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教师培训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师范院校教师培训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师范院校教师培训研究

摘要:

文章阐述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调查走访,发现师培工作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师资培训;策略;途径

教师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优质教师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是实施人才强省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同时提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2012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2年6月,相关的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研讨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评审标准及办法.同年7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9月公布了入选的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名单.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指出,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推进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在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吉林省政府提出了高教强省的重大战略,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提出了好教师的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广大的教师距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我们这些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师来说倍感责任重大.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师培的形势更加严峻,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师培训的佳径.笔者根据目前通化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略述管见.

1师培现状

1.1师培途径

师培工作已经得到了重视,但还很不均衡.最早试点的30所学校,走在了前面,受地域及学校层次的影响,培训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总体上采取以下的方式和途径.一是大型讲座,主要是渗透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二是出国(境)学习培训;三是与其他院校合作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四是成立名师工作室,引领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五是根据中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系列的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教师的参与度低;一些院校培训工作与日常教学出现矛盾的现象;很难约束教师等等问题.

1.2师培机构设置情况

2012年以前,各高校基本没用独立部门来负责教师发展,师培工作基本上都在人事处或挂靠在教务处,受条件(人员少、经费少)的制约基本上处在自然状态.教师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自己通过各种媒体自学;有项目的教师(极少数)可以通过项目经费外出学习;省里下拨的高访名额(很少),可以说,教师的培训工作进展非常缓慢,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与时代的要求非常不协调.在这种背景下,各个高校都先后把师培工作独立出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师培中心等),名称不同但职能相近的独立部门,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指导和培训.

1.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为了解教师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想法,我们对381位教师进行了调研和走访,深度了解教师的需求.对教师是否规划过近5年的职业生涯进行认真的统计。对自己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占39.37%;目标不明确和不知如何规划的占54.59%;根本就没想法的占6.02%.这一数字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们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那就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发展规划.有明确规划的教师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减的趋势;对通过哪些活动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的建议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对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内容的认知差别很大,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来实现个性化的培训提高;对师风师德,教师们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必须改善师德师风的状况.在对广大教师征求他们的一些培训诉求时,关注度比较高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强烈要求多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对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也非常渴望;对师德师风反应很强烈,认为应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并对改善师德师风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再就是建议把教师发展培训工作做实.

1.4师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调研的情况尽管是一个方面,但从某种角度看也基本反应了我省地方院校教师培训的状况.师资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对高校教师培训的意义认识不到位;②培训工作缺乏整体考虑;③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即重培缺训;④培训与考核、职务晋升脱节;⑤培训工作没有健全机制[1];⑥培训模式和内容不能适应教师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2];⑦培训经费不足.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该项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视,普遍认为教师的提高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没有把培训工作同学校的发展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学校没有单独的部门负责这项工作,而且教师的诉求多样化,没有这样的能力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资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所以一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去做一件长远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师培工作就成了一件很软的工作,导致了这种局面.

2采取的对策

(1)提高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提高为本.提高是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不断进取和提高的意识.作为领导者要把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这项工作是隐性的,短期内可能看不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就会发现有质的飞跃,因此学校领导在教师发展这项工作中责任重大.要提高领导及广大教师的认识,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请“大家”来讲,烘托师培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关会议,对比之下,让教师感到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必要性,因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欣赏,如果感到在这个圈子里没有自己的位置或话语权,就会产生一种改变现状的动力,因此走出去让广大教师感受与别人的差距特别重要.

(2)整体规划设计师培工作.教师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学校的师资培训也应该有一个整体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平台、团队等整体的发展,结合队伍的建设,统筹考虑教师的培训工作.师培部门应该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发展,为他们提供非常专业的指导,使其发展紧扣学校的步伐.对教师的发展需要分门别类进行认真设计,有科研提高类的,有教学发展类的,也有兼而有之的;有长线的,也有短线的;有理念类的,也有文化素养类的,更有职业技能类的;有整体提升类的,也有个性多样性发展的.

(3)强化师资培训过程,注重结果的运用[3].与一些主管培训的同行交流时,发现一个普遍的困惑,那就是一部分一线教师对培训工作并不热心,甚至还很抵触,表现在具体培训工作中,以种种借口不参加或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参加,非常不情愿.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同行的观点是师资培训只跟那些愿意从事或关心培训的教师打交道,大可不必强拉硬拽.当然,我不赞成这种做法,要反思我们的培训是不是不恰当,不能激起教师参与的热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师资培训工作缺少刚性约束的一面,不能运用培训结果对教师的考核及职务职称的晋升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约束,这样师培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要对师资培训的过程加强管理,出台师资培训的相关约束机制,保证培训的结果能充分运用到教师的发展上.

(4)重视实践类培训,加强训练[4].在目前的培训中过多地注重理论层面,对训练方面关注得不够.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对培训工作认识不深的表现.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践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面临着一些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历史节点,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目前我省各高校即使是以师范见长的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数量都差不多,因此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5)健全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师资培训的规章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理有据.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以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提高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并且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这项工作.同时需要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的大力支持.(6)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多样化.在师资培训过程中,一些教师的反映不积极,可能是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需求错位,培训的方法也比较陈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认真了解教师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既符合教师的胃口又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这项工作必须做细,让广大教师切实感到学校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着想.这项工作也要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因为他们更清楚所辖教师的需求.

(7)加大经费投入.教师培训工作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工作,请进来需要经费,走出去也需要经费.并且短时间还很难立竿见影,但这是个基础性和潜在性工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再大的投入都不过分.

(8)实施七项师培工程.在保证以上7方面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境)培训工程、学科学术专业负责人培训工程、名师工作室工程、建立定点培训工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工程、网络培训工程、新教师入职培训工程,形成全覆盖的培训网络,实现教师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曲元海 袁华 马跃 王放歌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赵清艳.我国高校师资培训问题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4(4):6-8.

[2]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0(5):58-60.

[3]邹艳辉.高校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展望,2016,26(13):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