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课教师培训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职公共课教师培训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职公共课教师培训研究

摘要: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及学生的特点,中职公共课教师在工作中成就感低,导致工作动力不足。教师培训可以帮助中职公共课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使中职公共课教师坚守教育理想,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管理更加科学。

关键词:

中职公共课教师;培训;专业成长

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师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一方面,很多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培训都是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公共课教师很少有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加之多数学生存在着专业课有用、公共课无用的心理,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不重视公共课的学习,使得公共课教师在工作中很少能体会到成就感。长此以往,中职公共课教师缺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动力,慢慢动摇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所以,中职公共课教师尤其需要心灵滋养,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动力,对工作的热情。定期的教师培训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1教师培训在中职公共课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1.1帮助中职教师忠于教育,思想不立,则教师不立

培训能帮助教师“立”自身的身份地位和工作基点。唤醒教师发现自我的能力,让他们能获得专业成长的深刻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存在感。如果一所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能看见自己的成长进步轨迹,那么必然带给学生的是“成长增值”。特别在中职学校,教师接触的多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他们不同程度存在着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如果心中就没有爱、责任和坚定的信念,将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培养产生负面的影响。不仅如此,教师若疏于对教育对象——学生的关注,不仅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也不会实现。

1.2唤醒教师要谨记厚学育人、行为世范

教师教育学生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个人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教师要崇尚严谨苦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把最先进的方法、理念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能使学生心灵纯洁。教师唯有身体力行,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和学识水平,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1.3培训专家生动的有针对性的讲解是心灵催化剂

培训专家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他们全国调研对中职学校进行评估,担任过各种教学技能大赛的评委,对中职学校的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知晓其它学校在做着什么,怎么做,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培训专家有吸引力,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认清职教和普教的区别,认清职教的目标,帮助教师看清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专家的讲解,帮助教师开阔视野,了解外面的教学经验,知道还有很多同仁在做着同样的工作,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也激发了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2如何使培训能有效支持中职公共课教师的生命发展

2.1转化

培训的理念之一就是转化,所进行的学习和培训都是为了实现转化,只有把所听到的、想到的实践出来,加以反思,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特色,才真正实现了参与培训的目的。

2.2训练

只有教师把所有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自我训练的方式练进去,练出来,才可能让培训内容真正变成日常化,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渗透自我训练的意识,例如,把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变成自我训练,把每一次与家长交流都变成自我训练等等。未经转化的培训,不可能是有效的培训,未经自我训练的培训,也很难落到实处。

2.3培训中和培训后创造大量的让教师自我培训的机会

只有参与,置身其中,教师才能感受到培训的活力,才会以积极的心态理解并接受培训的思想和理念。

2.4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和常态化

培训形式可以是短期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培训、教师的自主培训等等,定期的常态化的培训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结语

教师培训能点燃中职公共课教师工作热情,激发工作动力,为中职公共课教师提供了更新理念、寻找差距、学习借鉴经验的机会。作为中职公共课教师,应当有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中职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任艳红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1]朱宝山.一次教育考察带来的启示[N].中国教师报,2014-09-17.

[2]马小宝,张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课程解读与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许朔.职业教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王占伟.教师精神成长需要管理转型[N].中国教师报,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