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浅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浅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浅论

摘要: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正式启动,教育一体化和协同发展也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教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工作和调查实际指出了当前高职教师教育能力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了新形势新要求下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能力的内涵;最后为了更好地适应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对高职教师的新要求,从国家政策、学校制度及教师个人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职教师;教育能力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正式启动,教育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社会和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关乎着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高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将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决定了对高职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新的形式和背景之下,高职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河北省的高职教育在北京和天津的影响和融合下,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展望

(一)京津冀背景下的新机遇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吴正宪呼吁“京津冀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不仅在经济、交通等方面要一体化,教育方面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更是迫在眉睫,不能等待。”早在2014年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时即指出:“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推动在京部分高等学校有效迁出,支持有条件的北京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当然人们也意识到,在现时条件下,要实现北京高校最大数量外迁的话,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事实上并不容易。但是,通过合作办学、学科共建、教师交流挂职、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也能开展区域教育合作,在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内,老师异地讲课,一起做课题搞科研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兴建议,应该成立强有力的专门机构,本着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对京津冀地区高校及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运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此同时,作为培养输出服务于经济社会一线的高技能实践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也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也让职业院校以百计的北京不堪重负。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表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职业教育应当全力支持和配合相关要求。北京、天津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一些优质教育资源,要发挥对河北的支持作用,进而支持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结合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也曾建议从以下八个方面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实现一体化:招生制度;学分互认;学籍管理;学生资助;实训基地;数字资源;质量评价;就业平台。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教育协同发展,具体到建议,吴正宪提出要建立京津对口支援河北的有效模式。积极借鉴对口援助经验,通过名校办分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管理干部培训、联合教研、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一体化、实验实训基地共建、校际之间的“手拉手”、名师工作站建设、高校科研机构举办附中附小等方式。可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之下,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将会迎来更多的新机遇,与此同时也会对高职教师提出更多的新要求。

(二)京津冀背景下的新要求

在教育部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指出:通过三年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特别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增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职教教师培养能力。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经费安排;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将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任教情况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兼职教师数按每学年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在有关民族地区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可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之下,将会对高职教师在能力素质方面尤其是实践能力上提出更多的新要求。

二、当前高职教师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高职教师身上普遍存有:对职业教育理念认识和学习不到位,一些办学时间较短的高职院校仍然走不出高职教育是本科教育压缩版的怪圈;对职业所需实际能力培养执行不到位;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条件不到位;信息能力方面学习不到位;教育管理能力方面参与意识不到位;协调合作能力方面社会意识不到位等。与此同时,由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高职教师自身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压力和难题,如:“就业导向”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工作难度;社会偏见对高职教师的职业声望形成不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高职教师的心理负担;教师生涯发展管理制度缺失不利于高职教师终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一些学校高职教师数量不足,流失严重、总体结构不合理。结合工作实际和对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高职教师尤其是河北地区的高职教师在能力发展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高职教师与学生沟通能力存有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严重缺乏。很多教师上完课就走人,与学生沟通不到位,不清楚上课班级学生的生源情况、专业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目标。究其原因,首先是部分高职教师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没有把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其次是一些教师确实是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很难以合理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二)高职教师对职业教育理念的把握不够

目前高职学校在招聘的时候基本上是面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进行招聘,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较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接触的都是基础理论教育,基本上没有接触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还有一些是学校升格之前原中专学校的老教师,他们大多没有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学习,高职教育的理念更新较慢,没有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不能将高职教育的精髓融入到教学中去。

(三)高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缺少实践工作经验是目前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有着高学历却缺乏经历和经验,老教师一般具有双师资质,但学校体制内的双师型教师大多都是考取一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拿在手里,并不具备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能力,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呈正相关的。

(四)高职教师科研水平不高

从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角度分析,师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是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下新建立起来的,还有一些是属于过去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同样也承担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主要角色,但由于高职学校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偏低,进而造成缺少学科带头人,再加上高职教师工作负荷重,课时量大,因为生源素质层次不齐,教学和管理难度加大,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顾及科研,或者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做科研从而影响学校科研水平。还可能与学校对科研重视不到位,科研资金有限等因素有关。

(五)高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

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是在近些年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借机转型或者升格而来,相比有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缺少风清气正的校风、学风和学术之风,另外由于社会大风气“官本位”的影响、考核评价管理体系滞后及工资待遇偏低,一些专业素养很好的教师选择“弃教从政”,热衷于仕途钻研,或经营人际关系,或谋求第二职业去赚钱,一些人过度追求个人收入及优质课教师、年终嘉奖、名师等实惠和光环,忽视教学内功的积累和演练,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个垫底的“副业”。

(六)高职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和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从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的角度来说,教师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加大。近几年,高职院校生源萎缩,一些高职院校不得不调整办学方向和思路。据统计2015年普通高校高考报名人数是40.48万人,比2014年减少1.34万人,是近几年来报名人数最少的一年。自2008年起,河北省连续7年高考报考人数下降,在目前的招生制度和体系之下,减少的生源主要是集中在高职教育这一块,一些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甚至连续几年招不到学生,甚至出现零投档的现象。甚至有一些职业学校已经因为生源而难以为继。有些学校勉强维持但是生源水平良莠不齐,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很大,很多没有接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还有的来自社会上不想继续上班的人员,其中包括带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和谐,近几年也多次报出高职学校校园暴力的恶性事件,这些也提高了高职教师的工作难度,加大了高职教师的心理压力。而高职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和方法,就容易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和严重的职业倦怠。

三、新形势下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内涵

结合对高职教师在能力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知目前高职教师在能力建设和发展方面还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善和学习,提高教师能力建设,尤其是全面发展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服务于经济社会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教育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各种综合能力的总和。从职业角度来说,高职教师是需要专门知识和长期广泛的专业准备的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需要具有专业教育背景并接受专门训练。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成败,还关乎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我认为新形势下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建设至少需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需要与学生、同事、领导、实习企业等不同的对象建立好沟通。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面对的是学生,面对不同的高职生源和教学对象,普高?对口?还是实验班?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需要我们随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职业目标,了解学情,以达到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沟通,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即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技术。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技能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高职教师要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施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准确理解高职教育的定位,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主动关心学生,熟悉学情,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以准确的理念和观点为指导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扎实的教学技能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巧,通过准确恰当的语言和现代教育手段展示给学生。

(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人文素养

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广博的人文素养使得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所谓熟能生巧,熟练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得教师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自我提高和发展。

(四)娴熟的操作示范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能力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职业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实践并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和专业训练。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教师,才能适应时代对高职教师的要求。

(五)一定程度的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

高职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开发能力、通过科研提高教学水平的能力、撰写学术论文、编写教材、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此外,高职教师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格对照《中国师德手册》认真学习,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长远的影响作用。高职教师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要热爱高等职业教育,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特殊的教育资源,高尚的师德能直接影响学风和校风,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对学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求高职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从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高职学校的生源现状及高职教师所面对的具体学情等方面来看,现实情况对高职教师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同时我们也知道国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启动也为我们高职教育带来了更好的展望前景和发展机遇。国家多次强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事,而真正发挥高职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教师的能力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国为兴,必贵师而重傅”,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够乐观,尚不能适应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要想打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前提需要有一流的教师。因而在新背景新形势下加强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尝试在国家、学校、教师自身三个层面开拓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这对于促进高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高职教育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政策方面

1.支持资源共享

新形势下,有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京津冀三地资源协作共享日益紧密,教育资源日益融合。科教推动三地合作共荣的作用日益凸显。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办好三地互融共享的教育体系意义重大。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高职教师可以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互通有无进而提升能力。

2.提高高职教师待遇

客观工作实际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对高职教师的高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与此同时,高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又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无形当中带给高职教师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难度。提高职业教师的待遇,以增强其职业稳定感势在必行。建立良好的职业稳定感是高职教师提升教育相关能力的前提。调查发现,待遇偏低是影响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教师工资收入低、生活艰苦,会造成骨干教师的流失或者普通教师也把精力放在自谋第二职业以赚钱养家上,生源情况复杂,学生难管,心理压力大直接造成了青年教师辞职离岗,这给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带来很大的困难,经济收入虽然不是引起师资队伍不稳定的第一原因,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3.从政策上营造培养高职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良好氛围

目前高职教师在教育能力上突出的缺失就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我认为这与国家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知道,所有的高校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上都是一样的,主要靠科研量化指标,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高职教师的师资特点,并没有对高职教师实践能力做特殊重视和强调,现有政策体制下,高职教师没有实践能力只要科研达标依然可以参评教授。因而,国家政策职能部门应该结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特色考虑单独设立职业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比如把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作为职称的评审条件之一,促进教师重视实践,参与实践,具备真正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学校管理方面

1.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除了要满足教师基本能力水平的构建,还应凸显实践能力。实践技能应该作为高职院校选聘教师时重点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也要衡量其服务地方和行业的经验情况。可针对来源及层次不同的教师,采用校企合作、教企轮岗等方式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双师队伍,加强高职教师能力建设。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适应高职教育职业性的需要,通过制度规范和激励措施促使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努力完成由“学科型知识结构”向“技能型知识结构”的转变。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实践,并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由“传授理论性教学”向“传授技能型教学”的转变,随时更新知识结构,积极提升双师素质,动态发展地去适应职业和工作的要求。鼓励教师进修考取实践性更强的专业学位。还可以考虑从工厂和企业聘请有经验的技师为学校的实践课教师,以弥补专任教师的不足。

2.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重视教师进修和培训

教师参加相关职业领域的培训是教师职业化的重要途径,支持教师参加相应培训和通过行业特许资格证书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和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学校方面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对教师的使用和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处理好工作和个人进修的关系,既保证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需要,又要促进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

3.学校要健全人事管理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机制不健全,不仅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也会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人事部门要合理优化人力资源,使得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力。人事制度要公开透明,不同的教学和管理岗位可通过公开竞聘上岗。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建议学校要科学地设计绩效考核的指标,同时,从多维度来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采取措施激发教师成长的主观愿望

根据心理学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求发展的愿望,渴望不同程度的自我实现。学校从管理的体制和激励的制度上要设法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和积极主动性,这样教师在投入到理论和技能的提升时会更加努力,面对学生工作时会更加勤奋。

5.学校考虑多种渠道招聘和引进人才

考虑多方面引进人才,包括专兼结合,可通过聘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授予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等形式多渠道重视人才、引进人才,打破单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专业建设和学院发展中考虑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才资源的价值。

(三)教师个人方面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是一个需要自身终身学习的职业。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用心积累和锻炼。积极参加学习和培训,注重自身知识修养,提高教师知识面,铺砌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人文基础,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夯实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2.重视政策文件和理念精神的学习

及时学习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随时更新职业教育的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正是来源于积极地学习和吸收新思想。

3.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以“为人师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分清什么样的事情是教师可以做的,什么样的事情是教师不能做的,打造德高望重的高职教师形象。

4.重视实践技能的提高

深入生产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在企业现场观摩、学习、讨论、实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注重一线技能培养,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5.寓情于教

我认为教师能够寓情于教本身就是一种技巧和教育能力,带着情感去工作、去面对学生、去面对高职教师这份职业,有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富于情感的语言可以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富于情感的教育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当前影响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及教育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新形势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启动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多的机会,相信随着政策的更新和评价体制的不断完善,高职教师发展的道路将更加畅通,高职教师的教育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爱教育、爱学生也会成为广大高职教师永远不变的定位和动力。

作者:冯丽 何艳成 闵廷维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丰宁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夏洪波.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吉雪峰.新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

【3】解艳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人才需求为视角[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

【4】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M].北京:教育学科学出版社,2005.

【5】邹松建.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6】李亮亮.高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建设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5,(5):74-76.

【7】杨晓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探析——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D].暨南大学,2008.

【8】陈凤琴.高职教师职业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13,(S1).

【9】何明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10】刘欣,倪江涛.职业教育: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先行军[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09-10.

【11】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1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职成[2015]9号文件.

【13】高丽芳,毛玖学.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及培养途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