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谈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摘要: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频发教师师德失范事件,且常常引发舆论热潮,对高校教师群体的形象和名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分析师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从高校建立双线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失范问责制和完善师德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探索治理师德失范的对策机制。

关键词:师德失范;师德建设;问责制;对策机制

一、目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 存在部分高校教师学术不端和治学不严谨的现象

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些治学不严谨和学术不端的情况。 某些学者不能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力,为他人发表论文或者申请课题项目提供便利并从中谋取私利;某些学者为了申请科研经费,弄虚作假,捏造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某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急功近利,不肯踏实做研究,找人代写论文、代出书。 此外,炒作学问、任意署名、评审不公等种种浮躁和不良风气正蔓延在高校中,对学术生态带来了非常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 存在个别教师利用职权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现象

一些高校教师有悖师德,丧失道德底线,甚至发生违法犯罪的事情,已经多次进入公众视野。 还有个别教师对学习或者科研做不好的学生或者家庭进行挖苦讽刺,言语上进行侮辱。 个别教师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或休闲娱乐等活动,触碰教育“红线”。 在正常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存在对违反课堂纪律和扰乱教学行为的学生实施罚站、轰出教室或者言语上的谩骂等过激行为。

二、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现象凸显的原因

(一)学校层面

高校重教学科研、轻师德的现象较为普遍。 高校在招聘、职务晋升和职称晋级等方面重教学、重比赛、重科研、轻师德的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高校往往在人才引进、骨干教师培养和工资绩效分配方案中,突出了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等的主导性,不自觉地忽视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地位。 在高校招聘教师过程中,学历和学术成果是可以显而易见,且容易量化考核的,但政治审查这一环节,则很难客观地考察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品德素质,很容易让心怀不轨或者有才无德的人混进教师队伍里。 在职务晋升和职称晋级的过程中。

(二)教师层面

社会环境的变化引发师德价值取向的偏移。 当前,某些唯利是图和拜金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念蔓延到校园里。 面对住房商品化等因素,很多高校教师感到收入微薄,生活和经济压力大。 根据 2018 年麦克斯大学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显示,88%的被访大学教师感到工作中带来了中重度压力,八成以上的大学教师对月收入不满意。 对比付出与收获的物质回报关系,很多教师会心理不平衡,并受到此类思想的冲击,“教书育人” 的责任感不断弱化,价值观发生偏移和转变。

(三)学生层面

高校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除了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外还存在着两个极端。 一方面,信息化的发展导致教师的知识独尊地位受到挑战,受西方文化“ 师生平等”和“道德标准多元化” 等价值观影响,传统的“尊师重教”师生观被打破。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盲目信赖老师或者自我防卫意识不强,在被个别教师侵犯到个人权益时,往往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名誉、毕业资格或者出国留学机会等,而选择沉默和隐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师德失范行为的不良风气。

三、治理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对策

(一)高校建立典型引领教育和负面警醒教育的双线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校应充分全面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灵魂地位,从制度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并加大宣传力度,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之中,融入教师入职、职务晋升和职称晋级全过程。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道德表率和职业模范的作用,以优秀教师的真实案例来启发和感染其他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教师自律。 另一方面,定期开展师德警示教育,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提醒广大教师明大德、守私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育人初心,从根源上提升防范师德失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在具体实践层面可以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宣传统战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为抓手,构建学校党委、二级学院党总支和教师党支部三级师德师风监督机制,确保双线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

(二)高校建立健全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问责制

建立健全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问责机制,一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建立完整的问责体系,明确问责主体,细化问责制度和负面清单,强化异体问责和同体问责相结合的机制。 另一方面,学校要大力营造良好的问责文化。 问责文化是指承担责任的意识和氛围,也包括履行问责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在具体实践层面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师生问责实践,强化广大师生的参与问责意识,增加师生的公共利益使命感、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三)高校建立完善合理公平的师德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

高校应将建立和完善合理公平的师德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工作。 要把师德评价考核结果和教学及科研工作质量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绩效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要重视评价考核机制的可操作性,充分量化师德考核标准,提升师德考核的公开度。在评价主体上,应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在评价方法上,应该设置隐性和显性的评价指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相结合,强化师德师风评价考核对教师的约束与提醒作用。要注重师德评价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落实,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能罚庸,优胜劣汰,从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高校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

作者:郑艳 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