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培养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师德标准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首位标准,近年来在不断弱化,致使各类事件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由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发展,再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以主要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关注点的教学中,忽视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师德培养的路径,以期为幼儿培养出合格优秀的老师。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德;培养路径
师德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学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教育,即为国家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又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强师德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中第四条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在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12)中把师德为先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广大幼儿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业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在多年前国家相关部门就已经重视了师德教育,但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师德教育虽有涉及,但仅体现在只言片语中,并且对于师德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不成体系,总体呈现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层次不够深入,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性研究的特点。由此致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极少部分学生道德水平较低,致使昔日乐园变魔窟,虐童事件屡屡发生,虽后期进行了大量的补救措施,但该事件对幼儿心灵及后期的成长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怎样系统性的进行研究,避免今后此类事件的发生是臻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机制,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进行。
一、学校
1.转变教育观念,提供政策支持
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向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的重任。现今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做到了时刻关注学校是生源问题、就业问题等,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指定的政策就存在了“种技能、轻德育”的倾向,忽视了在学前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致使师德教育日渐边缘化。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就需要学校负责领导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真正认识到师德教育在学生就业后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制定相应制度和保障措施,从多方面入手保障师德教育有效进行。
2.树立师德模范团队,带动全体教师自我提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师德教育工作基本落在了教育课程教师身上,甄选优秀教师,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素质过硬、具有崇高师德素养的教师团队,作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使全体教师明确榜样目标,学习先进典型,努力提高师德教育业务水平。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师德内涵建设活动,把枯燥的师德学习融入到灵活多样的活动中,从而使师德教育理论与实际有效的衔接,让师德教育走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师德培养
考核评价是完成教育的评定原则,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师德教育全面发展。从教师方面来说,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培训,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明确和细化,并结合实际案例,规范师德教育流程,并对师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使教师以身作则,实行教师自评、学校评定、学生评定等多方面综合考评;从学生层面来讲,促进学生考试由单一的试卷考试过渡到综合性评价,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课业表现等,侧重于师德教育来进行综合评定,促进学生遵守纪律、勤奋学习,使之真实反映学生师德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兴趣,更有针对性的促进师德学习的发展。
4.健全师德教育模式;增加师德教育课程比重
将师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增加师德教育课程比重,使其不流于形式,起到真正教育学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目的,真正将“师德”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与周边课程相互衔接,使师德教育在独立授课的情况下,走入相关课程教学,运用课程思政的方式,潜移默化式的提升学生的师德建设水平,让学生师德水平从思想、心理、行为三方面提升,创造以师德教育开启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5.注重师德养成教育;创造校园环境,促进师德发展
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创造健康的校园环境,让课程内外渗透人文关怀。教师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既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又在专业知识中促进师德教育;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师德主题文化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熏陶和感染人的作用,促进师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校第二课堂的作用,例如通过固定的师德诵读活动和师德演讲比赛,组织协调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创新方法等方式,促进师德水平的提升。
6.建立奖惩制度,提供资金保障
资金的支持是办好事情的保障,没有资金的支持,美好的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全面协调,对于优秀的师德模范和师德标兵给予奖励,对于全面发展的班集体和学生团体给予表彰,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也能够让广大师生具有前进的动力。建立适合的奖惩制度,提供合理资金保障势在必行。
二、教师
1.提高认识,师德从自身做起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需要从自身做起践行师德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协同育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师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德意识,约束自身的行为并为学生做出榜样,并依据社会主业核心价值观,提高自我认识,主动学习,努力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
2.教材选择,突出师德要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优秀的教材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选择课程的教材时,首要突出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并要兼顾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教材能容能够引导学生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例如美术手工课程,绘画作品要求突出友爱、互助等主题,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体现团结、互助、友爱的美好愿景。
3.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师德建设途径
教学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现阶段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师德教育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运用,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先请学生观看教师针对同一问题不同处理方式的一些实际案例,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哪些做法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是和师德相违背的,从自身做起应注意哪些细节内容,让学生以实际案例为镜,端正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
4.狠抓认识,学习重点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宽泛的标准,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让学生抓住《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和《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关于幼儿教育的规章制度,做到每一个学生熟读制度文件,熟记重点要求,使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本能的遵守并发扬教师职业道德,关爱幼儿。
三、学生
1.增强学习,提高自身认识
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在校期间,除了积极学习岗位所必须的各项技能外,还用把贯彻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要对师德具有较深认识,明白不是考试通过了就具备了一定师德水平,做到主动了解师德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师德素质在教师个体素质中的重要地位,经常总结,不断学习和反思。
2.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远大理想
在校期间,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主动向老师学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建立专业从业信心,了解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和师德规范,认真观察和发现自身知识能力道德观念现状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密切联系实际,树立远大理想,规划发展之路。总之,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希望和未来,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师德培养之路任重道远,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披荆斩棘,为保护祖国的花朵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培育出有担当的接班人,为了幼儿的茁壮成长培育出合格的园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4.
[2]宁敏.论师德教育在师范生就业力中的地位、作用与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85-188.
[3]王林荣.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四条路径[J].大庆师范大学学报,2017(3):150-153.
作者:刘阳 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