的能力。搭建完善、系统的教师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及时、妥善地解决危机状况。
四、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体系是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保障
1.完善管理体制
解决职责分工的问题,关键要完善制度。当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突出的问题是领导、监管职责尚不清晰或尚未贯彻到实处。高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检查督促,要在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功能、职责,分工清晰又能形成合力。我们建议以主管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牵头,建立学校一级的师德建设领导协调小组,并将宣传部、组织部、人事处、校工会、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等尽量统筹,并由宣传部牵头负责。高校党委要定期听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和落实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督促检查,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2.完善评价制度
当前,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有相对健全的评价体系,有标准、好量化、可操作,而对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的考核却相对薄弱,评价制度建设没有跟上或没有真正落实。高校要注重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青年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工作评价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及时进行评估。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有学生、同事、院系领导、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考核机制,逐步实现学生评判教师、教师互评、领导点评,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把不良风气抑制下去。
3.完善奖惩制度
当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度较大,问题较多,诸如师生恋、学术腐败、雷人言论等常常见诸报端。高校应该着力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将对青年教师道德品质的考量与对教学、科研成果的评判结合起来。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对一些社会影响较为恶劣、人民群众比较反感的做法和人员,要及时处理、坚决惩戒、绝不手软。要积极、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和其他青年教师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汇总反馈,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青年教师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高校要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学风、教风,使他们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的未来中坚,成为高校学子成长路上的青春榜样,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生力军,助力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早日实现。
作者:于春华 应中正 武玉红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