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提要]
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是在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研究的基础上,为实现一省教育科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借助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适用于全省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它的建立加强了高师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最好地彰显了其自身优势与特色,是在我国当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环境下对高师院校的必然要求。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构建涉及到技术、资源、服务、管理、教育和保障等多方因素。结合目前共享现状,充分考虑教师教育资源的质量、技术、管理及保障水平,进而勾勒出构建省域教师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之结构或理论框架,并据此思考,提出解决与建设障碍有关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教师教育;师范院校图书馆
[基金项目]
南昌师范学院专项研究立项课题“教师教育信息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研究”(2009文)
一、理论背景
(一)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提出
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简称CTEIC)的概念是由哈尔滨师大图书馆副馆长方敏在2008年的一篇科研论文中首次提出,其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的主旨为实现教育科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服务于中国的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它的提出符合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的资源特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它的建立加强了高师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最好地彰显了其自身优势与特色,是在我国当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环境下对高师院校的必然要求。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是在CTEIC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适用于全省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它可以为全省的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提供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对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探索研究,不仅可以为地市、县(区)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可以为CTEIC的建立积累经验,从而最终建设成国家、省、地市、县(区)四级终身教育资源中心,实现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通常为教育部、机构教师或科研工作者,他们未能较好地契合每所高校的特色优势,联合建设方面各高校的力量发挥也不够。因此,高师院校图书馆齐心构建“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顺应了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权威化趋势,有助于国内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高水平信息资源中心的构建。它的建立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鉴于构建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重要实践意义,2009年“师范院校图书馆联合构建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机制研究”问题被批准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助项目,开启了对以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为先行试点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论研究。此外,为支撑各省高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改变各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分布不均且又重复浪费等现象,各省各类型数字图书馆联盟在全球图书馆联盟发展大浪潮环境下相继应运而生。它们的开发和应用均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当前作为承载教育信息资源实体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构建方案尚处于摸索时期。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速度不一等国情导致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失衡。同时,省域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的认定将会直接牵涉到一省范围内教师教育学科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利用。因此,我们亟待找到一种符合国情及各地实际情况的教育信息组织方式,在此形势下组建地方性,尤其是省域范围内教育资源中心就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2.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师院校的快速发展使现有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首先,近年来高校的合并、升格、扩招以及学科范围的拓展、综合性的增强,必然造成各高师院校信息需求范围拓展、需求层次渐长、需求量剧增以及学科扩展的情形,由此给图书馆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和挑战。同时高师院校大量引进各专业硕、博研究生等高端人才以及在校教师学历的不断提高,使这些既要从事各自专业教学工作,又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对学校图书馆能否为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支持提出了新要求;其次,高等师范院校图书馆资源建设途径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购置的图书资料缺乏具有鲜明职业指向性和操作性,未能很好地跟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职教师的不断引入,致图书馆在信息的选择方面做出新的反应;再次,图书馆自动化条件和设备也严重制约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设施管理工作亟待加强。随着高师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地位与重要性的突显,以及教师教育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特点决定了在职教师将不断走进高师院校参与培训。因此,总体上来说,不管是在校生、在职培训教师还是参与函授的学员,他们今后都将更加依赖图书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将得以不断提高。据此可知,庞大的信息需求对高师院校图书馆的综合信息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从高师院校文献资源特色与需求出发,构设区域性、尤其省域范围内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去缓解该区域高师院校信息需求的供需矛盾,从而有助于区域内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向前发展。
二、高师院校图书馆联合构建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是指以一省师范院校图书馆为主体,遵照一致认可的合同与协议,并参照统一的工作程序及技术标准,通过一定的资源信息传递结构,为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而联合起来构建的一个执行多个协作功能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文献资源综合体,为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联盟形式。
(一)必要性
1.国家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事业的同时,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的师范院校约为普通高校的十分之一,这些师范院校包括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师范大学、师范学院以及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它们肩负着为普通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艰巨任务,乃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场所。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对师范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愈发可见,尤其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特别强调:“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其中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其中的当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资源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等,给师范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高师图书馆为契合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并成为其办学主要特色而提出了围绕“教师教育”特色建设具有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并与一省范围内的其它师范院校共同打造支撑整个系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资源服务平台,进而强化为教师教育服务的内涵,主动深入开展多渠道、深层次的全方位服务。
2.高师院校办学特色的特殊性要求建立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师范教育被教师教育取而代之,并朝着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发展,教师教育观也发展为终身教育观和大教育观。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结合,致教师教育表现为专业、一体、系统和终身化的师资培训及培养过程。随着理念的深入和师范院校转变为教师教育特色大学的发展态势,作为高师院校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则应及时更新观念、调整策略适应本校办学方向;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调整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模式;充实馆藏资源,加强信息建设;提高馆员素质,应对新形势需要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高师院校办学特色的时代新要求。
3.教师教育环境的历史趋势要求建立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首先,配合教育部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需要建立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是一个为全国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计划。目的是在教育部的直接推动下,由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和其他教师培养、培训机构自愿组织起来的,共同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举办大规模高水平培训的联合体。它的核心是人网、天网、地网的融合交汇,使各层次、各地区教师能通过该计划共享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整体上提高综合素质。教师网联计划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契合师范院校图书馆资源特色与优势构建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不仅丰富了教师网联计划之理论体系,还从信息资源与技术层面上为该计划的全范围大力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次,教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需要建立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一方面教师在主客观方面对继续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强烈的教师教育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发展水平受制于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严重获取不足。同时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优化从不同方面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切对构建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提出了新要求。结合高师院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优势构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可以在资源方面为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以满足教师教育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4.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共建共知共享教育资源的要求需要各高师院校联合构建教师教育信息中心
高师院校的信息资源需求普遍存在信息需求范围广,信息需求量不均的现象。同一区域内的高校,有些花费大量经费,利用率却不高;而另一些则因受限于经费,未能收藏所需教学科研文献而无法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同时,在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上,自我保障、重复建设、分散发展的状况仍为各高校基本常态且尤为严重。它非但不能有效解决信息资源供求矛盾,反而促使教育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区域高师院校信息资源无法优化及共享、信息资源投资效益不高的现象。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建立,可改变以往的弊端,实现一定区域内高师院校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化发展,有效扩充信息资源获取范围,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实现省域范围内高师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并通过各类信息服务,为同一领域内高校及以外的更多用户服务,进而为某一区域高师院校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坚强后盾,最大限度地提升省域范围内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可行性
1.全球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发展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建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构建顺应了当前图书馆联盟大发展这一潮流趋势。一方面,尽管国外未必有侧重于省域范围内且针对高师院校而建立的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建设成功范例,但是它们发展的基本模式,还是为省域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建立给予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图书馆联盟的迅速崛起,带动经济发达地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积极建立等,都能很好地为探索本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模式提供借鉴之处。
2.高师院校丰富的教师教育理论资源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高师图书馆作为一所师范院校的信息中心和资源集散地,在为教师教育服务过程中,立足特色,有针对地进行资源建设,优势收藏和整理本校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专有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汇聚省域高师院校教育教学理论,形成一省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同时,高师图书馆丰富的教师培养服务工作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此外,从文献资源角度上看,尽管每所师范院校图书馆馆藏侧重点存在一定差异,且资源分散,自我保障不力等,但通过对这些师范教育中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一个教师教育的文献主体,进而构成相对完善的教师教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3.高师院校各图书馆的技术优势及协作尝试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构建创造了有利条件。
伴随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具有强大数据筛选、收集、整理、加工等能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于各馆应运而生,独立数字化加工中心或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中心相继建立,说明了各校各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均有着管理经验丰富、组织力强且技术娴熟的工作人员队伍。他们的技术优势及协作尝试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三、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构建方案
(一)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建设目标
省域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构建总目标应该是营造良好从事教育、教学及科研信息环境,实现省域范围内教师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促进全省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体建设目标是与国内外高品质数字资源库群接轨,以一省师范院校的图书馆为主体,综合大学积极参与,通过特有的信息传递结构与一致认可的合同与协议建立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省级教师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综合体,执行所有可合作的各大项目,进而形成一个专业覆盖面齐全、优势互补、结构优化且管理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面向全省的教师教育文献收藏体系和信息化文献传递服务中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与决策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教师教育文献信息保障及服务,同时引领着高师图书馆朝着信息化与特色化方向发展。
(二)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体系结构
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构建的终极目标是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资源用户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它的体系建设是将信息技术与一省范围内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科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应用的系统化工程,涉及到技术、资源、服务、管理、教育和保障等多方因素。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体系包含信息需求、共享平台建设、教师教育资源建设、服务机制、保障机制以及数据库建设等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及其相互间作用的分析,并结合目前共享现状,充分考虑教师教育资源的质量、技术、管理及保障水平,从而勾勒出构建省域教师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之结构或理论框架。
1.共享平台建设
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依托昌北高校联盟、江西省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及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理念,以拥有统一技术标准的开放平台为基础,以省域校际合作为主要形式,将省域范围内分散且独立的各师范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资源以联盟形式相互融合并提供资源共享管理与服务。建立一个融合各级各类教师教育资源与系统的门户平台,以统一的用户界面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呈现给师生用户,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通过登录一站式访问入口,即可实现中心具体内容的全面展现,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变得异常简化和方便。由此可见,充分整合与利用资源,构架一个拥有教师教育特色且内容完备的学科数字资源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中心门户平台大致可包括如下模块:用户管理:包含用户注册、增添、修改和删除用户信息等。资源资讯:主要有与全球教师教育相关的最新政策、资讯及相关网页等内容。资源中心:这是信息中心主要模块。涵括教师教育学科的馆内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免费网上资源、教育学院的特色资源等的教师教育文献资源库,涉及有教学资源、课件制作方法及教育教学理论等;以教师教育为主题的教师教育视频资源库,如名师讲座、示范课、基础教育素材、记录片、影视剧等等;还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教育资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网站、各省教育厅网站以及当地教育信息网等。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招生简章与教学计划、教师培训相关信息和课程等。教师教育:此模块为省域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文献信息中心特色模块。可借助Internet直接链接到该中心主页。学科导航:为使用户从海量的资源中快速获取自己所需资源,学科导航模块应设立资源数据库动态链接与资源检索导航服务平台。科研信息:包括期刊简介、课题申请、投稿指南、科研写作以及文献检索帮助等。记录跟踪:跟踪记录师生学习笔记、参与交流、站内短信及学习分析与统计等用户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实现从信息咨询到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交流园地:为实现双向互动,结合用户需求而设置,实现实时获取用户反馈信息,并以此优化其工作。成功的范例有如E-learning和Mooc等。个性化服务模块:应设计有网上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网络在线教学系统、网上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学习环境以及信息指导服务、网上馆际互借、网上信息导航、网上文献预订及文献传递等服务内容,并能根据记录跟踪内容提供针对性明显的个性化信息推荐或者推送等服务。以目前实际情况,构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资源需花费大量时间,可采取有计划分步骤且边实践边摸索的探索策略,竭尽所能地满足师生对教师教育的信息资源需求。
2.教师教育资源建设
高品质教师教育资源为培养高素质教师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可以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为依托,通过对共享机制与数字化资源流通的建立,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资源建设为方向,以知识点构筑的知识管理组织方式方法管理资源库,以主题资源取代分散资源为结构,以教师教育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应资源管理策略,打造一个既有通用学习资源,又有本地特色类的资源学习系统。作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其资源建设的来源方式通常为共享、购买与自建三者合而为一方式。一方面其教师教育资源建设策略应采取内、外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打造校内教师教育资源,加强教师教育专业群、课程群、教材群以及教学团队建设。先整合好本馆馆藏资源,适时自购一些权威性强且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相关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自建本馆特色数据库并学会有效获取网上公共教师教育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密切配合各高师院校附属学校,适时跟进服务,为之配备相应有关图书资源;另一方面可积极拓展校外教师教育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并加强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通过内、外相结合的得力举措,学校教师教育资源构成将更趋合理,效益也将更加突显。此外,为实现资源建设从存放一些已开发好的课件、案例等静止的资源库发展到动态的流资源,须将动态与开放理念应用于教育资源建设,通过激励师生把自己的课件与作品等教学经验和学习成果及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资源充实到资源库中,进而建成拥有个性化的、动态的和校本特色的校园网资源。关于资源的优化整合,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在教育资源建设的总体上应统筹考虑建立教师教育资源目录索引中心。同时,各师范院校通过分工定向制作、收集、购置某专业或某类教师教育资源,使区域内教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动态采集、资源目录集中、分步存储、高速资源缓存、异构数据互换。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网站通过建立教师教育信息资源目录索引中心,将下属网站教师教育资源的描述信息集中并同步更新。在此基础上,利用本区域各师范院校的网站,建立分布式教师教育资源网站,从而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3.服务机制建设
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应当有着浓郁的终身学习氛围,具有功能多样、受众广泛的鲜明特质,同时能提供高质共享的特色教育资源,以此实现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利用率。中心实施一库一网N平台策略推动其运营机制,辅之以学科群网站方式作前台,数据库存储资源系统式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体系结构作后台,多渠道和多层次并举扩充资源共享服务范畴,突显其个性化服务模式,充分体现出面向服务的管理方式,确保各类科研与学习成果的应用、积累及转换的实现。
4.保障机制建设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确保中心长效、稳定运行的根本。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基于共享的理念,以全方位的保障机制作为后盾,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及体制。建成后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其管理的重要性益发突显。因为只有拥有了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才能保障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信息中心组织机构的设立要明确其隶属关系和经费、机构、人员、硬件设施等相关资源配置以及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与工作细责,并做到精简高效、权责分明。具体如下:第一,指定专人分别负责资源库管理的各项工作。如系统管理员负责掌控整个资源库,包括对资源库系统和用户审核注册权进行初始化和实施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资源审核员则承担审核和管理相应学科资源的工作;教师分管某一特定学科资源的浏览查询、使用上传和审核工作;学生则可以充分享受对资源进行上传下载和浏览查询等服务功能。第二,建立一套健全的、统一的规范及技术标准以保障资源库的正常有序运作。主要包括有计算机操作管理、网络平台使用和设备维修保养以及计算机软件配置、教学软件和工具软件使用保管制度等等。其次,要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各类资源进行筛选及评估。众所周知,教育信息资源最大的特点是浩瀚无序,信源纵横交错,多且分散。教师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收集的渠道有人网、天网、地网和校园网等,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筛选处理必理须以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针对性和便捷性为资源评估标准进行筛选和评估,然后再对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管理,最终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内容的组织处理、信息资源存贮以及信息资源交流的有序化。再次,寻求多方资助,保障资金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方面,为保障省域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长效可持续发展,须以足够的经费作坚强后盾,以满足中心建立、网络资源建设的及数据库开发的需要。经费投入上,中心资源库的建设由省教育厅主导下的中心管理委员会主办,在资金上可与其它各部门协调与分担,努力探索多渠道动作方式筹集资金,共同管理建设资源库。总之,建设信息中心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考虑到文献资源建设的长期性,因此资金的投入也需作长期安排。将一省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管理、服务及平台有机地、紧密地与现实需求相融合,来保障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实现。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为信息中心带来更为丰富翔实的教师教育资源库。
5.争取学校、教育部门及政府力量的支持
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创建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同时它受限于政策、人力、资金、技术等因素。因此政府的各项服务政策、资源使用政策及管理政策等能给予中心实体的创建和管理强有力支撑及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分割等诸多弊端,直接导致各图书馆间协调不力,由此可见,要实现信息中心的顺利构建,除建立合作机制,制定合作协议,以明确各图书馆合作的权利义务和宗旨目标外,还必须争取学校、教育部门及政府的行政力量的有力支持,以政策、资金、协作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作为运行保障机制。
四、理论思考
基于先进的终身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优势,实现从信息咨询到信息推送服务、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积极地为教学提供更为及时丰富、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适用教师信息中心的全套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方案以及整合型分布教师教育资源库建设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研究,提出构建省域高师院校图书馆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一些与建设障碍有关的具体建议。
(一)采取设立教育厅主导下的独立部门分阶段构建服务策略
为克服联合共建数字化资源时在相关资源的建设费用及知识产权限制方面等服务障碍因素,充分调动省域各师范院校图书馆的积极性,借助政府主导力量充分做好有关协调工作。在教育厅主导下设立由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管理中心及文献中心构成的组织机构共建共享师范院校图书馆资源,并由其独立部门承担组织策划与执行图书馆间共建共享相关事宜,以此保障教师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这些政府独立部门的成员组成可以由各校图书馆馆长及主管该项工作的副校长、教育局、教育厅、高校图工委等担任。此外,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鉴于高师院校图书馆在省域的分布以及教师目前的需求情况,中心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取有计划按步骤、边实践边探索之策略开展基本服务,进而逐步完成其它一切构建工作。
(二)设立专人联系制度保障服务
因学校图书馆与教师分别隶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而对其行为无法完全约束,从而易导致服务对象道德风险的出现。为此,构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时,有必要指定专人负责,并争取与地方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建立一种长期稳定联系。该专属负责人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学校和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生师之间的工作,真正起到一个桥梁纽带作用。唯有中心双方关系稳定,方可确保中心朝着长效健康发展。
(三)大力宣传培训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
在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推广起步阶段,受教师本身信息素养所限,需安排有关的参考咨询和信息技术类培训等服务,积极引导并激发师生的资源需求,努力拓展师生的信息获取技能。同时,为能更好地解决师生在信息需求的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图书馆可适当调整相应的服务形式及服务时间,如为方便教师实地利用图书馆,可延长寒暑假图书馆开放时间及借还书时间等;另一方面为突破教师获取服务的域条件制还可进行远程访问和数字资源文献传递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大力振兴教育事业的历史趋势下,构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可以整合高师院校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高师院校服务各级各类教师的功能。同时我们还须明白构建省域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信息中心是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该项目的建设理当由政府做主导,以政策支持作后盾,辅之以图书馆运作为基础,最终的关键是实现领导部门、图书馆与教师间彼此的高效沟通与通力协作。
作者:徐丽琴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技术部
[参考文献]
[1]方敏.构建“教师教育信息中心”发挥师范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资源优势[J].图书馆建设,2008,(5).
[2]张艳芳,申宝明,李香珍,方敏.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构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
[3]赵捷.师范院校图书馆为“教师教育”服务探索实践与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3,(11).
[4]赵骥.省域社科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方案探讨[J].情报杂志,2007,(10).
[5]郭玲.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6]何茂勋,郑开玲.内外结合,加强地方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资源建设[J].高教论坛,2011,(6).
[7]刘然,余慧娟.教师网联计划[J].人民教育,2003,(20).
[8]方敏.中国教师教育信息中心的构建障碍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
[9]杨薇薇,黄伟琳,熊才平.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的比较研究———校校建库与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的比较[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10]马德芳.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