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策略

一、评价概述

评价是对人或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依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资料,对评价对象的质量、水平、效益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所反映的是评价对象的若干属性及其对人的需要的意义。它不同于科学认识,没有科学的严谨,但以科学认识为基础和前提。评价的基本特征有:①评价对象是可能产生价值效果的人或事物;②评价依据的价值标准具有社会性;③评价对象的属性具有系统性;④评价是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的统一;⑤评价既要用实验、调查、观察的方法获取客观资料,又要用推理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做出判断。评价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及其特点

1.中小学教师。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他们是一群极为特殊的群体。根据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因为研究条件的限制和本文研究的应用,本文所称中小学教师仅代表普通中小学教师。

2.教育科学研究及其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索教育问题,探求教育真理,以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两大领域:一是教育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具有以下新的特点:第一,重视教育实践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思辨阶段、经验总结阶段和科学实验阶段。对教育科学研究来说,这三个阶段都是不可少的、互相补充的。然而,开展教育实验研究,则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当代世界各国重大教育改革,大多以实验研究为先导,如重庆推行的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项目。第二,教育科学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同其他学科发展一样,教育科学也走着一条即分化又综合的路子。教育科学在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伦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渗透、交叉中,研究范围不断扩大,陆续产生了一些新的分支和门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第三,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长期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基本上是运用定性分析,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广泛地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用教育统计和心理统计等工具,逐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第四,整个教育科学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落后于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教育科学研究,主要解决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目前教育理论相对贫乏,与实际有某种程度的脱节。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研究工作中较薄弱的一环,还远远赶不上客观发展的需要,要努力、深入地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根据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主要为了认识客观世界,生产新的理论知识;后者则主要面向改造世界,生产新的应用知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应以应用研究为主,根据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内容、性质与特点,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总结教育实践经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新课程改革把教育科学研究提到了显著的位置,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加快和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评价维度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评价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为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是揭示教育现象本质规律的实践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的方法还有:教育观察法、教育统计法、教育实验法以及调查法、历史法。科学实验和辩证思维是研究中的两大武器,使教育科学研究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较好地结合起来。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它在分析和论述教育问题时,根据“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过程规律,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做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并进一步指导教育实践。所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是以实践研究为依托,以应用研究为主。为更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我们将其评价维度划分为以下两大方面。

1.过程性评价。

过程评价是指以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是从教育活动中发现新真理,解决新问题或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认识过程。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过程,是一种预先确定目的、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和方法的认识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由几个阶段构成:①准备阶段。这是教育科学研究正式展开前的一个阶段,但又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准备阶段的重要性随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增加。准备包括理论准备、物质准备和工作计划准备。首先,规定研究项目;其次,进行研究设计。②实施阶段。把研究计划变为实际活动,中心任务的保证质量。这一阶段包括收集、获取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分析科学事实或已有理论,形成新的科学事实;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③总结、评定阶段。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未来。研究阶段的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在实际研究中,每一阶段之间未必有明确的分界线,有些阶段可能相互交叉,有些阶段也可能被省略或合并,并没有唯一的标准模式,需要根据实际的研究而定。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我们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评价指标拟定为:①提出问题,即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科学的假设。研究目标是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在众多待选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有目标研究就有了方向。科学假设是我们对如何解决问题的一种推理性设计,科学的假设能增强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这项指标主要考察研究者对问题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提炼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重。②有详尽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我们研究实施的保证,是研究实施的规划设计蓝图,只有通过详尽的方案设计,我们才能明确研究对象、范围、内容,明确研究重点和取样范围,才能保障研究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项指标主要考察研究者对研究本身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对研究常识的了解和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③实践研究。教育科学研究通常都是通过实践、通过实验来完成的。一个好的实验,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明确哪些因素是自变量,哪些因素是因变量,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消除偶然因子的影响,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这项指标主要考察研究者对教育一般规律的认识和应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应用。④事实和数据真实可靠。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作为结论的依据,经过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总结出来,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为此,搜集数据和事实一定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系统的而不是偶然的,因此要对事实和数据进行核实,慎重做结论。这项指标主要考察的是研究者的数理统计知识的应用。⑤把科研成果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任何一个经过实验所得出的最新结论不是终结,必须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定其普遍意义。由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粗放性,更应通过实践来多次检验,否则不能推广。这项指标主要考察研究者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指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形式通常是程序性的、非物质性的,具体表现为学术著作、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录音录像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价值评价指标包括:①创新性。包括:创建新理论、新学说、新方法,对已有理论、学说方法做出新的发展、新的解释、新的修正、补充,以及拓宽应用领域等。②科学性。包括:数据资料的可靠性、推理的逻辑性、结构的严谨性、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准确性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包括:①影响的广泛性。包括:发表报刊的级别,出版专著的数量,交流的学术会议级别,人数以及被引用的次数和文字数量等。②推广应用的范围包括:在全国、全省、一个地区、一个县市、一个学校范围和实际推广作用的人数。实际效果包括: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理论、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作用、明显作用、作用一般等。此外,成果的语言准确、文字规范、表述确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合乎逻辑也应是评价科研成果的指标。虽然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广大中小学校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迟迟不见起色,即使少部分勇往直前,也是举步维艰。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评价应当以鼓励为主,注重过程评价,以结果评价为辅,采用过程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思路和策略

作者:叶洪平 卢晓江 单位:重庆市江津师范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