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双语教师教育能力提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青年双语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青年双语教师教育能力提升

摘要

近些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得到极大推广。高职教育体系是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语教育模式的推行有利于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汉语言水平。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的关键,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对教育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内蒙古高职院校青年双语教师教育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关于提高青年双语教师教育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青年双语教师;教育能力;提高途径

随着人才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大力支持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并通过各项政策鼓励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1]。通过努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取得不少成绩[2-3]:<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个地区逐渐设立民族小学、中学、大学并逐渐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逐年升高,少数民族文盲率逐渐下降。<二>办学形式和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不同地区考虑到自身特殊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例如考虑到偏远地区农牧民子女上学不方便,开展寄宿制学校;考虑实际情况,为提高少数民族年轻人就业能力,设立技工学校。<三>少数民族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国家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待遇,鼓励年轻人去边远地区从事教育事业,现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特色,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落后和发达沿海地区交流不便的等现状,逐渐推行中文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字教育的“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是指学校和教师使用两种语言和文字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模式。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特指学校和教师使用汉语和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字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是开展双语教育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普通高等教育针对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院校则着重培养具有大学文化知识水平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职业型人才。高职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无可争议的促进作用。首先,高职教育可以普及全民教育,提高民族地区群众基本素质。其次,高职教育开展的技术教育专业往往是针对该地区的实际需要,因此可以提高本地区就业率和技术储备。再次,高职教育可以提振经济形势,解决当地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就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而双语教育的关键是青年教师的双语教育水平[4-5]。双语教师是指拥有一种专业教学技能,并且同时可以流利地使用一门外语进行该专业教学的教师。在内蒙地区双语教师主要是指蒙古语结合汉语进行教学的教育人员[6-7]。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教学任务:教授一种专业科目或者技能科目,诸如数学、物理、电焊等;通过使用外语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强调专业能力,其次是掌握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双语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一>良好的业务功底;<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三>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四>具备一定水平言语沟通的技巧;<五>具有良好的外语知识。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实现的纽带,双语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能力和综合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

一、少数民族地区青年教师双语教育能力的现状

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双语教育建设形成双层双语教育模式,第一层次为以蒙古语言文字为主,结合汉语言文字为辅的教育方式,第二层次为汉语言文字结合蒙古语言文字教学的方式。自治区妥善地逐步地开展民族双语教育[8-10],在保护和繁荣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加强汉语教育,提高民族地区与内地交流程度。内蒙古双语教育形成了涵盖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的系列教育体系。据统计,幼儿教育学校175所,小学教育学校350所,中学阶段教育机构上百所,大学教育机构几十所,双语教育通过一级和二级教育模式得到极大地推广。由表一可知,虽然自治区推广双语教育取得了极大地成绩,但是在高职教育领域双语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双语授课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低于高职教师平均学历合格率,不过存在合格率低于上一年度的情况,说明自治区引进的从业教师水平学历较低,并且研究生学历教师比重极低。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语教师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差,条件相对薄弱,从表一数据可知,高职院校双语教师队伍极不稳定,随着未来高职院校入学人数的增加,双语教师数量可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分布不均匀,偏远地区和艰苦地区教师人数严重不足,2014年度双语教师合格率比2013年度教师合格率下降3.53%的百分点,由此说明这些地区吸收了一些不具备条件和教学能力的人到教师队伍里,因此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下降。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差、居住环境不佳,经济薄弱,优秀的青年人才在就业时,不会将此类地区作为第一选择,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对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方面,师范类院校、政府部门以及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配合[11]。师范类院校培养学生往往过于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个人的综合性素质的培养。政府部门在师资管理和引入上政策过于宏观,存在人才引进专业不对口的情况。高职院校需要的是拥有一定专业水平、良好的汉语能力、较高的沟通能力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再次,目前,教学业务实践水平较低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主要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接力者。这是一种创造性、能动性极强的职业,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将会对学校教育水平和办学成果起决定性作用。2000年后,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校人数井喷式增加。然后,学校的师资力量等软实力远远跟不上学校的硬件发展,集中体现在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偏弱。教师教学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教师水平和能力较低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制约瓶颈。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社会经验和教学经验较少,缺乏相关的实践经历,教学风格普遍偏向“理论强,实践差”,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培训,强化教师培养“重理论,抓技能”的教学风格[12-13]。

三、提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展特色双语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科学的教育方式。这项事业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目前来看,内蒙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存在着双语教学能力不强、业务基础能力弱、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青年双语教师的素质能力培养刻不容缓,教师的培养应从多个角度入手。

(一)高等师范院校在对双语教师进行培养时,应转变教学理念,从粗放的数量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过渡为对口型质量型人才培养模式。

尤其是要针对加强师范学生汉语授课能力的培养,设立针对性教学课程,强化师范生授课能力的培训。学生教育和培养要做到针对地方特色和地方需求,有的放矢高效精准培养实用型高对接型人才。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教育薄弱地区和稀缺专业的倾斜性和投入力度,通过相关政策,迅速为各盟市培养出优秀的实用型双语人才。

(二)在内蒙古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双语教师的比重相对较低。

为了迅速解决这种不利被动局面,政府和教育部门应作出政策倾斜,鼓励思想觉悟高、品德优秀、文化程度好的少数民族青年投身家乡教育建设。并通过降低高校录取分数、减免学费、为优秀毕业生安排教职工作等实际政策推动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三)目前高职院校双语教师队伍存在学历层次不齐的局面。

为改变这种局面,教育部门应加强双语教师的在职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代培、联培、委培和讲座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在职教育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在职本科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优化双语教师学历组成。

(四)强化考核测评机制。

高职院校应定期、计划性地组织对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进行考核和评测。对于评测结果不及格不能胜任双语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动;对评测结果及格的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进修,继续提高个人水平;评测结果良好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和一定程度的物质奖励[14]。

(五)通过切实行动提高双语教师的社会地位。

受社会不良氛围影响,许多教师仅仅将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缺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荣辱心、责任感以及为民族教育做贡献的决心。因此,政府和社会要提高民众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和双语教师的认知,为双语教师从业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行业的荣誉感。政府和教育部门通过相关政策提高教师物质待遇,进行精神层面鼓励和物质层面奖励的双重激励模式。

(六)创造汉族教师和双语教师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高职院校应合理调整各教学科室的汉族教师和双语教师的人员构成。通过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力争提高双语教师的汉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语教育事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不但有利国家稳定、民族地区团结繁荣,而且有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目前,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双语教师队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低、人才单一、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本文从政府、社会、教育机构、个人四个层面提出六条措施建议,加强对青年双语教师的培养,迅速提高双语教师的能力,是高职院校加强双语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更是高职教育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者:娜荷雅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文献参考】

[1]植文选.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探讨[J].大家,2012,(03):230-230.

[2]王振本.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1.

[3]苏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1):1-6.

[4]戴庆厦,关辛秋.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01):112-115.

[5]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07,01期(01).

[6]张培.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3):121-127.

[7]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第4期(04):20-26.

[3]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第4期(04):66-72.

[9]迟荣.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81-82.

[10]金世红.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与应对措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44-45.

[12]阙红艳.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校企合作策略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2):1-4.

[13]楼蔚松.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现代企业文化,2010,第3期(3):182-183.

[14]王壮坤.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5,第20期(20):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