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技术具有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的价值。依据200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可分解为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及社会责任四个层面的子能力。通过自制问卷与调查,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的总体能力、各层面的子能力具有强弱之分,尤其体现在总能力偏低、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不够、应用与创新层面能力薄弱等方面。因此,我们需从经费投入、宣传与教育、科学研究、学习与培训等途径着手,完善教育技术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发展教师将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发展策略
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还是微观层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普遍应用的重要性,更充分强调了教育技术之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的价值所在,认为“可通过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1]。这表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将之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名合格人民教师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结构的讨论上,而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研究则相对薄弱,尤其是教育技术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或过程的能力情况研究则更为缺乏。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从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阐释
讨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实际上就是讨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能力,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个体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层面的总体素质。当然,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心理学层面的概念,指的是“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2]。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就是指教师如何将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学者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应该具备的为提高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所应用的教育技术能力”。但是,上述定义是一种总结式的阐述,未能深入理解“能力”的内涵。因此,我们需要对此概念进行解构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给出如下定义: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为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需要的教育技术方面的素质总和,包括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及社会责任四个层面的指标,具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功能,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水平处于何种状态?存在什么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取J市Y小学作为样本学校,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6个年段抽取共55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问卷发放55份,收回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94.5%。其中,男性14人(占26.7%),女性38人(占73.3%);5年以下教龄的有17人(占33.3%),5~10年教龄的有21人(占40%),10年以上教龄的有14人(占26.7%);专科以下学历的为3人(占6.7%),大专学历9人(占16.7%),本科学历为35人(占66.7%),硕士学历5人(占9.9%);初级职称教师7人(占13.3%),中级职称教师17人(33.3%),高级职称教师28人(53.4%)。问卷回收后,我们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的均值比较与排序以及频数分析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的内容与问卷设计
调查的主题是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情况。根据前文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内涵的解构式分析,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大维度,即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层面、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层面、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层面以及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层面。问卷设计也依据该四个层面进行了问题陈列,每层5个问题,共2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采取里克特5级量表的形式进行排布(从很符合到很不符合)。赋值方法采取正向赋值的形式,即很符合-5分,符合-4分,一般-3分,不符合-2分,很不符合-1分。根据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本问卷的内在信度较高(Cranbach'sα系数为0.876),问卷的KMO值为0.844。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总体水平
从问卷的统计数据来看,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四个维度(共20题,满分100分)总得分Tota=l3764.8,平均得分Means=72.4,标准差S.D.=6.2712,最大值92,最小值为58,众数为71,中数为73。大部分教师得分在60~80分段,占有效百分比的67.6%,另外是80~90分段的教师,占有效百分比为23.2%。小于60分的有8.4%的教师,高于90分以上的只有0.8%的教师。这表明良好以上(80分以上)的教师约占有效百分比24%,不到三分之一。可见,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状态。
2.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层面的能力
在这个层面的能力调查中,问卷设置了5个具体的问题,分别涵盖对教育技术重要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态度及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意识等内容。据调查数据显示,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层面能力的得分均值M=14.9764,处于较弱的状态。其中,教师对教育技术的各种意识也存在强弱之分。相对而言,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最好(题1均值M=3.4351,S.D.=1.2712),对教育技术应用性的认识水平排在第二(题2均值M=3.2249,S.D.=1.1734),而对教育技术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水平处于最弱状态(题3均值M=2.5588,S.D.=1.2186)。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层面的能力仍需大力提高。其中,最为要紧的是要加紧培养教师对教育技术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与态度。
3.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使用教学仪器技能与基本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层面的教育技术能力最高(M=18.2265),表明教师们掌握了较好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同时,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领域中,他们又存在着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排序,使用仪器技能(M=4.1125)>制作课件技能(M=4.0128)>基本概念(M=3.6221)>基本理论(M=3.4854)>研究方法(M=2.9937)。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仪器的使用技能和课件制作技能较好,优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然而,在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中,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是最薄弱的,需在日后进一步加强。
4.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层面的能力
这个层面的能力是要求较高的,其内容主要指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但从调查的数据来看,该层面的能力水平是较低的(M=12.4905,S.D.=6.2186)。毕竟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实现多方面的“创新”本身并非易事。因此,2004年《标准(试行)》对其也只是一项鼓励性的标准。
5.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社会责任层面的能力
教师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具体来说,其主要由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和规范行为四个方面组成。通过调查,该层面的能力总体水平还是比较好的(M=17.6245,S.D.=6.4213),只是略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能力水平。此外,“健康使用”一项得分最高(M=4.3255),得分最低的是“有效应用”(M=3.3851),其他两项均值得分相似,处于中间状态。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教育技术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建设
只有完善相应的计算机与网络平台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应有的功效。从目前的情况看,小学的教育技术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已经得到较大改善,但仍存在诸如电脑数量有限、网速缓慢、网络平台建设不足、实践基地缺乏等各种问题。“教师因此逐渐形成了因设备缺乏而不再考虑使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也使教师逐渐产生了认为可以不用掌握教育技术知识的消极态度”[3]。因此,我们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育技术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具体而言,我们至少应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对学校的师生进行预算,按一定比例配备计算机设备,同时建立数量适当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以作教育技术训练与教研之用;其二,拓宽资源收集渠道,积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信息网,建设教学资源网站,供全校教师与学生学习与训练;其三,加快教育技术设备与教学仪器的更新,建立教学仪器设备监控与管理中心,为教学与教研提供便捷的服务。
(二)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笔者以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学校层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形成对教育技术的正确认知;其二,教研室与教研组层面应强调教育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其三,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并在实践活动中予以执行,切实做到奖优惩劣,使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养成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除此之外,提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树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准则,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其中,良性的教育技术支持就是关键的要素之一。
(三)以科学研究为手段,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理论水平
确切地说,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应用教育技术并非易事。它不是简单的套用,或者是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而是一种以教育技术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技术要素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课堂教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停留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对教育技术应用的一种粗浅化的理解,更是对教育技术功能的弱化”[4]。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教师们对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解过于窄化,往往只是把它当作课件制作、资料查阅等层面的教学手段或工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理论掌握得不够深。因此,我们应当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着手,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学校应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研究,以课题或论文的形式,要求教师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存在的问题,并认真探索解决之道;其二,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研究符合学科规范;其三,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搭建与高校科研人员合作的平台,形成“大学—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良性互动机制。
(四)多途径学习与培训,发展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力
从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层面的能力是较弱的,实际上就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力上处于薄弱环节。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多途径的学习与培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一,学校可通过讲座与报告的形式,聘请高校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或一线名师讲解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技术应用相关的内容;其二,教师可通过案例研讨与互助备课的形式,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三,学校可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技术应用的专题培训活动,以灵活的方式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其四,教师个体应养成反思课堂教学的习惯,对课堂教学后的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86.
[3]王小宾.影响教学设备使用效益的基本因素分析[J].广西教育学学院学报,2004(4):52-55.
[4]侯英杰.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8):35-37.
作者:丁亚欣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