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教师培训质量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是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苏北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存在着教师培训基础薄弱、教师知识更新缓慢、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教研活动偏少、培训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优化苏北地区农村教师的师资培训和梯队建设,既要建立培训政策执行体系,构建农村教师长远发展规划,又要建构多维培训实践体系,改进农村教师培训实现方式,还要建立教师培训评估体系,强化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监管。
关键词:
苏北;农村;教师;培训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村教师培训政策执行效应研究”(15JYB008)。
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是党中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存在的农村教师年龄大、学历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导致苏北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虽然江苏省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提高农村教师质量的政策,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但是结果与预期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笔者承担了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村教师培训政策执行效应研究”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研,在分析苏北地区———Y市的乡镇以下村小(办学点)教师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对面上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苏北地区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是一个教育大省,但是苏北和苏南的教育差距比较明显,目前苏北农村教师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⒈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培训基础薄弱
这种结构的失衡和培训基础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历结构失衡。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须达到90%以上,但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小(办学点)中,学历为大专的教师只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6.10%,高中学历的占45.75%,中师学历的占10.09%,本科学历的仅占5.54%,总体学历水平远未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而且规模越小的村小(办学点),高学历的教师比例越低,在校生数50人以下的办学点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45%。二是学科结构失衡。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小(办学点)中,普遍存在“常识技能科(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有72.8%缺少音乐教师、63.1%缺少体育教师、63.1%缺少美术教师、45.6%缺少计算机教师。此外,还有17.31%缺少语文教师、23.08%缺少数学教师、41.35%缺少英语教师,相关课程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或聘请代课教师任教。三是年龄结构失衡。在规模较小的办学点中,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在校生数低于50人的村小(办学点),50岁以上专任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2.38%,学校规模在50人以上的村小(办学点),50岁以上专任教师占36.88%。
⒉教师知识更新缓慢,培训效果甚微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教师对条件性、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较薄弱。调查的结果显示,49.5%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好于条件性、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这就反映出农村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较薄弱,其中28.6%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任教学科知识的教育思想、知识体系、内容与本质的内涵,不能将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化等。二是农村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普遍不足。据调查,63.2%的教师从不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与教学,虽然有91.9%农村教师愿意或渴望参加市级以上培训,但有76.2%的村小(办学点)教师反映,近三年内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仅44.5%的教师称自工作后参加过培训,但同时他们认为,各种方式的培训,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培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对当前针对农村教师培训对象的选择、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需求分析与整体规划不足,使得大量农村(尤其是村小、办学点)教师未能得到系统的培训。
⒊教师教研活动偏少,培训质量不高
在调研过程中,一些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反映,他们参加的教研活动偏少,参加的培训质量出不够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数量偏少。据调查发现,51.5%的村小(办学点)完全没有教研活动,所配备的教师仅满足于每个班级有人在班上课。即使在调研中有27.2%的学校开展了教研活动,但一年也不超过3次,而且15.4%的村小(办学点)的教研活动挂靠在中心小学进行,没有全面展开。二是农村学校所开展的教研活动质量不高。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反映,由于专业基础薄弱以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缺乏,参与教研活动时,他们很难融入对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探讨中。多数农村教师坦言,他们所参加的教研活动,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主要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不能真正达到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效果的作用。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教研活动和培训,难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二、提高苏北地区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举措
要全面推进苏北农村学校的综合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效缩短和苏南学校之间的差距,必须要认真研究苏北农村教师培训中的突出问题,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⒈建立培训政策执行体系,制定苏北农村教师长远发展规划
要提高苏北农村教师的培训质量,必须要完善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培训制度,这是提升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重点。一是要明确执行主体,推进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江苏省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先后出台了关于教师培训的多个政策,这些政策也确实对农村教师培训起到了许多积极的效果。各地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农村教师培训政策的基础上,全面进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努力使各地的教师发展中心能够成为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与实践者。但是,在落实这些政策方面的力度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并强化相关部门的督查。二是要进行长远规划,确保农村教师培训的有序推进。各地应在面向未来、立足本土、尊重差异的原则指导下,全面考虑地方教育发展、学校、教师本身的需要和基础,不仅要通过政策杠杆和制度激励,吸引一大批本科以上的、学科多样的年轻教师,到现有的农村师资队伍中来,以此优化农村教师的学历、年龄和学科结构。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对农村教师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培训师资的优选等工作,进行全面研究,科学统筹,以确实保证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能够取得实效。三是要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政策的落实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体性,同时,定位好负责培训教师的学校或部门的执行主体性。要通过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以足够的培训和专业支持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教师培训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通过完善县域教师培训支持服务机制,建立包含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个人空间———工作坊———学校社区———区域社区”一体化的县域网络研修机制,并以此作为平台,有效地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⒉建构多维培训实践体系,改进农村教师培训实现方式
合理设置农村教师参与教育培训的方式,是提高农村教师培训政策实施实效性的关键。一是要改变学习动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主要是通过建立促进农村学校教师自主学习的课程超市,针对不同学段、学科、职称、年龄、学历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关培训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学习的效果。二是要改变学习环境,由“项目化”到“立体化”。一方面,要推进由简单叠加的项目实施,到立体多维的课程实现方式,力求实现准入培训、胜任培训、提高培训、精深培训等一体化设计;一另方面,要推进研训一体化,即师范院校、优质中小学、名师工作坊等集训、体验、研修多种学习共同体平台建设;再一方面,还要推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一体化,即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同课程实现方式,促进系列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多样结合、衔接递进。三是要改变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到“参与式”。一方面,要采取混合学习方式,做到线上和线下学习、集中学习和在职研修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村教师亲身参与培训过程,可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经济实用、种类多样的农村本土资源,激励农村教师参编、主编培训教材,不仅保证培训教材接地气,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要改变学习内容,由“输血式”到“造血式”。一方面,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要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引导作用,通过做好专题教学和跟踪辅导相结合、弱项分析和诊断参与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⒊建立教师培训评估体系,强化苏北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监管
早在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就明确要求,“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十多年来,各级政府虽然不断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投入,但收效并不显著。因此,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和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一是要明确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的评估主体。评估主体应是教育评估专业机构与参培教师本人。专业性评价机构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引性,为参与培训的农村教师自主评价提供目标、标准、思路。二是要明晰农村教师培训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既需要关注培训的政策、制度、经费、环境等外部保障因素,也需要关注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考核、管理等内部影响因素。经过全方位考量与综合化的分析之后,相关部门再明确农村教师培训的具体内容。三是要创新农村教师培训的评价方式。针对农村教师培训的评价方式,既要有阶段性特点,又要坚持对未来教学实践进行跟踪评价和监督反馈。如通过采取大数据评估、参训教师匿名评估、抽查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既要对广大中小学农村教师的单次或多次培训效果,做出尽可能客观的价值判断,又要对今后的培训方式,有方向性指引,并对教师长远发展有引领性作用。四是要构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的评价维度。在对农村教师培训的评价实践中,既要关注农村教师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培训内容的应用度、培训形式的转化度,又要考量培训考核的促进度、参培教师对培训工作的认可度等,力求使农村教师培训多维度、立体化,以构建衡量农村教师培训实效的标准,为优化与改善农村教师培训提供参考。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和保障,而且需要调动农村学校、农村教师的积极性,还需要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形成一种有效的农村教师培训合力,这样,才能实现农村教师培训的既定目标。
作者:乔晖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江苏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