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摘要:文章从严守师德底线,强化师德考核机制;突出教学业绩,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科研评价导向,建设社会服务考核机制;引领教师全面发展,探索发展性评价机制;岗位分类管理,改革薪酬分配机制五个方面探究了新时代内涵建设下的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内涵建设;高职院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党的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内涵建设需求的师资队伍。新时代内涵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在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尊重和保障教师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严守师德底线,强化师德考核机制

为确保教师始终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高职院校必须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准入机制

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应注重对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行的考查。通过向新教师毕业院校或原工作单位了解情况、查阅新进教师档案等方式,详细了解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行。制定新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行考查标准和办法,坚决把好新进教师的入口关。完善班主任、辅导员的遴选条件和考核细则,把高尚的师德要求作为遴选和考核的首要标准[1]。

(二)健全师德师风奖惩机制

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师德典型宣传和优秀教师报告会,以榜样感召人,形成积极向上、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定期评选表彰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外出进修、名师评选等的优先条件。对师德表现不佳,在教职工、学生间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教育和处理。

(三)构建多元化的师德考评机制

通过观察教师日常情况、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听取教师关于师德师风情况的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领导、同事、学生等对教师的反映和评价,通过随机抽样对师德状况进行测评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师德考评机制。将评价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并与个人和部门考评挂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督导小组,全面掌握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二、突出教学业绩,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岗位、职称等诸多因素,构建突出教学业绩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一)强化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全校性定期教学检查制度,形成全员参与、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开学初期检查上学期的教学资料归档情况及新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了解教学工作运行情况;学期中期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随堂听课、组织座谈会等形式,掌握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教学质量;学期末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评教工作,分析评教结果,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和其所在部门。学校要将教学质量过程评测结果纳入教师和教学部门的年终考核。

(二)构建高效的教学激励机制

为有效调动师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高职院校必须构建高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常规化开展各类教学业务竞赛,根据竞赛级别和名次给予获奖教师相应经费奖励。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实现教学业务竞赛评优经常化、制度化[2]。对于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同样给予经费支持,激励广大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热情。

(三)完善教学运行过程检查机制

严格执行调代课审批制度、命题管理制度、试卷批阅制度、教学计划调整审批制度等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对全校教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行为规范相关培训,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课堂教学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了解、处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纪律中存在的问题,对违反课堂教学纪律、构成教学事故的教师,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完善科研评价导向,建设社会服务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坚持服务社会需求和注重实际贡献的评价导向,鼓励教师潜心研究、长期积累,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构建完备的科研评价机制

深化高职院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科研工作量的具体计算中,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按年度结算教师教科研工作奖励,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结余分值在聘期内有效。通过分层级设定不同的年度科研工作量要求,避免科研工作的急功近利苗头,解决部分年轻教师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保障教科研人员在学术事务中的主体作用,确保构建完备的科研评价机制[3]。

(二)规范科研奖励激励机制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高职院校自身情况,加强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以制定和落实科研奖励办法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对较高层次的科研获奖、专著、编著、译著、学术论文、横向项目、知识产权、艺术成果等经学校审核、认定、公示后按年发放科研奖励。注重凭贡献、凭实绩评价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

(三)建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经费使用和利益分配机制,坚持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既要满足地方和社会需求,又要鼓励原始创新和实际贡献两个维度,综合评价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学校要全面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和社会服务能力,并考虑不同专业教师工作特点和不同类型教师岗位职责进行分类指导。通过教师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绩效考核,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的建设,参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

四、引领教师全面发展,探索发展性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应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把考核评价机制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4],个人成长同学校发展有效融合,促进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师资全员培训机制

结合高职院校师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发展目标,以遵循规律、激发潜能为主旨,推行由上级部门、学校、二级学院(部)共同组成的三级分层培训。根据各级各类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和要求,打造包括国培省培、出国(境)研修、实践锻炼、校本培训、岗位培训、网络课程培训等在内的多元立体化全员培训体系,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学校实施师资培训学分制度,建立培训申请、管理、分享、评估机制,激发教师学习成长的内生动力。在培训中实行学分记录制度,强化过程监管与成果验收。全校教职工每年完成相应培训学分,作为职称晋升、项目评审、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的重要参考。

(二)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高职院校要积极建立考核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确保教师课堂评教信息反馈渠道畅通,教研室组织同行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学督导组的作用,负责全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评价、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将督导反馈问题及建议汇总,通过各种形式反馈至各教学单位,及时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督导、指导作用[5]。

(三)完善教师流转退出机制

根据教师个人及学校整体发展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分别实行学期考核、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每一类考核均设立不同的考察重点,并配套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短期、中期、长期的不同考评,强化教师的岗位履职意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期间的岗位目标任务,每三年进行一次聘期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再续聘相应岗位,畅通教师流转退出机制。将聘期考核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级紧密联系,实现教师能上、能下、能流动,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

五、岗位分类管理,改革薪酬分配机制

高职院校需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自主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坚持分类管理原则,细化教师岗位类别,形成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科研并重、技能为主的“四型”教师岗位任务、发展目标和评价体系。学校需自主制定职称评审条件,针对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科研并重型、技能为主型等不同类型教师岗位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制定各具特色的本校评审条件。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学校绩效工资管理,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充分考虑办学特点,重点加大对专业建设成果显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效明显的二级学院(部)的倾斜力度。学校需强化岗位绩效考核理念,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建立动态岗位绩效分配制度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级管理制度,推行福利待遇逐年增长机制,落实奖罚有序的工作责任制。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范围内,自主确定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及分配方式。绩效工资与教学、科研成果挂钩,向关键岗位、具有突出业绩的教职工倾斜。对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创新实践成果的优秀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总之,新时代高职院校更应以人才强校为目标,围绕内涵建设中心任务,不断探索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通过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考核切实提高教师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深化分配制度,加大对优秀人才的绩效奖励,构建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体系,建立校内职称评审制度,构建教师综合评价体系,改革教职工考核工作等,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姚昌,张晓波.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透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87-88.

[2]孙明.高职院校公外英语教学质量管理研究: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会计系为例[J].时代经贸,2014(3):271-272.

[3]龙海涛.促进高校“去行政化”,探索“教授治学”:《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6-7.

[4]王定华.切实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4-7.

[5]赵悦航.论服装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现状、素养及发展思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尹雪飞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