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新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群体的师德建设要始于职业培育阶段,对学前师范生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应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国家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然后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仍面临着如师德养成教育的系统性不强,模式缺乏创新性,评价错位带来的改革困难等许多问题。创新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催生师德养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学习新形态的产生,无疑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新思路。
【关键词】学前师范生;师德;新思路;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注全面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教师教育中的师德建设倍受社会关注。该《意见》指出,“突出师德”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为推进《意见》的实施,教育部又相继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3个文件,分类提出教师职业行为倡导标准和禁行底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培育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教师职业的特殊意义决定了教师群体应该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正如2018年5月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的“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近日,教育部又曝光了6起违反师德的典型案例,严重损害师道尊严。可见,个别教师仍然“不学习、不守纪、不收敛”,做出了有违师德准则,践踏师德底线的行为。在幼教行业中,虐童事件、歧视辱骂幼儿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而且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敷衍教学、言行失范、无爱心、无耐心的情况,致使社会对幼儿教师群体的不信任、不尊重。[1]因此,探索一条新的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新思路,对深化新时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群体的师德建设要始于职业培育阶段,对学前师范生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应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师范教育当中,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存在着课程欠缺、内容模块陈旧、脱离实践、途径单一、师德评价错位等问题。学前师范生普遍对幼教职业缺乏情感,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理解不深入、不全面、不正确。
1、师德教育缺乏系统性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框架中第一个维度就是“专业理念与师德”,该维度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已成为幼教领域的普遍共识,也是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直以来,学前师范教育都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师德教育类课程就更显不足,且缺乏系统性。有学者对我国七所师范院校或设有师范专业的综合性大学进行了调查,发现明确设有师范生修养课的只有华南师范大学一所,而其他学校则未单独开设专门进行师德教育的课程,仅将相关师德内容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如陕西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如宁夏大学师范专业)之中且其所占比例不多。”[2]在《教育学》、《学前教育原理》等课程的部分章节中涉及到“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时,教师会笼统地讲授一些,学生即无法获得系统的师德理论知识的理解,也缺乏相应的师德体验,并且无后续的指导和引领。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师德素养培育教师,课程教学之外忽视系统的引领和指导,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前师范生师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师德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性
目前,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仍在走老路子,普遍缺乏创新。师德内容停留在如关爱幼儿、为人师表、自尊自律等职业规范的宣讲上,缺乏对师德内容范畴的研究和解读,忽视如教师丰富感、教师归属感、教育情绪等方面的关注。师德教育途径、方法单一,单纯依托课程、课堂,忽视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结合。即使课堂中也不注重采用以体验、感悟、反思、探讨交流为主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如智慧课堂、翻转课堂、情景体验课堂、智能实训课堂等。由于学前教育的学生需要接触学习多项技能,如美术、舞蹈、音乐剧编排表演、环创、手工等,所以该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相比于其他专业更加丰富多彩,然而针对师德教育竞赛类、体验类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舞台剧、社宣等活动很少开展。
3、用人单位对学前师范生的评价错位
无论是教师招聘考试,还是教师资格考试,虽然在理论笔试环节会涉及幼儿教师师德的考核,但是在实际招聘考试和面试中重点依然放在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上,特别是说、唱、弹、跳、手工等技能考核。[3]据了解,在教师资格面试中部分主考官甚至仅依据技能展示来给面试分数。教育实习中,实习基地判定实习成绩时,往往是技能好的学生得分很高。以上这些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及侧重点,即忽视理论知识教学和师德养成教育,重视专业技能。
二、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新思路
1、开发学前师范生师德教学平台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高等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的渗透,在未来的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催生师德养成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学习新形态的产生,对破除传统教学下师德养成教育面临的困境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4]目前,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国内的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工作也取得显著的成绩,已涌现出了“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学生熟知的学习平台。开发学前师范生师德教学平台,整合高校的师德教育资源,精心打造师德教育类的慕课、精品课程、微课,对师德教育进行全教学过程管理是当前的一种新思路。课前,给学生推送课程资源及课中将要讨论的话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保证课前学习的有效性,平台设置学习监控、在线互动、闯关学习等环节。课中,通过平台“翻转课堂”,组织师德案例讨论、引领学生体悟师德规范,并实时录制课堂教学片段,作为微课留存或分享,教师通过平台记录学生的单节课堂表现。课后,通过平台布置课后作业,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师德体会、师德类文章的阅读、师德类话题的讨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发学前师范生师德教学平台,可以有效拓展延伸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师德课程学习的背景知识,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2、建设学前师范生师德在线开放课程
在线开放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育形式,其在课程学习方式和学分认证方式上的特点将完善现有教育体制,推动教育行业向前发展。师德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有别于其他课程,如《学前教育原理》需要按照学分或课时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进行设计。学前师范生师德教育课程可以按照知识单元进行设计,每个知识单位都是一类独立的师德规范,需要提供丰富的案例、视频资料、授课视频、课堂议题、课堂讨论实录、阅读材料、学生的案例分析等。每个单位可设置单元测试,作业、讨论区等。但是,设计的过程中要防止师德教育的内容过程零散,导致碎片化。
3、创新学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模式
高校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第一站,也是幼儿教师师德养成的第一站,因此高校要回归师德养成教育的主体地位。首先,培养研究师德教育,能够胜任师德教学的教师。高校师德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专任教师来研究师德教育内容,完善师德课程体系,设计师德教育途径,开展师德教育评价的工作。其次,丰富课堂教学,注重课堂之外的引领和辅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线上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组织相关的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征文、以师德为主题的音乐剧表演等,每项活动教师均应参与辅导。第三,注重实践体验,引导社会评价。《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保教实践……教育实践时间累积不少于一学期。”在师德养成教育中要切实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教育见习、实习中引导学生观摩教师的仁爱之行为,体验教师的职业情感和仁爱之心。在见习、实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围绕幼儿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师德展开讨论与反思。除了培养方案中要求的专业实践活动,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例如幼儿园志愿服务、福利院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师德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支教等。依托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以师德为主题的实践体系,将师德养成贯通于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
参考文献:
[1]周小雪.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2]肖平,张国仲.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4-18.
[3]王蕊,金玲.幼儿教师职前师德养成机制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9,35(7):102-106.
[4]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3(4):27-32.
作者:秦宁 单位:信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