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培训有效模式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人们印象中的教师培训多指一人授课,受训教师台下听讲,讲座人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学方法的传递、教学技能的传递、教学理念的传递等。但这种培训方式只解决了教师理解层面的问题,如何对听到的培训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在课堂这个主阵地真正落实了吗?教研员只有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教学,对教师进行跟进指导,才能看到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培训才有真正的效果。
一、常思
听课后,要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优缺点,提出急需改正的毛病,分析课堂教学现象发生的原因与根源,给出相关的几个建议,帮助老师尽快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因为被听课教师不可能把教研员的建议全部记住,也不可能马上改掉所有的毛病。有时,教师在改了这个突出的教学毛病时,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所以,在教学中进行修正的同时要及时引导,思考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规划下一步成长目标。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怎样改进?改进的方法?如何为进步提速?教师努力思考的过程、设计的过程、准备的过程就自然成了提高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这种思考就是很好的教学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到对于某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对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加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慢慢形成。
二、常促
就是常督促。对教师教学和学习进行提醒、监督和管理,使教师更好地成长。听课前和听课后的交流对教师来说都是督促。听课前要提前通知讲课教师,要精心准备,包括制作PPT、设计学生活动、精选练习题等。这个准备的过程就是对教师督促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鞭策的过程。有一位特岗老师参加市级课堂教学大赛评比的初选活动,她对课堂出现的意外情况处理得非常恰当,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打破了课堂上教师所处的尴尬局面。课后对她点评时,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她把这节课的意外事件好好思考一下,把这个案例详细叙述下来,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个非常鲜活的教学案例。每次听课后,我都会要求老师标记好听课时间,讲课的课题,给教师留任务,如: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分析教学事件、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这样逐渐积累,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点滴进步。如:对教学设计的修改,撰写课后教学反思或课堂随笔,对课堂上表现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鼓励他们用恰当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明确的认识后,督促他们尽快完成文字总结任务后上交,我及时阅读并写出体会和评语。
三、常夸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教练和拉拉队。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也是教研员的一个职责。多表扬,勤鼓励。平时对教师的指导尽量做到表扬说感受,批评说建议。能让老师首先从心理上接受教研员对他们的评价,心甘情愿地采纳教研员提出的相关建议,把新的做法及时反馈给我们。每次发现教师某个方面的进步,要及时表扬他们对教学过程的积极投入、努力与策略的选择、专注和坚持。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明确告诉他们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相信他们很快会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表扬与鼓励中,会自愿从多个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教师自主性的专业发展。
四、常引
教研员的引领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将好的专业书籍介绍给他们,激励教师学习相关的内容,怎样去改正自己的不足,补齐短板,使大家共同成长。我用思维导图软件做了一个梳理课文的思维导图,发给老师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应用,让他们感受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成功体验;有时把我对教材归纳的思维导图手绘在纸上,用手机照相后发给教师,引导他们学习思维导图软件的操作方法,使他们逐渐学会用软件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总之,只有不断跟进,才能使教师真正在各方面有所提高,逐步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真正使新课程改变教师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吴春明,范学.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周期性开展教师培训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2]徐永利.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J].前线,2007(1).
作者:张红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