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1]《行动计划》强调要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优化内容与方式,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也将逐步建立新常态。我国“国培计划”项目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已经历8年的发展历程,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教育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师培训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培训效果评估为培训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最难把握与实施的环节。“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提升教师培训质量评估的精准性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立足现实,以西部某省份“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为例,通过调查、访谈参训教师、指导教师,分析线上研修行为数据,与现阶段培训效果评价的传统方式进行对比,进而提出立足于当前教师培训新常态的评估策略,研究结果对推进教师培训新常态下教师培训质量的精准评估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培训决策;国培计划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三个“新常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互联网+”教育,教师教育也已迈入“互联网+”时代。[2]大数据技术为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及手段提供了新思路,尤其在个性化专业提升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从教师培训的发展理念上来说,教师培训要回归到本质,即促进学习者个体全面发展的本质。从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来说,教师培训要从集体的课堂教学转向促进实践的学习与数字化个性化学习。从技术层面而言,教师培训要采取在研修中即时性、过程性追踪,后期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归纳、反馈,为教师的培训需求提供数据支持,为个性化培训课程设计提供决策支持,提升培训效果。大数据技术与教师教育的融合,是教育新常态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大数据技术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内涵式发展”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必然选择。当前,教师培训效果评估多为粗放性评价,教师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尚未健全,培训效果没有严谨、科学的理论支撑,评价结果分析缺乏相应的维度或框架。培训管理者将常规出勤率、作业是否提交作为学员的结业标准,将“学员满意度”调查结果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主要依据。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教师的实然培训需求,调研数据的获得途径更加丰富,数据范围从随机样本走向全体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客观性。本研究立足实践,以2017年-2018年西部某省“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实施为例对培训过程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尝试探索大数据分析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融合的路径。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2018年国培计划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学员和指导教师。为期两年120天的项目中,434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通过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的混合式研修切实提升培训能力与教研能力。培训院校在“XX教育电视台网络平台”购买了专属的培训资源包,并设计了四个研修任务:一是观看主题视频。根据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培训目标,分年度设计了主题内容,分步提升学员的培训能力和教研能力。视频包括全国中小学校教学名师、高校及教研机构专家学者专题讲座,成为学员在线研修的核心课程;二是展开互动交流。网站平台设置了研修社区、资源共享版块,学员对指导教师设计的主题进行在线发帖跟帖、交流讨论;三是开展学科首席专家指导答疑。培训学科首席专家不仅对整个培训进行课程设计,而且全程参与网络研修并进行在线指导;四是完成研修作业。在网络研修过程中,首席专家设置了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研修作业。学员完成每个研修任务获得相应的分值,没有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内容的学员就无法获得对应的学时。因此,在此环节中,培训管理者落实了过程性管理,有效提升了研修质量。根据评价方式的不同,分层次评价模式将培训评估划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是目前较为认可并使用广泛的一种模式。目前大多数的教师培训评估还局限于采取随机抽样、发放问卷、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获得对“反应层”和“学习层”的评估。训后跟踪,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受到培训机构或独立于培训机构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重视,实践中应用得不多。[3]因此,本文立足现实,以西部某省份“国培计划”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为例,通过调查、访谈参训教师、指导教师,分析线上研修行为数据,进而提出大数据分析与教师培训效果评估融合的路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是采用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学员的基本背景。本研究总计发出问卷434份,回收了有效问卷430份。学前老师占15.1%,小学老师占44.6%,中学老师占40.3%;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5岁到45岁之间,平均为37.8岁;平均教龄为10.3年;教师所在学科涵盖了学前教育、中小学全学科。二是了解指导教师、学员对混合式研修的态度与体验。指导教师从三个方面认识混合式研修的功能,一是从管理与指导两方面助力学员研修,鼓励、支持受训教师学习的同时督促学员完成培训任务;二是引导学员互动学习并给与引导学员互动学习;三是给与学员人文关怀。绝大部分学员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质量较为满意;网络研修平台的更新不到位,未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信息吸收量,个性化关怀不够等。三是从学员的过程性研修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教师培训管理自动化、课程活动模块化、结果评估科学化。
四、大数据分析在培训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学习者,学习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基本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互联网技术、平台、数据的有机协作。[4]从这个角度来讲,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还有很多方面与大数据技术充分融合:一是从理念到行动上,培养教师网络研修的理念与习惯。将平台的信息和资源为广大教师群体开放,制定更加科学的培训准则,形成良性的网络学习氛围;建立记录教师日常学习行为的数据模型;在网络研修平台主动发起研讨,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逐步建立人人会学-人人爱学的学习氛围。二是培训内容个性化,培训方式更为丰富、开放。“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为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学习者的背景与学习习惯的数据整合,网络研修为学习者推送更适合其个人需要的课程内容,培训方式也因网络研修的加入更加丰富、开放。[5]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参与、实时性评价的反馈机制。通过现场课堂的实时通讯,实现课堂反馈现场,把握培训课堂的授课效果。在参训教师、机构、专家之间建立多元化参与的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作者:朱娅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