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当前,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日益加强。教师培训,在教育领域里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名词,教师培训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新课改之后,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其自身发展也将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余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教书育人。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经验
一、教师培训的意义
教师培训主要是向教师介绍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着重培养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理论、技巧和方法的使用,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理念和技巧,使教师在今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基本特征
1.教师培训工作应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坚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离开大学校门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较多的教学知识,而在小学教学阶段又丰富了自己的实战经验。拥有这样丰富经验的教师,在提到教师培训时往往是不屑一顾的,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已经足以胜任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如果学校要求教师参加培训,部分教师也常常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面对培训敷衍了事。其实,许多教师的这种认知都是片面的。教师培训属于我们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学校里教学,平时的生活状态相对封闭,新鲜事物的传递速度有限,有时候教师的一些教育方式可能已经与时代不相称了,但是由于生活的封闭,周围的教师也大多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导致教师始终对自己缺乏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教师培训作为对教师的一个继续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能够熟悉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该怎么做,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此外,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教师培训工作应本着平等和谐的原则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有一些培训师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得培训师在某些时候不尊重受训的教师,致使双方出现矛盾。因此,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培训师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人,与教师和平共处,将他们当成朋友来对待。而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自己的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培训师在平时多与参加培训的教师沟通相互学习,对于自己今后的培训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学会与受训的教师和平共处、相互学习。
三、教师培训工作的原则
培训师在做好培训工作的时候,除了要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帮助教师全面发展,和教师和谐共处、平等交流以外,还应在平时的培训中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1.教师培训要注重深层次内涵
对于英语教师这个职业,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会认为,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好知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是英语教师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不是教师该管的了。这个观点,我们虽然不能说它有错误,但是也不能说它是对的。“教书育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冲击,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我们的“育人”。所谓先成人后成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就够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灌输如何做人做事,挖掘教学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2.教师培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发挥受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培训课很容易就会沦为培训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此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培训课的课堂氛围。当然,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在看问题时和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调动他们的主动能动性时,也不能简单地像对待小孩子一样讲几个故事、提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好了。在做培训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教师已有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式,寻找契合教师的发展模式,让受训教师直观地感觉到这种发展模式是对自己有益的,教师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为了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前景着想,自然也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培训师的工作,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好培训知识。
3.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目前,在小学里有许多培训课程都是学校给教师们统一安排的,教师们教学任务重,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培训会产生反感。而且有部分培训学校,在培训时并没有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给教师做培训,为了能够在未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些培训师可能还会在培训时有所保留。最重要的是,学校组织的这种类型的活动,往往都是教师集体参加,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因为参加培训的人数过多,就让受训教师“吃大锅饭”,让所有的教师聚在一起学习。这样的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还不如教师自己摸索。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培训,在进行小学英语培训时,可以主要同教师交流,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学英语等。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的自身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总之,开展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指导教师运用哪些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明白,学习并不仅仅是指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情,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当前的社会,我们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也应该让教师明白,在教学中教授学生知识,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固然很重要,但是教会学生做人也同等重要。教师培训工作,需要我们培训师的不断尝试和摸索,以便寻找出最适合教师的培训方法,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作者:付文静 单位:河南省兰考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刘彦臻.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初探
摘要:
教师培训在教育教学领域并不是新鲜话题,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广,教师的培训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做出新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培训为例,分析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的培训新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探究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引导者,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学好语文知识,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模式
1.参与式培训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开展的,它所针对的是整个语文教师群体。因此,在进行教学培训的时候,必须注重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培训中。在进行培训的时候,根据教师的发展需要,设置培训目标,激发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培训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通过树立教师参与的意识,使得在培训过程中,不同的语文教师得以交流彼此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解决他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这样语文教师可以从被动的学习逐渐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有助于教学培训的长远发展。
2.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开展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教师培训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知识讲解,而应学会从实际出发,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培训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学生不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等教学实际问题。教学培训时,可以对这样一些较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的办法,教师要学会通过培训,不断地反思自己在教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争取在培训时有所收获。
3.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是近几年来在教学中极为常见的一个词汇,它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发展方式。在进行语文教师培训的时候,采用校本培训的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一般来说,校本培训是以“自修—交流—反思—实践—评价”为主的模式。它站在学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学校上,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培训的策略和方法,可行性高。以学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模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校的教师组织起来,交流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针对性也比较强。而且,这种培训活动一般是在本校开展的,语文教师交流起来方便了,还能够在其他教师教学时,听课、评课,汲取教学经验。
4.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未来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也是教学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这样的原因,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时候,要注意对教师做好信息技术培训,让他们对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正确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现在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年龄偏大,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传统,不会或者是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不是十分熟练,这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做好这方面的教育培训,让教师学会使用新型的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新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教师培训内容的整体把握
语文教师的培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步深入推进发展才能够有效完成培训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培训的时候,首先应当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不能把握好培训的大方向,那么其他细节方面的培训,必然也不太好把握,培训的操作性也会变差。
2.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比较长,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在教学低年级的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当尽可能地使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教学,想办法激发小学生的注意力,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部分知识积累,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讲解一些有难度的知识,引导他们思考。所以说,在进行语文教师培训的时候,应当有针对性,有的教师擅长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擅长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段,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此外,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内容虽然大致相同,但是他们的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应当因人而异,有层次性。
3.确保教师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投入
时间和经费是语文教师教学培训开展的保障。小学语文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平时在学校里,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即使想要学习知识也有心无力。此外,培训经费也是制约教学发展的关键,部分地区的经费有限,语文教师的教学培训往往只能走过场,培训的实质性作用不大。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师培训的时候,必须要确保教师有充裕的培训学习时间,不能与课堂教学相冲突,同时,也要确保教师在职培训的经费来源充足,以免影响教师的专业学习,使得培训工作进行得不顺利。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的培训方法必然会得到更好的创新,教师在参加培训的时候,要端正好自己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培训,认识到教育培训发展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培训中。同时,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不能盲目,要学会根据教学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开展教学培训,真正提升教师的能力。
作者:付新菊 单位:河南省兰考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嵘.小学语文教师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个案研究[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6).
[2]王小兵.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忧”与“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第三篇: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与发展
摘要:
实践性知识的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度和结果。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知识体系的双重影响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培训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培训,必须解决传统培训的弊端,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依托MOODLE培训平台,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体系的建构,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教师培训;专业发展;MOOLE培训平台;考核方式
在教师终身学习思想的倡导下,人们对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日趋深入。新课程标准、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培训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断完善提高,实现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相支撑,互相印证,不断磨合,不断互补的过程。实践性知识则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性知识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度与结果。
1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构成
1.1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实践性知识,英文名称为PracticalKnowledge,简称PK。艾尔贝兹(Elbaz)认为教师将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其他某些领域的理论知识整合成为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并以他的实际情境为取向,形成实践性知识。而陈向明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仰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1】。虽然关于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尚未统一,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实践性知识是基于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经验的,在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形成的,支配着教师具体选择与判断的综合性知识,它不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它有一套知识系统,是由教师实际应用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意识,一定的教学技术、规则、经验、情境知识,判断力知识等组成,是实践化了的学问知识。
1.2实践性知识的构成
实践性知识主要由六部分构成:(1)教育信念;(2)自我知识;(3)人际知识;(4)情境知识;(5)策略知识;(6)批判反思知识。
2实践性知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实践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
2.1指导教学行动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类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是盲目机械地依照课程标准和要求复述教材中的内容,他们要依据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或问题情境,积极地而且创造性地思考,并以此来指导教学行动,进而创生出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2.2提高教师自尊与自信
实践性知识对教师专业的确立,教师自尊和自信的提高,知识的重新定义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行动中的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2.3促使培训模式多样化
实践性知识进一步深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强调基础知识、应用及实践三者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模式。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职前教育的培养模式有所转变,增加了实习和实践环节;职后教育则改变了以往单纯讲座,理论填鸭式传授和“一言堂”的传统模式,增加了培训者与参培人员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参与活动。
2.4提供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师考核的理论依据
倡导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实践性知识,也为我国制定课程标准、教师晋升考核标准及相关机构和资格认证提供了理论基础。
2.5提供新型研究方式
实践性知识研究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式,即质性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实践与反思交互进行的教育研究方式,为培养新型科研型教师创造了条件。
3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培训
从实践性知识的构成可以看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1)理论知识的转化;(2)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3)实践中的反思与交流;(4)实践性的教师培训。
3.1理论知识的转化
在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知识体系的双重影响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基于理论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具备强大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以往进行的教师培训中,我们花了很大力气请来众多专家来传授讲解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造成的。如何能够使二者有效结合进而互补呢?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把理论学习与案例解析,教学评价等方式相结合,通过对教师熟悉的教学活动的分析,使他们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何应用、巧用及活用。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师自身的领悟,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3.2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
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与转化是为获得实践性知识做铺垫。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最终都要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师教学实践的积累,不仅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的过程,也是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新的教学活动,获得新的教学体会。英语这一学科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以情境创设、情景体验为主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灵活应用,积极创设情境,采取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出现学习倦怠等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活动的进行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把握预设与生成,应用所学理论评价教学效果,获得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
3.3实践中的反思与交流
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并不是单纯的实践与记录,还需要用科学的手段来评价实践过程与结果。在教学反思中总结问题,找出成因,找出解决方案。在反思中,教师通过找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获得积极的、正面的体验,增加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丰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自认为是正确的个人知识,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检验,很容易将错就错,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如何预防这一问题的产生呢?这就要求教师把这样的个人知识公开化,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进行“会诊”。这样既可以是常识知识在反思、讨论与交流中得到升华,还可以使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建构。因此,除了自我反思,同行交流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同样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由于授课教师、学生等情况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之间的不同观点往往会给彼此带来启发,开启新的视角,获得新的体验。分散于各个教师头脑中的隐形知识汇集成集体智慧。因此,同行间观摩交流也成为教师获得间接性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4实践性的教师培训
4.1培训内容
曾有教师尖锐地指出:“教师培训者倡导受教育者个性的张扬,创造能力的发展,合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继续教育本身却没有追求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将主要依赖于实践性的教师培训。因此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达到专题讲座的实践性、教学观摩的示范性、调研活动的启迪性和学员学习的互动性等要求,从而实现教师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结合。为了培养科研型教师,培训中还应当聘请专家指导如何撰写论文、设计案例和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以交际为目的,以英语国家文化为基础的一门语言知识。因此除了根据其学科特点,结合各年段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英语语言、英语国家文化、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4.2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中的理论性知识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创建教师培训MOODEL平台,使参加培训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网上学习时间,避免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各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修,组织教师经验交流会,学校教师内部、校际之间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散性学习研究推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可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依据规划,开展拜师学艺、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学校聘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进行听、评课,或者邀请名师工作室进行名师指导;教师总结教学实践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定期组织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财富,促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实践性的教师培训还可以采取不同于以往培训内容固定,模式单一的新方法。例如以MOODEL平台为基础,借助便利、高效的网络技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选取针对不同需求面的优秀培训课程存入MOODLE平台的课程资源库中,由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感兴趣或想要学习的课程。资源库内课程的选拔可以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只要课好,人人都可以是名师。这样既节省了培训时间,提高了培训效率,又能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提高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其实这一理念也可以应用到教师培训中。在MOODEL平台上创设在线交流版块,给教师们提供问题讨论,经验交流的机会,形成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内,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平等对话,用合作、探讨、发展代替旧有的孤立、封闭和竞争。
4.3考核方式、教师培训
无论何种方式的教师培训,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与之相配合,就无法获得真实、可信的反馈,培训效果也难以检验,培训的改进与完善自然也无从谈及。因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当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多种考核检验方法,直观立体的对每一位参加培训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评估。1)在线考试。围绕教师培训的有关内容进行命题,通过网上答题的方式对教师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2)文字资料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根据培训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对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专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听课笔记等文字材料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3)学分制。每门课程设置固定学分,在每学期或每年达到一定学分标准即为合格。4)开展优秀微课评选活动。每位教师录制一段微课,放在MOODEL平台的微课点评版块中,由其他参加培训教师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和评价。5)培训档案与专业发展规划。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培训档案,由教师自己根据自身专业发展计划和实际情况对每一年度的培训学习成果进行总结评价,促使教师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培训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以及尚需继续学习提高的地方。另外,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细致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把培训档案中的各项数据与专业发展规划相对比,进行综合测评。采用以上几种方式,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多维立体的角度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和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
5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丰富,教师培训工作一定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展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获得实践性知识奠定基础,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又进一步检验理论知识,在实践与反思的交替进行的过程中得以不断修正、完善、丰富。因此随着教师专业化速度的加快,开展实践性的教师培训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也是培训者需要抓紧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学科特点,以实际应用为主的实践性教师培训必将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作者:张彤 杨?薇 张艺 单位:长春教育学院外语系 松原市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2]何善亮.美国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3]石生莉.教师实践知识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
[4]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
[5]钟启泉.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6]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7]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8]林立,杨传纬.英语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四篇:目标导向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摘要:
目标导向理论被当作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广泛使用,目标对行为的改进具有良好的作用。为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引入目标导向理论,以提高培训质量。国家提出“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模块管理为主线的“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由教研修模块、教育理论模块、行动模块、实践模块和交流与汇报模块。通过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各模块的协调运作,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目标导向;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技能,价值观念以及师德水平等综合素质[1]。目前体育教师培训中比较常见的模式有“经验+反思=成长”的反思性培训模式、应用科学培训模式、问题探究式、行动研究式等等。但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由于行政干预太多,培训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脱节,培训目标不明确,特别是由于不重视培训的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未能充分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使得传统培训模式的效率低下。而将目标导向理论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将会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是评价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而“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2]。为此,中小学体育教育也应通过职业培训,建设一支科研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体育教师队伍,以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承担的培训工作的总结,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训组织者层面。培训的组织者疏于对相关专业理论的系统研究,教师培训呈现较强的行政组织化,导致教师培训顶层设计整体性规划的匮乏、组织者培训目标缺失、培训过剩,内容重复等等。
2.参训者自身角度。包括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两种模式在内,很多教师参与培训的主要动力不是源于内在,而是为了职称晋升而去参与培训,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和证书。进而呈现出教师培训原动力不足、教师工读矛盾突出、负担过重和不切实际的现象。
3.培训者层面。随着学习型社会、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培训者的知识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出现教学知识陈旧的问题。出现了培训者自身素质不能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要求、培训者学科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结合中小学体育工作实际等新矛盾。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其应当的轨道,必须进行改进提高,否则培训将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过程和内容应该紧密围绕培训目标而进行,才能始终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在培训中引入目标导向理论,以期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培训质量。
二、“目标导向”理论解读
(一)“目标导向”理论的实质
心理学家最先对目标导向进行了关注,他们认为目标导向是为个体构架起一定的思维模式,影响人们在特定情境中的成就追求、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结果[3]。之后目标导向被当作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流行开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家的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目标特别是具体的目标对行为的改进具有良好的作用,目标决定过程,目标决定方法,目标决定结果的测量和评价[4]。豪斯提出的“目标导向”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一种。其基本出发点是要求领导者排除走向目标的障碍,使其顺利达到目标,在此过程中,给予下属满足多种多样需要的机会。目标导向理论认为,要达到任何一个目标必须经过目标行为,而要进入目标行为又必须先经过目标导向行为。两种行为对动机强度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就必须交替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也就是说,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应适时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以便进入一个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从而使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使人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以Dweck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在分析目标导向对个体行为和绩效成果的影响时,把目标导向分为学习型和成绩型两类。
(二)“目标导向”理论的应用
“目标导向”理论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运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如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课程设计,研究生培养等等,并且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目标导向”把学习结果分类,阐明每类学习结果得以出现的过程和条件,以及检验的行为指标。根据目标导向原则,培训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设置和陈述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者的起点,分析并确定从培训者起点到教学目标之间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目标的顺序及其学习类型。根据培训任务,选择与开发适当的培训策略。培训中的教学包括引起培训者的培训动机,呈现精心组织的培训教材,培训者做出反应和培训教师做出反馈和纠正。培训后的测量评价包括对培训者学习困难的诊断和补救以及教师的自我补救和反思。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中引进“目标导向”理论,为现有的培训提供了先进的培训设计技术和规范灵活的呈现形式,有利于紧密围绕培训目标进行培训步骤的实施,从而真正实现培训的意义和提高教师的能力。
三、基于“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
“模式”就是某一事物的结构关系。基于“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结构要素主要有培训的主体、对象、过程、目标、手段和管理。基于“目标导向”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模式是对当前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一场变革,教师将在这种动态的培训管理和学习中,不断地集约化管理培训目标来降低培训成本,突出培训的时效性,提高培训质量、效率和管理效能。为了顺应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体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目标明确、注重技能、分类指导、学教结合、在职为主”的原则,突出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本文提供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基于“目标导向”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
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进行了顶层设计,并实施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国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育部〔2013〕6号),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文件,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粤府〔2012〕99号)和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制定的《广东省“强师工程”实施方案》(粤教师〔2012〕10号),明确要求要实现教师队伍素质增强,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思想和培训理论的重构;实现“目标导向”指引下的培训全员化,立足学校体育实践,面向全体教师培训,实现培训全员化;确定了基于“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国家提出“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正是因为看到了目标导向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积极意义。目标导向培训的优势是能有效地衔接省、市、区县、学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明确各自培训的目标、任务、职责,形成高效的管理格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做具体的规定,鼓励并倡导体育教师本着开放与放开的原则进行体育教学。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势必需要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在“目标导向”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的影响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必将更加重视培训目标的实现,注重围绕培训目标组织培训过程,以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但是这也为各级培训部门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规律的研究,构建先进的培训模式,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
(二)“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
以培训促进人才发展为理念,创新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形成以模块管理为主线的“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由以下五个基本模块构成:教研修模块→教育理论模块→行动模块→实践模块→交流与汇报模块。
1.教研修模块。教研修模块主要是利用网络搭建的平台。网络具有传播快、信息量大、实时交互等特点,利用互联网可以搭建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教研修网络一体化的模块,形成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专业发展模式。如该平台传送科研动态、师资培训、网络培训课程、国家教育政策等,使体育教师与时俱进,及时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平台对课题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即从课题的-申报-审核-立项-研究-结题到研究成果的推广,整个过程要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格局,这样既能对课题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学习别人在科研过程中的精华部分,经过反复打磨之后,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因此,将教研、科研、培训延伸至网络,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育理论模块。教育理论模块是参与到目标导向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所构建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学为基础,同时还涉及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和体育史学等学科。体育教育理论是在一定的逻辑形式基础上,对体育教育现象和体育事实的概括,是一种系统的教育观念或者思想。所以,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重在提高其体育教学理论,并能够将一般规律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
3.行动模块。行动模块是反复进行的过程,以体验活动经验,从经验建立到深入反思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教师职业规划稳定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在培训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培训者及受培训者有相同的要求:体育教师培训更多的是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技能传授能力的提升上,特别对培训内容的知识构建、培训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培训主要强化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训内容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要加快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培训内容设置要有现实性。同时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特征,进行“双师型”(学历+证书)培训,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从“体育核心素养”出发,既要注重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运动技能传授能力方面的提升,更要培养出能够胜任“通过身体教育”的PE型人才。
4.实践模块。实践模块是体育教师专业的现实表达。“目标导向”要求体育教师对自己所处的职业发展情境与专业知识结构有深入探究与了解,进而明确自己培训的需求,将培训作为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并提升至内在意识的高度。培训主体需要根据目标导向提出行动的具体规划,促进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培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导向,并非是直线式的、貌似严谨的逻辑顺序。就体育课程的实践特性来看,目标导向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转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行为,对体育教师的体育专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6]。
5.交流与汇报模块。交流与汇报模块可以通过组建常态化体育教师学习共同体来达成模板目标。中小学体育教师在“目标导向”引领下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根据相同的目标搭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平台。常态化体育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在培训中、培训后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QQ群、微信群等培训交流平台扩大共同体的范围。建立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年度计划等以及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在集体备课中通过发挥共同体的智慧,有助于完善教案、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评课有助于体育教师发现自身的缺点,借鉴别人的长处,共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共同体成员深化对体育课程的认识,有助于知识与信息的共享。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三)实现“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引入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有利于通过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过程控制管理来达到培训的目标。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过程控制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即过程控制方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实施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的PDCA循环管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PDCA循环管理过程细分如下:1.明确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管理职责,实现体育教师培训与政府培训导向的高度匹配。2.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资源管理,包括培训资源管理、计划(目标、内容)的执行。3.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监控检查(包括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班级管理、跟踪检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对培训师、受培训者及教学的问题反馈)。4.采取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使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始终处于受控有效、持续改进与提升的状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PDCA模式以一个直接过程即产品(过程结果)的实现和三个间接过程组成。直接过程和间接过程相互关联、作用,构成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PDCA循环过程,通过PDCA周而复始的循环管理过程,保证培训主管部门、受培训者、培训派出单位的高度认可[7]。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战略背景下,“目标导向”培训模式的实施,对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层次、水平和效益,形成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构筑有利于教师发展及培训管理的战略及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标导向”培训模式的实施,立足学校体育实践,面向全体教师培训,保证全员参与培训。通过构筑实时监控、过程监控的全程监控体系,形成以教科研模块、教育理论模块、行动模块、实践模块、交流与汇报模块等五大模块的统领,开拓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途径。基于“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从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出发、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与经费等物质条件相结合的人力资源(教师)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达到人力、物力使用的高效,促使教师通过培训准确认识和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并达成其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建议“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体育教师培训模式需要
贯穿于教师培训的整个过程。即构建从体育教师培训的战略规划开始,直到体育教师培训以教科研模块、教育理论模块、行动模块、实践模块、交流与汇报模块等五大模块统领和优化培训课程,开拓顺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途径的全过程;需要关注学科、专业和教师的培训需求,培训的绩效评估等全过程。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保障体系、科学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及制度设计和培训管理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来保障设计的实现,达到培训效能的最大化。另外,“目标导向”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过程应重点研究在先进目标导向理念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提高到专业发展行为层面,直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后,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程,实现教师观念、角色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建立省、市、县级的教研员与体育骨干教师合作、部分体育教师之间合作的“伙伴关系”,加强对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的培训指导,以鼓励他们的专业水平发展。
作者:白莉 龙秋生 单位: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秀丽.中小学教育师资培训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5):82-84.
[2]王海燕.教师培训的意义回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2):70-73.
[3]路琳,常河山.目标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6):44-51.
[4]赵锦华,刘光余.目标导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34):28-31.
[5]蒙菊花.网络化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5):41-42.
[6]熊华军,汪磊.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质性研究———以甘肃省x县为例[J].教育导刊2014(2):31-35.
[7]文蔡雄,高职体育教育ISO9000标准的实施与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5):56-58
第五篇: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建构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大范围推广。伴随着课程改革而来的,是各大中小学校教师培训的陆续开展。对于中小学校来讲,课程改革带来最大变化的课程应该就是英语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
目前,我国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的教师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尤其是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项目更是数目繁多,各种“国培”和“省培”项目层出不穷。有些培训活动既有理论课程的学习,又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时间,看起来十分科学,但是这些培训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取得了既定的培训目标,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实践。
一、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
目前,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培训,依旧是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即专家学者在讲台上面讲,参加培训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们在课桌后边听。教学方式老套,忽视了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看作了相应英语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灌输对象。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将参与学习的教师置于被动地位,与我国提高教育水平、推广素质教育运动中对教师的要求完全相悖,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症结之一。
2、缺少对教师真实状态的了解
正是由于培训者高高在上,教师们被动接受的培训模式,导致培训过程中,忽略了不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不同的个体处境。
1)态度和意识等主观层面的忽略
培训者的教育活动,往往是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听起来句句在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些理论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却是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培训者忽略了培训过程对教师主观态度和意识的改变。教师的主观态度和意识,决定着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教学成果的高低。态度和意识,说起来好像很深奥,但是简单来讲,对于教学工作应该积极主动,还是应该消极怠工、消磨时间,这就是不同教师的不同态度。因此,如果在一次教学培训中,如果培训者不重视受训教师心理状态的变化,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那么这次教学培训很难被称作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培训。
2)环境等教学状态的忽略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教育硬件设施。如果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不重视与受训教师的交流,不能很好地了解每一位受训教师所处的教学硬件环境、教学理念环境和教学行为环境,“一视同仁”,那么这次教学培训活动,就肯定存在相应的盲点,培训的成果也不可能全面地落到实处。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
1、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项目
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参与教学培训的主体,必须重视他们的主体地位,避免将培训项目变成培训者施展自己的舞台,不能使培训者成为唯一的主角。应该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培训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使培训成为一种合作共赢。在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应该做到:
1)深入了解本次培训中教师的教学背景,并提出问题,总结问题。
2)培训进行过程中,加深与受训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识、态度。通过讨论和经验交流,对他们的主观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解疑答惑,运用自己的学术理论研究优势,为受训者解决实际问题。
2、努力实现“授人以渔”的培训目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外语教学知识,而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掌握独立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取得自身进步的专业能力。为了达到“授人以渔”的培训目标,培训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课堂观察
培训者可以通过辅助手段,如录音、录像设备等,从参加培训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上收集资料。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让受训者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得出更加客观的反省和分析。同时,一同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也可以在彼此的课堂资料中,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增进对教学行为的认识,获得批判性的反思。
2)做好叙事探究
在有些培训项目中,培训者很难收集到相关教师的课堂资料,如果想要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采用叙事探究的方式。叙事探究就是让每位受训的外语教师,口述自己的教学经历,通过这种教学经历的叙述,讲述教师的内心感受就能在语言中获得升华,产生对教学生活的顿悟。其他人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查找自身的优缺点。这一过程,帮助受训者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摆脱传统习惯和权威理论的束缚,进而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3、注重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的结合
校本培训是指学校自身基于自己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目标,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在培训机制。这种培训机制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同时能够对受训者进行准确的划分分组(教龄1-3年,努力使其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教龄3-9年,努力使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龄9年以上,努力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全面的人员覆盖,因此是一种及时有效的培训方式。自我培训是一种按需培训,它的操作程序主要由教师自己决定:首先教师自身选定需要发展的内容和部分并交由学校统筹安排;其次,教师提交实施计划报告;最后,实施。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内因和外因的双效作用,对于达成培训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洁 单位:陕西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
陕西省榆林市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基于翻转理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编号:2015CXY-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孙二军.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及对策分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7):30-33.
[2]郝瑜,孙二军.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现状探析: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2013,34(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