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S教师教育建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U-G-S教师教育建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U-G-S教师教育建构

摘要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人才的要求也持续提升。教育行业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与各个行业高度关注的热点。基于这一环境,教师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十分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教育质量,改善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师教育的协同创新,“u-g-s教师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现文章主要针对“U-G-S”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以期为“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U-G-S”教师教育模式;教师教育;高校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是推动教育行业发展的根本,其中教师培养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取向”教师教育的重要表现方式。在实践性取向教师教育理论确立与发展过程中,如何改善教师教育中严重缺乏实践性成为了关键性问题。在这一环境下,U-G-S”教师教育模式开始形成。“U-G-S”教师教育模式是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是三个教育主体协同合作,一同创新,建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来开展教师教育工作。

1“U-G-S”教师教育模式及其意义

1.1“U-G-S”教师教育模式

“U-G-S”教师教育模式是2014年8月政府教育部门在针对培养卓越教师所制定的计划中第一次提出并且运用的。“U-G-S”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是指高校(University)、地方政府(Gov-ernment)以及中小学(School)三个主要教育主体可以协同一致、结合起来,在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的情况下结合政府的经济、制度优势、高校的学术、学术资源优势以及中小学校的场所优势,建立其教师培养的教育体制,以全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1.2“U-G-S”教师教育模式的意义

“U-G-S”教师教育模式的提出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U-G-S”教师教育模式冲破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困境。“U-G-S”教师教育模式出现冲破了僵化死板的教师教育模式,建设出了自主、创新的教师教育体系。“U-G-S”教师教育模式就是旨在融合地方政府、高校以及中小学的不同优势,以最佳的组合形式开展合作,建立其科学合理的体制来保证三方合作的高效性。第二,“U-G-S”教师教育模式推动了教师教育模式的协同性发展。国外的教师教育研究大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教师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教师教育行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等等[1]。而“U-G-S”教师教育模式则有所差异,其是协同理念指导下的教师教师模式,突破了以往教师教育主体单一的形势,有机结合了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等不同主体的特征与优势,贯穿教师入职前培养、入职技能教育以及入职后学术研究等全过程阶段,形成了主体多样化共同协作的局面。

2“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

2.1保持“U-G-S”优势推动互补发展

地方政府、高校以及中小学是相互独立的三个教育主体,并且拥有其制定的功能定位,其在自身的领域都拥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实现各项不同的功能。而在教师教育领域中融合地方政府、高校以及中小学的优势最为基础的就是要清晰明确地意识到三个主体的本质特征与优势,以最大程度上的实现优势互补。地方政府是地方教育发展的重要部门,其承担着资金的投入使用以及相关政策规则的重大责任。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与地方教育事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就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统筹规划,以使得当地教育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参与能够强有力的保障教师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教育基础环境条件,为教师教育工作开展保驾护航。高校,是教师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其在教师教育工作中拥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其能够参与研究教师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进行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等等[2]。因此,在“U-G-S”教师教育模式下高校应该起到最为关键的主体作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地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学术资源,而这就是高校作为地方最高教育场所所拥有的学术优势与地位优势。第二,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理论研究与探索是高校科研的基本工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高校的义务与责任,需要高校对教师教育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升华。第三,研究教师教育模式工作中出现各项问题。高校的研究工作需要以问题为基础,针对教师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重点研究教师教育实践工作中核心,以便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小学是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平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起到评价检验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的作用;第二,中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研究改革方向趋势。综上可以看出,中小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中要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尤其是要中分展现自我实践能力强大、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引导能力等,以推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2.2建设共同合作平台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古德莱德曾经对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而准确的描述,学校想要进步发展就需要更好的老师,而高校想要拥有更多的教师则需要将中小学作为模范和榜样。因此可以看出,在“U-G-S”教师教育模式中高校与中小学应该建立其共同合作平台,由地方政府作为搭建平台的桥梁,使得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形成明确的关系。在建立共同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冲破不同教育主体的壁垒,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共赢。在建立共同合作平台的过程中高校与中小学要冲破不同主体之间固有的屏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第一,高校与中小学要冲破各自固有的体制壁垒[3]。由于高校与中小学的教育对象不同,导致其两者都拥有属于自己特色的工作机制与流程,如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就需要建设教育合作平台,冲破高校与中小学的壁垒,以自由、开放、平等的身份参与合作。第二,高校与中小学要冲破各自独立利益壁垒。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个主体在其自身工作领域的价值追求均不一致,但是在“U-G-S”教师教育模式下三个主体为了寻求高度合作则需要形成一致的价值观,以统一的理念与原则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冲破高校与中小学之间固有的利益壁垒,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则需要高校、中小学能够在教师教育模式的合作中相互转换身份、对自身在“U-G-S”教师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的地位、定位与作用进行重新评估,以充分保证“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实效性。

2.3建立共同目标的激励制度

高校与中小学在不同制度、不同机制环境下发展,则必然存在运行机制与文化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在工作重心方面高校侧重科研学术理论的研究,而中小学则以培养学生,推动学生发展为主要任务。在“U-G-S”教师教育模式中高校与中小学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局面,但如果双方无法在“U-G-S”教师教育模式中达到一定高度的共识,则会严重影响“U-G-S”教师教育模式的进行。因此,在“U-G-S”教师教育模式中应该建立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一,地方政府部门要纵观全局,集中不同方面、不同手段的激励方式,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以便对高校、中小学形成严格激励与约束的作用。第二,地方政府部门要建立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审查制度,提高教师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门槛,予以合格实习基地一定的资金补贴,以打造优秀、完整的教师教育实习平台。

2.4建设“U-G-S”教师教育模式“实验区”

“U-G-S”教师教育模式冲破了高校教育的空间约束,将地方高校师范人才培养的功能扩大至中小学,打造“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实验区”。根据“实验区”的建设,“U-G-S”教师教育模式中三个重要主体要一同建设开展教育实习——模拟教学——教育实习——教育反思的这一完整的教育体系,探索出能够满足教师教育需求的课程实践模式。高校师范人才培养校园的扩大,“实验区”的建设真实展现了高校师范生实践学习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在与中小学完成无缝对接的基础上让高校师范生真正感受到了教育教学情境。

2.5走上高校特色发展道路

以实验区为依托的“U-G-S”教师教育模式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师范生培养教育、中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等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综合教师教育体系,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写作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的全新机制,成为我国地方院校延伸办学空间、办学体系改革的榜样。肇庆学院重视教师教育工作,始终将提供高效的基础教育服务作为指导原则,承担起了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的重大责任,摸索出能够满足我国教育环境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4]。“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应用是肇庆学院体现办学特色、推动自我发展、实现强校目标、服务教育行业的重大举措。

3结束语

总的来说,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实践成为了教师教育培养的有效方式,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一起协同致力于开教师教育培养工作。通过保持“U-G-S”优势推动互补发展;建设共同合作平台;建立共同目标的激励制度;建设“U-G-S”教师教育模式“实验区”;走上高校特色发展道路等方式来建构U-G-S”教师教育模式。

作者:朱华琴 单位: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

2016年肇庆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和创新——以肇庆学院为例”(16ZC-30)

参考文献

[1]余宏亮,殷世东.“两全一双”: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建构——基于阜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实践[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9-142.

[2]李广.“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研究——基于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10):10-12.

[3]陈高峰.创新发展模式,助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基于“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天津教育,2016(4):10-12.

[4]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研究——基于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3(1):61-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