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探析

摘要:“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传统教学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少、互联网参与度低的问题,因而先介绍了“互联网+教育”的基本理念和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现状,然后从培训资源库的建立、培训学习平台搭建和信息化培训路线三方面进行设计了全新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方案,最后利用柯氏4R评估模型对参训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教师信息化培训较好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参训教师整体上对培训满意度较好,技能知识、理论知识和信息化素养方面尤其进步较大,同时学生和家长也产生了正面反馈。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培训

0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现代化革新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互联网+”概念由易观国际于杨首次提出[1],2012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上日程[2-3],由此成为今后的热点和研究方向。“互联网+教育”的火花由此迸发而出,我国相关工作者在多媒体教育设备、网络教育课程、人工智能在线学习等作出了大量的探索[4-7]。与此同时,多元化、个性化和碎片化的信息学习方式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主流,教育改革终将顺应时展趋势,将计算机等移动软硬件设备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看出,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和越来越深入,对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视域下,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必将成为各个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的重点。“互联网+”的目的在于发挥互联网的长处,将教育产业与之融合,实现传统教育的互联网化,重构现有的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针对这一趋势,本文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实践方案,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培训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突破了教师信息化培训在授课方式、资源获取和交流方面的屏障。

1“互联网+教育”下现状

本文首先对参加“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8)的辽宁省抚顺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课堂的共计178名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这些教师均来自于乡镇中小学课堂,从教科目以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化学为主,调查了解了中小学教师基本情况,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所在单位的信息化设备条件等等。通过以上调查,本文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互联网参与度较低,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以课堂授课为主[8]。教育部门组织的信息化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率低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去实现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2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方案与设计

根据腾讯官方推出的微信应用小程序,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供平台,主要实现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教辅资料管理等功能。平台可以对培训教师进行分组管理,实时交流,还可以实现自动回复和群聊等。

2.1培训资源数据库建立。教育培训学习资料库是实现资料共享与课堂培训相结合的基础[9]。通过专家课堂的形式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放,让专家课件成为教师培训的唯一学习资源,资源库的建立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收集专家培训课件,录制专家授课视频;其次,充分吸收和理解专家课件后对课件进行分类和处理,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分组,主要为配合文字解说;最后,构件微信公众号平台数据库,在公众号平台中,将处理好的视频资源进行推送。

2.2培训学习平台搭建。在调研基础上,搭建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公众号学习平台。该平台主要包含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分管3个信息处理功能。其中资源导航检索模块以信息管理员操作为主,提供自动回复、群发和自定义菜单的命令;学习资源库主要面向用户,用户可以在该平台找到自己想学的课程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培训针对性;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对信息化培训效果的意见反馈和交流,并提供图文分析。其中图文分析的实现代码如下。

2.3信息化培训路线。该培训学习平台的目的是让培训教师提高意识,转变观念,充分了解信息化教育的背景,熟悉信息化办公软件的使用,同时培养教师德育和管理能力。信息化实施培训路线,如图1所示。

3柯氏4R评估效果

柯氏4R评估模型由DonaldL.Kirkpatrick于1976年所提出的基于企业员工培训的评估模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10-11]。该评估模型由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效果层四部分构成,每个层级均代表人员对培训知识的不同理解认识程度,进而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的接受程度。本文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实践设计了如下评估内容。

3.1反应层评估。反应层评估将教师对课程的感悟方式、喜爱程度和难易程度进行考察和评价,设计问卷调查,共设计有6大题12小题。反应层评估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受培训教师满意度最高的是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满意度为67.9%,其次是促进教师成长的课程学习,满意度为55.6%,第三是占比为50.6%的教师信息技术操作类课程。从调查表中还可以发现,信息化培训实践课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面做的不够好,教师普遍反映较差(满意度仅为38.3%),其他反应效果例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运用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满意度并没有过半。反应层评估结果显示教师偏爱技能型和个人发展方面的课程,对于信息化理论课程的喜好程度一般,这对于信息化培训实践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3.2学习层评估。学习层评估考察的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受培训教师对信息化实践的基础知识、技能和作业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该评估的实现是将教师在培训前后的学习掌握程度对比来进行,设计有5部分大题,每个大题10小题,如图3所示。从学习层评估成果可以看出,接受培训教师在观念更新和视野开拓上获益最大,占比均超过70%。技能提升方面,69.14%的参训教师表示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和应用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在价值观和行为转变方面效果不大。

3.3行为层评估。行为层评估本文采用教师对今后教学行为的变化来入手,通过培训后教师自身工作效率、授课内容、资源获取等的满意程度来进行问卷,涉及1大题6小题,如表1所示。行为层评估表统计结果可知,信息化实践培训对于教师的提升幅度最为明显,达到97%,对于授课内容丰富程度的赞同程度更是超过97%。通过行为层评估发现,该培训方式对于教师的职务晋升较其他方面弱。

3.4效果层评估。效果层评估以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为主,通过调查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和考试成绩的变化来进行考察,共设计3个大题9个小题。满意度调查表,如表2所示。从以上四个层面来说,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信息化培训达到了预期成果。参与的中小学教师对整体的培训满意度较好,技能知识、理论知识和信息化素养方面尤其进步较大,对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正面反馈。通过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多数教师表示希望今后多开展此类教育培训课程,结合实际提供针对性的授课。

4总结

本文研究了“互联网+教育”这一重要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设计,在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实践和理论水平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化培训技术方案,然后利用柯氏4R评估模型对该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互联网+教育”在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实践方面的研究空白,突破了传统教师培训方式,并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实践能力和认同感。但是,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本文的调查参训教师样品较为局限,人数较少,且集中在特定区域,可能无法达到普适性的效果。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从普适性方面出发,研究更多的样本,不断改进培训平台,完善文中“互联网+微平台”应用于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

作者:蔡迎兵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