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问题及建设路径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师德问题及建设路径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师德问题及建设路径探究

摘要:新时代对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的需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为有效解决高校教师存在的政治意识不强、学术不端、教风不严、行为不正等师德问题,要以关于师德的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南、以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师德建设制度为实践指南,通过以文化塑形、以思想铸魂、以制度夯基、以监督护航,建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师德;问题;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党和国家对教育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1]。目前高校的教师师德整体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师德失范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正确认识高校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优化师德建设路径,提高高校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2]。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将其作为立校之本。“立德树人”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立德”必先立师德,“树人”必先树人师,其离不开有德行的教师。高校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先要培养良好师德,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教育理念正确、道德行为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确保任务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不跑偏。

(二)高校“三全育人”体制的需要。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并且,在党的四中全会中也鲜明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3]。“三全育人”决定了高校的育人主体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包括党政领导、共青团干部、专业课教师、后勤管理服务等人员。新时代,随着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持续深化,“三全育人”体制也愈发完善,高校教学、教辅、科研、后勤等所有部门、所有职工,都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受到高校教职工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切入点,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

(三)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党的明确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不同于以往扩张规模、增长总量的方式,意味着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不断挖掘潜力,通过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升华。而提升教育质量需要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来实施和推动。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障[4]。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高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师德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一些严重的师德问题仍时有发生。主要有政治意识不强,少数教师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立场不坚定,缺乏大局意识和规矩意识,甚至在课堂上散播不正确的思想,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极坏影响;学术不端,有的教师在科研工作或职称评审中采取造假、抄袭等方式撰写论文,有的教师利用职务或学术权威侵吞他人科研成果,有些教师违规使用或套取科研经费;教风不严,不遵守教学纪律,无故迟到、缺课,擅自调整课程安排,敷衍完成教学任务;行为不正,有些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在学生招生就业、评优评先评奖、入党、考试等方面索取学生好处费等。以下几点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一是没有认识到“立德树人”对师德建设标准提出的新高度。很多高校教师片面地认为“立德树人”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养成等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导致教师不注重课堂内外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个人师德的标准。有些高校也存在重学术轻师德的现象,只专注于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二是没有认识到“三全育人”对师德建设主体提出的新限定。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认为育人是一线课堂教师的使命,自己的职责主要是把学校的行政工作完成,不需要承担学生教育的任务与责任,更不会意识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师德建设只需要针对一线课堂教师开展,行政人员的行为不需要教师师德来规范。

(二)对新形势下国内外影响的定力不牢固。一是国外不良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随着国内外日益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了更多渗透渠道,斗争和较量尖锐复杂。不良意识形态对广大教师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爱国情怀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给我国传统师德观念带来冲击。二是国内环境多样化的影响。目前的高校教师大都经历了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教师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价值观受到多元文化的感染,出现功利主义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教师把实现经济价值作为工作目标,弱化了教书育人的信念。同时,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呈现出境外学习经历更加丰富、更多知识储备等特征,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独特的价值模式,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更多挑战。

(三)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体制不完善。一是师德培训欠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短期培训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工作以后主要参加业务、科研方面的培训。因此,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专门的师德培养,这不利于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5]。二是师德管理机构不健全,建设力度不够。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教师管理机构,对教师师德的日常管理不够严格。师德建设工作方法陈旧,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没有融入工作实践,时效性不强。三是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专门制定教师考核细则[5],但主要集中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制定专门的师德管理考核制度,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没有严格落实,师德考核形同虚设。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以关于师德的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就师德建设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提出“三个牢固树立”,2014年提出“四有”好教师标准,2016年提出“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6],2018年提出“三个传播”“三个塑造”,2019年提出“六要”标准等。关于师德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确定了努力的方向,深刻阐明高校教师师德应该涵盖的四个维度——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依据。

(二)以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师德建设制度为实践指南。我国十八大以来颁布了一系列师德建设相关的文件。《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阐述了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方式方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举措;2018年教育部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师〔2018〕17号),划定了高校师德底线,建立违规行为的受理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要求“高校要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这些文件内容涵盖宣传教育、考核激励、监督惩治、保障执行等师德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新时代高校推进师德建设的实践依据。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一)以文化塑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塑形是外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形成教师提高师德的外在动力。一是弘扬尊师重教文化。中华民族历来把尊师重教作为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上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有助于高校教师实现自我需求的满足,从而坚定信念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清正廉洁、心无旁骛地投身教育事业。二是弘扬传统师德文化。中国三千年的教育史,形成了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传统师德。要继续发扬中国传统师德的精华,用“诲人不倦”“无私无隐”的敬岗爱生情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为人师表作风、“博学而笃志”的好学进取精神作为教师的道德约束。

(二)以思想铸魂:加强思想理论引领,形成立德树人自觉“铸魂”是内在,是激发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内生动力。一是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开展形势政策讲座、党支部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使高校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师德的内涵,不断提升师德理论修养,形成崇高师德,增强育人的主动性。使教师在工作细微处见师德,在生活日常中守师德,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受到正确的道德教育。二是要加强师德高尚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掘师德方面的优秀典型,树立“师德楷模”等模范人物,开展事迹宣讲等活动。通过身边的人和事诠释师德内涵,发挥优秀教师的教育示范作用,以关键少数带动普遍多数,使教师队伍以榜样为引领,不断追求更高的师德境界。

(三)以制度夯基:细化师德建设制度,健全师德建设体系第一,完善师德培训制度。把高校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后勤管理服务等人员纳入师德培训的范畴,实现全员师德培训[2];把师德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职称评审、晋级聘用全过程,将法治教育、纪律教育和德育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实现全过程师德培训。第二,完善师德评价制度。首先建立长期、全面、综合、动态的师德评价体系,把师德放在教师考核评价的首位。在教师招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人才推荐、职称评审等方面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客观真实地评价教师师德。其次充分运用师德考核评价的结果,对于有师德问题的教师,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有效应对师德领域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师德考核评价对教师师德行为的约束和警戒作用。第三,完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成立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专门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同时,调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作用,形成联动协作的师德建设管理体制。

(四)以监督护航:聚焦师德失范问题,推进体制机制落实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师德建设保驾护航[2]。第一,围绕师德建设重点内容,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日常监督。畅通师德投诉举报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职工和学生的监督作用。针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问题,督促当事教师端正认识、及时改正,力争抓早抓小,预防出现严重的师德失范行为。对于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要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给予处理,以达到惩戒一人、警示一片的作用,引导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第二,加强对师德建设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强化高校各学院、各部门的主体责任,督促各二级单位加强对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和管理,对师德建设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考核。对于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教育,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推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但华阳.“和合”视阈下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基地“三一一”建构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6):159-164.

[2]孔亚.新时代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20.

[3]赵志娜.大庆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模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20.

[4]薛军,闫思程.内涵式发展下高校人员总量管理与测算方法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21,6(1):117-123.

[5]袁进霞.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81-82.

[6]孙鹏.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9.

作者:李艳霞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