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题驱动下教师培训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学问题驱动下教师培训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学问题驱动下教师培训教学

摘要:

教师培训是一种特殊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其规律,教师培训教学活动动力在于“教学问题驱动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应是培训教师的实际问题在培训内容中的反应。“教学问题”驱动下的教师培训教学为:在培训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前理解”基础上,进行相关培训内容讲解与学习,然后对教学问题的“后理解”“,问题解决”与“知识学习”两个轨道有机配合,促进培训教师参与思考讨论。

关键词:

教学问题;教师培训;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效率不高,多数研究者归结为,培训目标和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教师(即受训者,下同)积极性不高。究其实质,没有把教师培训视为一种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必要的问题诱导,不能激发培训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没有遵循教师培训教学的规律,不能真正提高培训教师的学习效率,缺乏必要的培训教学管理以及外在评价监督。

一、教师培训教学

(一)教师培训是一种特殊教学活动

教学是有目标、有组织、有内容的传授者与接受者互动的活动。而教师培训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是在培训目标指导下,培训者引导培训教师借助学习材料,进行信息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培训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学的对象是成人,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对一些现象或问题具有自我独立判断力。具有不同经历和背景的学习者,具有不同培训需求,但少了未成年的向师性。培训目标,就是学会更好地教书,但对不同培训教师应有不同具体目标;培训内容,从逻辑来讲,就是“能够更好教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离不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和实践教学模仿探究,但大多培训内容不能临场随培训教师水平而调整,因为成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培训形式,决定于具体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或者集中授课,或者现场示范,或者小组讨论,但都离不开专家或培训者的组织引领;培训评价,无论是对培训者,还是培训教师,都是一些定性的描述,难以量化体现,因为培训场面大多缺乏有水平的“教学问题”,也就反映不出各自水平。有时会出现讲者滔滔,听者晕晕的现状,必要的教学管理也就只能靠检查出勤解决了。因此,教师培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活动。为了实现培训目标,不仅要了解培训教师需求,还要做好培训方案,确定好培训内容和实践场地,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培训者积极思维,设定培训知识和技能,给培训教师一定的挑战问题,规范培训教学,做好培训教师评价。这些都需要培训者遵循培训教师的教学规律,发挥培训者教学水平。

(二)教师培训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知识积累,而专业知识的有效学习在于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合和作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在学业压力促动下,大学生基于以往学生经历的教育教学感性认识来学习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形成一定教学技能;入职后,经过入职培训,观摩他人教学活动,参与校内教研活动、同事之间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等,通过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碰撞和糅合,在工作压力和实践新鲜感激发下,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铺垫和引领,教学能力提高是不可能的。随着新课程推进,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但离不开实践经历和经验作为其理论知识发生发展的生长点。教师培训视为一种规范的教学活动,要利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工作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做诱导,并做好必要的培训评价,才能够使教师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培训教学的中心目标就是引导或诱导“培训教师学会用理论思考教学、学会从实践经历反思教学、逐步形成自己个人隐性理论,科学地指导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训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案例+经验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学问题驱动下的基于理论和实践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

二、教师培训教学活动动力———教学问题

(一)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意义

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由培训者和培训教师设置,来源于培训教师实践教学或理论思考,指向于培训者将要进行的培训内容。设置教学问题对于搞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1.解决教师实践问题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

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教育教学实践问题,问题有效解决需要教师专业素养和经验积累。教师培训就应该基于教师实践问题,促使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和个人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利用教师培训,集中培训教师的共性实践问题,对参训教师构成了一个共享问题空间,促使培训教师共同参与问题探究,在问题解决中了解他人经验,反思自己不足,进而学习了相关教育教学知识。

2.思考实践背后理论问题是教师培训落脚点

教师面对的教学问题显性表现为实践问题,是看得见的、可操作的,但是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需要背后隐性理论知识或个体理论知识。而个体理论知识与科学理论知识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就需要培训者促动培训教师思考这些与实践问题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而提升或纠正自己的个人认识,同时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教学问题引导培训教师专业多样化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专业提升和前沿学习都需要深度,离不开问题驱动。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培训者利用培训教师的实际问题,设置自己教学问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

1.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类型

培训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有时自己能发现,有时自己发现不了,需要同事或专家的提醒,甚至学生的反馈。而教师培训时,就应该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培训的“教学问题”,引导参训教师探究学习。培训中的“教学问题”,也不是教师实践问题的简单转化,而是以教师问题为契机,展开培训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所以,培训中的“教学问题”可分为:理论教学的“教学问题”、实践教学的“教学问题”。每一种培训教学或其“教学问题”都含有理论和实践成分,只是侧重不同而已。例如,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解读”讲座,培训者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新课程数学中要提出“核心概念”?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有“核心概念”吗?目前,你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实施“核心概念”教学呢?为了提高理论认识,基于以往知识和经验,提出“为理论而实践”的问题,以此启发培训教师探讨,合作思考,发表意见。又如,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进行“语文课例赏析”活动时,培训者提出:该教学各环节基于何种理论基础展开?对于这种教学,其优点和不足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处理更好呢?为什么?为了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基于自己或他人教学片断或案例,提出“为实践而理论”的问题,以此引领教师利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和思考、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2.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原则

教学问题需要培训者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形式等因素来设置,促使培训教师投入学习,使培训顺利进行。设置“教学问题”需考虑如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必须是教师心中所想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或针对教学理论理解的问题,或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并且是大家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吸引大家参与探讨。二是概括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应该是培训者所讲内容的概括,抑或是培训内容理解思考的入口,它能帮助教师理解所讲内容,尤其是对实质性精髓理解。这样的“教学问题”能概括反映出培训者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三是启发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能驱动教师思考教学和反思教学,能从理论到实践思考,也能从实践到理论反思。同时,设置问题能启发教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问题意识,提升教师质疑和批判能力。四是开放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要明确清晰,而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应具有一定边界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引起大家讨论,甚至争论,能让不同程度的教师参与研讨,并能有所发言。五是主体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要体现尊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历,即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不可超越教师的接受水平,变成了学院书斋式的高深问题,那样有可能将教师拒之千里之外。同时,还应具备一定挑战性,能够发挥教师潜力,使教师参与发现问题或制定问题,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三、教学问题驱动下的教师培训教学

(一)布置培训“教学问题”,启发培训教师“前理解”

培训者根据不同培训内容、教师程度和培训时间来确定理论教学的“教学问题”、实践教学的“教学问题”,引起培训教师注意。对于理论教学而言,讲座前布置一个相对简单问题,如数学概念教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学习,提出“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有几类”等简单问题。针对简单问题,培训者做简单的回应后,在此基础上培训者再布置一个相对复杂“教学问题”,并且与本讲座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是那种理论思考,如,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让大家进行一些讨论,形成一个伽达默尔所谓的“前理解”〔2〕。随后,培训者进行开讲。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培训者在借助案例或现场教学时,意欲培训教师学习操作技能或者尝试体会某一理论的操作,提出一些相关的实践问题,如“二次函数概念如何教学?”等,供大家讨论,同样形成一个“前理解”,然后在培训者引领下进行二次函数概念的案例教学活动。

(二)围绕培训“教学问题”,操作培训内容材料

在理论教学中,所有的教师在培训者的“教学问题”驱动下,都指向培训者的授课内容,寻找或思考比较满意的答案。在培训内容展开时,培训者围绕着“教学问题”进行阐述、修改或深化、批判或质疑,将教学活动逐步推向深入,并与教师进行互动探讨,启发教师利用理论知识思考以往的教学或设置的教学问题,甚至利用大家的观点修改教师自己的认识。在培训者与培训教师共同创设认知情境和认知方式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培训教师之间的深层互动,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火花,形成和谐共进的群体。此外,还要允许和鼓励培训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以此表明或证明其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的存在性,以此激发其内在的培训参与性。

(三)回顾培训教学问题,融合培训教师“后理解”

当理论学习或实践探索这一环节结束后,为了进行总结提高,回顾先前布置的教学问题,集思广益,形成一个伽达默尔所谓的“视界融合”,即“后理解”〔2〕。所以,在理论教学内容结束前,培训者应留出时间,引导培训教师开始讨论讲座前提出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即“数学概念教学原理、原则和方式”的理论探讨。要发动教师发表意见,激发教师创造性,由此带领教师进入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的地带,以此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或研究的方法。充分发动教师参与,不要怕场面失控,讨论越深入越激烈越有效,因为教师对理论指向的实践都有经历体验,听到培训者深入探讨,肯定有所触动,想尽快把这些感慨、质疑和批判,交流出来,以此得到共同提高。对于实践教学,在案例或者现场教学后,针对先前“教学问题”或就此教学案例提出思考问题,如针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同课异构”的案例,供大家讨论其理论背景或者成功之处或者不足之处,与教师探讨教法以及由此引起的学法,如探究“函数概念教学在内容处理、学生启发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策略”,做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函数教学。在培训教师发表意见过程中,根据其积极程度和技术含量,可以计入教师评价档案袋。可以说,问题设置需要水平。问题的“前理解”基础上进行相关培训内容讲解,最后进行问题的“后理解”,两个轨道得到了有机配合,促进了教师参与思考讨论。教师能够集众家之说有所思,基本就达到了培训目标。此外,规范培训教学,是教师培训有效达成目标的保障条件。

作者:李静 王秀兰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2.

〔2〕〔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