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启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应将教师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学习难题为重点,充分考虑教师学习的实践性、知识性和反思性特性,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关注教师学习困境,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在进行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时缺乏合理的理论指导。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不合理,缺乏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结构的探究。而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是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培养合格教师的关键。如何设计教师教育课程,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如何“教”取决于教师如何“学”,只有深刻理解教师学习的内涵和特性,在教师学习理论指导下,重视教师实践和反思,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一、国外相关的教师学习理论
1、舒尔曼(Shulman.L)的六元素模式理论
在舒尔曼架构的教师学习理论中,教师学习是发生在一个整体的专业发展社群中,有愿景的教师在动机下教学,并能在经验中反思学习。[1]舒尔曼的教师学习理论构架由愿景、动机、理解、实践、反思、社群六大因素组成。[2]愿景是教师的一种观念,即教师要有对教学和对学生成长的理解和思考。动机是当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实际效果产生落差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完成目标。理解即是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去教和教什么内容。实践是教师在多变的情境中进行决策与采取行动的能力。反思是指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行动,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不断地提高在经验中学习的实践能力。而社群是指在个体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情景。要把这六大元素整合起来才是成功的教师。
2、“HPL”教师学习理论
HPL(Howpeoplelearn)[3]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院和医学院在2000年联合的关于“人类是如何学习的”报告中的学习框架。包含四个部分:以知识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社区为中心;以评估为中心。凯伦•汉姆斯(Karen-Hammerness)和达林•哈蒙德(Darling-Hammond)等人在此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学习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构建了教师学习的理论,即是以愿景为中心的四个因素:理解、实践、工具和意向的之间的循环和紧密联系。其中,愿景是指在教学中去激励和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的可能的和可取的象征,能够帮助教师构建一个发展和评估在他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范的基础。理解是指对学科、教学法、学生和社会环境要具备的知识。工具是指在课堂中使用的概念性和实践性的资源。这些理解和工具需要整合在一系列的实践当中。另外,意向即指理解通过工具和实践,需要的形成一种关于教学、儿童和教师角色的思维习惯或行为。这几个因素之间不是相互脱离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3、费曼南瑟(Feiman-nemser)的教师学习理论
费曼南瑟将教师学习划分为职前教育、入职引导和专业发展三个阶段,并指出了教师学习每个阶段中的学习要点。[4]教师的职前教育阶段是教师以后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未来教师要扩展自己有关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学科和学生的有关知识,最为关键的是学习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而在入职引导和专业发展阶段则更注重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有关经验,满足不同的学生需要。
二、教师学习的特性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
国外教师学习理论共同强调了教师学习的相关特性。首先实践性,教师实践是教师学习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教师外部接收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的桥梁。比如舒尔曼的教师学习理论即强调教师的学习要在共同实践的环境之中,包括设计和调整课程、课堂管理和理解学生等,是教师学习重要的环节。而凯伦•汉姆斯则强调教师学习的因素里中的理解、工具和意向都需要整合到一系列的实践当中,才会存在实际意义。其次是知识性,在国外学者对教师学习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行探究时,首先就会对教师的知识观念进行构建。实际上,教师学习理论的提出就是对教师反思的强调。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师学习理论对教师反思个人学习、教学和实践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其中,舒尔曼的教师学习理论则将教师反思作为教师学习各个因素的中心环节,它贯穿在教师的实践、动机、愿景和理解当中,帮助教师提高从自己以及他人的在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费曼南瑟也指出教师要反思什么是好的教学,并对比自己以前对教学的理解,理解教师进行反思的意义。教师学习的特性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知识性和反思性涉及到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中课程内容的选择、实践课程的设计和教师学习方式的培养等。同时,也渗透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环节。教师学习的特性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将教师学习的特性与教师教育课程相结合进行分析,不仅是对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的升华,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师教育课程问题,从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设计。
三、教师学习的难题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重点
在教师学习去教的过程中会遇到三个难题,首先,是学习去教需要教师用完全不同于学生时代的思维去理解教学。有学者将教师在作为学生时期的学习称为“学徒式观察”,这段时期的经历对于未来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方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次,教师学习去教不仅要求教师要“像教师一样思考”,而且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于实际情境中。最后,就是在教师培养中涉及的“复杂性”问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事情是可以规划准备的,但是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培养未来教师对这种复杂性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5]总结起来即是前概念、情景性和复杂性的问题。教师在学习去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要点。教师教育课程的合理性取决于教师的“学”,只有明确教师学习的内涵和难点,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师教育课程。而教师学习去教过程中呈现出的前概念、复杂性和情境性的难题是学习者长期积累和教师本身的职业特性引起的,会对职前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等产生深远且复杂的影响。所以,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中必须要认识到教师学习去教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理解其对教师产生的影响,在对课程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实践课程的优化等进行重点分析,培养教师相关技能。
四、教师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
1、教师学习理论要作为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支撑
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是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培养合格教师的关键。[6]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上缺乏合理的理论指导,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也是导致师范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忽视了对教师学习理论的探究。然而,教师学习与教师教育联系紧密,贯穿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此外,教师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教育课程设计需要将教师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充分考虑到教师学习的内涵和特性,选择课程内容知识、培养教师教学技能,从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推动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2、重视教师学习特性,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在内容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薄弱、学科专业课程庞杂、教育类课程不足和实践性课程匮乏等。[7]所以,教师教育课程在设计理念和原则中应体现出教师学习理论的特性,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应该以教师学习知识为主,结合教师实践和反思。此外,要重视教师的实践质量,教师学习的知识构成,不断引导教师反思,并将其运用到教师的一体化培养过程中,从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
3、关注教师学习困境,优化教师课程设计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问题,是教师教育课程在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重点。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要充分地考虑到教师学习的难点,努力去利用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案例分析、情景分析等方式帮助未来教师了解真实的教学状况,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摆脱“前概念”的负面影响。此外,课程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发挥学生的情境性思考能力,学会像教师一样思考与行事。最后,在处理复杂性的问题上,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多方面地培养教师的应用技能,提高教师应对复杂教学环境的应变能力。
作者:徐撒撒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