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建立方法与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速度的提高,我国民办高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民办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特点及其培训现存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方法与培训评估手段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教师培训;培训评估;师资队伍;民办高校
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促进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广东省为例,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在广东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17年广东省有民办高校54所(含16所独立学院、4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与上年持平;在校生65.45万人,同比增加1.08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的34%。要保持民办高校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走质量发展的道路。而加强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的有效培训,成为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和高校人才战略储备的关键因素。为此,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符合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要求,就具有很强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一)师资队伍来源
教师队伍人员组成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受社会资源等因素影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主要由公办院校退休的教师、刚毕业的学生、企业人员组成,其中退休人员和毕业生所占比例较大。这就造成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两头大中间小,老教师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教学内容与现时生产脱节、教学方法不更新,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自企业的教师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对教学理念的认知、目标、教学方法等有所欠缺;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实践和教学经验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越来越注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数量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从2019年起,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需具有3年以上企业经验。特殊高技能人才将放宽学历要求,并从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但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总体偏低。以广东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专任教师661人,“双师型”教师占33.74%。,与国家有关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合格标准)的规定相差很远。
(三)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
与公办高等教育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在硬件资源、配备建设、生源、教师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存在差距,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的队伍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原因主要有:教师中的高职称人员基本是退休人员,合同期短,同时因为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工作状态不稳定;年轻教师很多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经常将民办高校作为就业的一个缓冲和跳板。并且由于体制的限制,在职称晋升、科研项目、待遇上比不上公办院校。年轻教师一旦评上职称或有更好的机会便选择辞职,直接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性;学校内部管理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于留住人才,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的三高教师。
二、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未形成完善的制度
近年来,民办高校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将其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聘请外部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来学院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等。但由于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具有成效、系统的培训体系,直接导致诸多问题:培训方式和手段单一,大多采用讲座的形式完成培训计划和任务。并且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反馈机制,培训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均,尤其是外出培训,经常集中在系部的骨干教师上,其他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少。
(二)培训规划不合理,没有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
在教师培训中往往会出现培训工作者赶场救火的现象或者培训随意性很大,并没有真正弄清楚,谁最需要培训,为什么要培训,培训什么的问题。对于教师培训需求的原因、培训的层次、培训的项目等没有做必要的需求分析,同时制订年度培训规划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标准化、有效性和普遍性,纯粹为了培训而培训或仅凭个人工作经验或少数人的决断,导致培训与实际目标出现偏差。
(三)对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缺乏跟踪与监控
培训工作者,对教师培训目的不明确或出于完成培训任务,事先没有对教师受训前的情况进行摸底,对培训过程中的组织准备工作、学员的参与程度、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讲师的素质和能力、培训者的工作安排以及培训目标的达成情况等缺乏调查和客观的分析,导致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培训效率低下。
(一)采取立法形式,促使高校教师培训制度化
现在,各国普遍通过法制化的手段来规定全面教育政策和目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计划,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这些部门专门负责师资的培训,并将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确定为教师的必需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法国、德国等国家政府都规定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规定了相应的待遇和措施。特别是日本,规定培训是教师的义务,同时还规定培训机构要制定详细的进修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进程和考核方式等,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所以,加强教师培训法制化建设是实现我国教师教育稳步健康发展、创建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培训机构专业化
在我国虽有各种各样的培训,但针对教师培训的专门机构并不多见,且培训机构市场混乱、师资匮乏、课程僵化、品牌弱势。在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就有专业培训机构针对校长和教师进行包括专业发展阶段、个性化发展道路、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成立专业教师培训机构即可为学校培训提供具体的培训项目、培训对策、测评工具、评估指标和标准。
(三)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系统的教师培训制度
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制度,主要是对教师培训的规划与设计,实施与管理、考核与评价等的规定,就是从民办高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本校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培训目标管理、培训内容管理、培训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费用等一系列规定形成一个制度性的文件。
1.针对不同来源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
对于应届毕业生宜采用“一对一”“以老带新”的方法;对于虽有企业实践经验却缺少相应的教学授课能力教师的培训可以从本校或其他院校聘请一些授课经验丰富、授课技巧高的骨干老师、专家、教授在思想道德觉悟,职业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短期集中培训与训练;对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培训,应着重从强调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到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方面的观念转化。
2.“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方法
“双师”素质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本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能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专业教师每年的培训计划,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比如机械类专业的教师,要想从事一线教学,就必须掌握当前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而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就必须从企业中获取。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中,掌握课程所涉及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并扩展学生思维。为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的文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并制定详细的企业实践培训方式:如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锻炼;通过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在企业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技术服务;全职参加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内与企业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带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等。同时在企业实践时间上也给出具体要求,规定教师每3年至少有3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任务。系部管理人员、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师每3年不少于1个月。
3.针对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培训方法
民办高校教师是民办高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支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师队伍成为民办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民办高校除了要加强的管理机制、薪酬制度以外,构建科学的教师培训机制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除了加强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薪酬制度以外,构建科学的教师培训机制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加强教师对学院文化认同的培训
与公办学院相比,在民办高校中教师大多抱着“打工”的心理,把在民办高校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普遍存在对民办高校认同感不高的问题。所以从新员工入职开始,就要开展教师对于民办高校文化认同的相关培训,主要包括对学院办学历史、办学目标、文化标识、课程教学模式、行为方式等。如在新入职员工暑假期间,开展相关的培训,增强新员工对学院的认可度。
(2)加强师德教育的相关培训
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本。可以主要采取专题培训、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等灵活方式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主要培训形式有:①开展师德教育主题活动。根据树立良好师德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师德教育活动。如在为提高教师与学生交流上,可开展专项有关现代学生心理方面的讲座。在提高教师遵纪守法意识上,可开展相关的法律学习。②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师德教育。集中可利用讲座、录像等形式。分散培训可采用主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多方位进行教师师德教育。③理论联系实践。师德教育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讲座、录像、考试上。在师德教育中,要结合教师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
(3)加强团队建设的相关培训
团队建设有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增强管理人员水平、提高学院的整体综合实力、发掘教职工的潜能、并培养教师的能力和荣誉感,真正服务于学院。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对提高民办高校和培训的竞争力有积极的影响,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对培训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高校都应把培育人,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经常性的任务,以促进提高培训质量的生命力、竞争力。为此,在其他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拓展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师团队意识,认识团体的作用,增进对学院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继续教育
由于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理论和知识水平,提高学历学位,同时需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联系,促进自身能力水平的发展。对于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利用本校现有设施资源,以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问题的校本培训模式;也可以以国际交流与合作目标的跨文化管理训练,开展国际教育教学合作与交流。因此,我院制定《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等相关文件,鼓励教职员工参加公需科目培训、专业科目培训,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同时制定了《教职员工进修与培养管理》文件,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硕士、博士学位,激励广大教职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打造学习型组织,全面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能力。
(四)建立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
对教师进行一个项目或者某一方面的培训,都需要对培训进行评估或者检查,这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和标准体系,做好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的评估,对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进行综合评定。对于培训效果可以从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进行评定。例如,对新任老师的岗前培训,评估的方法可以通过测试、模拟、技能练习等进行评估;对于“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的评估则可以通过取得某项资格证书或者解决某项技术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可将培训效果与教师考核相挂钩,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和薪酬制度,加强教师自身和社会认可感,留住人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总之,对于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的改革、教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更新,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和教学活动,建立相应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是解决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流失率高等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家枢.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十二五”战略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1):6-10.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马露奇.湖南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与人才培养,2010(5):158-159.
[4]何武超,王维畅,刘娜.浅谈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11(4):196.
[5]何刚,乔国通.国外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的比较[J].科技咨讯,2009(32):203.
作者:邓宏波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