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育转型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教师教育转型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语文教师教育转型研究

摘要

为了迎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语文教师教育方面发生了必要的转型。在此次转型的过程中,教师们需接受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在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不断的适应其改变;另一方面,语文老师作为整个教学中具体的实施者,此次改革正是对语文教育者一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

语文教师;教育;当代转型

师范教育正在不断的转向教师教育,语文教师的转型不仅是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应然,而且还是其发展的必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是重塑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此次转型的意义在于相关的教育制度上、教育教学理念上、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结构等很多方面的转型。而此次转型,不仅是为了语文老师在其专业道路上开辟更广阔的天地,更是为了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1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转型

1.1加强本位意识

首先,语文这门课程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其教育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们“懂”,更是要他们“会”,通俗说来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平常生活中运用起来,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新课标会提出让学生们进行体验的原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读、说、听、写是需要让学生来亲身体验才能够体会完成的。不管是写作还是阅读都是需借学生们的想象、理解、感悟、阐述、觉悟等在很多方面进行体验才能完成的;在整个口语交流中,需要靠学生的察言观色、自身经验来达到和谐交流的目的。非常多的语言为了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只能借助于体验,必须要学生根据其经验的积累来进行体验,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感与认知的共同升华。其次,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本位意识。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以学生为本”作为理念,应该把教学的重心从关注其本身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们的“学”。教师看上去每天似乎都在教授新的课程,在教授学生新的知识内容,可是实质上,它们只是原先教过的知识在全新的一课中换了一副面貌而已,在例子或者语句当中出现了变化,但实质上的内容可能根本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也许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这些知识中,也许大部分的学生已掌握了许多,却不断的进行老生常谈,也许交了很多遍,但没有哪一次是比较透彻的讲解,而且学生们真正的困惑、问题是哪些呢?一部分老师是不在意的、一部分老师是根本不知道的,而也有一部分老师是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了解学生所想的、所困惑的地方,他们所讲解的不过是在不停地重复。长时间以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缺失学生本位意识的情况,可能会有不少的一线老师在不断呼吁试图改变此状态,但是从大局上看,收获甚小。如果要从跟本来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从根本上来重视并贯彻学生为本。

1.2实践的取向

语文教育教学的生成性必须强化语文教师的实际意识。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它对其它学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但是,作为载体这一角色,它仍然有着自身的教育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语文老师经常要承担起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经常被课程中基础性的其他内容所干扰,其原本的教育教学内容反而被架空。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语文老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阅读以及教育教学经验进行选择和判断。而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育教学中,两种价值如果选择的问题,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经常会不由自主的呈现出很多新的教育教学内容。而在其中有一些会归属为“阅读价值”,有一些会归属为“教学价值”,但是这些内容都不是“预设”好的设计教学,而是老师与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过两者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换了新的班级,新的语文老师,甚者是同一个老师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可能会有其他的教育教学内容生成,语文老师教学的魅力就在这里,这也就是教学中会经常偏离“语文”这一轨道的原因。所以语文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内容生成的一个过程。

1.3终身的学习

首先,语文教师是否需要继续不断的学习是由学科状况所决定的。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因此有许多的教师认为,它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而汉语和其他的语言还是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所以并不用去借鉴他国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当他国的教育经验、教育理论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国内,对其的了解也在不断的深入。渐渐发现,国外在母语教育教学中会有很多的经验总结,很多比较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当其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全面性学习、写作教学已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可是,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教学是否可利用这些做法或者经验呢?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去学习借鉴?该怎么进行改造进而变通?该怎么样将那些经验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们去探讨、学习、实践的,教师也将会在这整个过程中扩宽自己的视野。当然,我们国家的语文教师们也应该为全世界的母语教育教学研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这就需要他们不断的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得出母语的普遍学习规律。在这期间,不仅需要这方面的课程专家在理论上不断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很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参与其中,而且“用教材教、参与到课程的研制过程中、为了所有学生的未来发展”,这将作为语文老师专业性发展的三大标准。”这样说来,如果只是靠语文课程的专家,而没有教师们的全程参与,这个工作将会旷日持久,所以,语文教师应加强提高自身学习,这不仅是为了学术,也是为了自身工作的更好开展。其次,语文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尽力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育教学是特别重视情感活动的,必须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家可以从这些特级教师身上发现,虽然他们都是教学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们在教育教学风格上却截然不同。会有诸多因素导致教育教学风格的产生,但其最根本要素就是要教师们进行长时间的练习与揣摩,需要他们自身的不断反思与总结,同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质,多向别人学习,多向书本学习。

2语文教师在教育课程方面的转型

2.1进行语文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造

现存的语文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要凸显、加强可以转换成课程知识的那部分,而剩余部分内容可以淡化。比如涉及到《现代汉语》中的课程内容,需要大规模的充实以及扩展语言知识的内容,就好比在言语过程中的方法策略以及基本的规律、还有在言语产品中所得到的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比起过去我们只是单纯的重视那些陈述性的知识,这对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言语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中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口语交际、课文分析、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都要归功于语言知识中所重视的策略性知识以及程序性方面的知识。又比如《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由于学生以后在上阅读这门课时,必须细致的解读课文,这就凸显了他们的硬底子,所以要特别的强调使用解读法。当学生们夯实了文本解读法,他们就得到了非常可靠的技能。再比如文学史这门课程,就要淡化“史”,只用大概了解其发展状况就可以了,要把力气花费在细读作品上,不但会使学生自己文学方面的素养得到深厚沉淀,更会在整个实践中获得解读作品的方法性以及得到策略性的知识。而作为语文教育行业的一员,要认识到,不管是哪门课,必须强化树立一种意识:应多给学生讲授对其未来职业有好处的。

2.2进行已存在语文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

想要知道教育教学的素养是否有根本性的帮助,就得重新建立语文教学体系。将那些没有什么内涵的课程去掉,比如众多的选修课,仅仅将上课老师的学术兴趣和专业研究方向体现出来了,但是这些理论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根本用不上,所以就得忍痛割爱。比如非常典型的一门课《西方语言研究》,在很多的高等学校就会显得特别有学术性,可是对教学的用处就非常的局限。另一方面,语文课辩论学、演讲学、解读学、考场上的写作知识等很多的领域却被视为儿戏,被认为在学术性方面很匮乏,所以它很少被人所关注。其实这些不被关注的恰恰是很重要的,必须要开设很多相关的课程,要当作核心的课程理论让学生进行学习,他们一旦掌握了最有用的课程知识时,当他们登上更高的语文讲台时才能得心应手。当然了,必须要提出的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有些本来就被视为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的课程,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这些还是要学生修的。

3结语

语文教师为了迎合时展的趋势,在教育教学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要转变教育理念,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时,要认准实践取向,并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在教育课程内容以及体系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陈然 单位:铜仁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利敏.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12).

[2]林光灵.论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09).

[3]崔国明.刻板与随意: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极端[J].语文教学通讯,2014(Z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