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整合和开发教师教育资源,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并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精神,提出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方案和模式架构,探索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特点及平台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信息共享平台;图书馆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启动。在推进专业认证、促进高校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师范类专业重要课题的时代背景下,各高等学校应认真学习《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与目标,找准专业发展方向,补短板、找不足,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输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构想是在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促进师范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范类专业建设与认证标准的达成度而提出的。高校教育教学类信息平台建设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输入主题词“高校信息共享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最早的一篇学术论文出现在2005年,截止到2019年1月,相关论文共计169篇。从论文的年度分布看,自2013年以来较受学者关注。相关论文所属学科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的相关学术论文61条,经过筛选,获得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52篇。论文主要围绕信息素养教育、区域高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等展开论述,关于服务于师范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平台建设研究比较薄弱。《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已下发一年有余,针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已经开始,但相关研究稍显薄弱。本文以地方普通师范类本科高校为例,探索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想及其在促进师范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师范类专业建设与认证标准的达成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期丰富和深化相关领域研究,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1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1月25日召开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将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教师教育建设改革的突破口,重塑体系、落实保障、提高质量,推进教师教育振兴发展。”[2]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已经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抓好抓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自2018年以来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应主动作为,积极寻找图书馆工作与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契合点,创新工作思路,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升教师培养规格、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提供文献支持和技术保障。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就是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构想。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提供教育理论研究文献支持,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实行三级检测认证[3]。全国187所师范院校和363所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都需要投入到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自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部署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以来,所有师范类专业必须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指标体系,认真研读认证标准,根据认证标准对自身的专业定位与规划、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教师队伍、办学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自评、调整和完善。这是一个自查的过程,更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以认证标准来比对办学现状,查找自身不足,找准差距所在,找寻改革路径,实现提升和突破。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改革者必须充分学习国内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经验、新方法,认识到集教育教学理论成果、最新资讯等文献数据于一体的平台,能够为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提供最全面、最详细和最及时的文献支持。

1.2提供教学文献支持,助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分别对中学教师培养、小学教师培养和幼儿教师培养提出了专业认证标准[1]。以《中学教师培养认证标准》为例,该《标准》是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中学教师培养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开展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资质认证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高等学校对中学教师培养专业进行建设和评估的重要指南。《标准》在专业定位与规划、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教师队伍、办学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7个方面提出了37项指标,以上37项指标的达成度是专业认证工作中判断其是否达到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本指标。认证标准中“课程与教学”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其中的8项指标中,有3项与教师教学能力和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有关,这3项指标(2.4、2.5、2.6)分别对课程是否充分关注学科研究前沿、是否将中学教学案例融入教学、是否关注教师养成教育、是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等进行了详细规定[1]。信息共享平台中的教学研究资料、优秀教案、教学视频等资源能够满足师范类专业师生对学科专业的前沿指导、教学改革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学实践成果的需求。

1.3提供交流探讨的空间,助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学教师培养认证标准》所提出的37项指标之2.6明确指出:“注重师范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采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1],信息共享平台的交流研讨空间在助力师范生实践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总之,在全力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能够满足师范类专业师生教学、实践需求的多功能文献平台,它能够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助力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助力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有效达成。

2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思路

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最大化地整合幼儿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各类教育教学文献信息的虚拟空间,它的服务对象是师范专业师生,它既是一个检索、获取教育资源的空间,也是一个协作学习和咨询交流的空间。

2.1主要内容

根据平台的功能,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主要包括三大专区:一是资源共享区,该区包括各类教育资源库,为师范专业师生提供教学研究、教案编写、PPT制作、教学设计等各层次资源信息服务。二是协作学习区,该区是一个师生协作学习、沟通交流的空间。三是咨询服务区,该区提供各类咨询,教务处、各学院和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可登陆咨询服务区,实时解答师生的问题。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资源共享区是该平台建设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四大板快:第一是“教育文库”,它主要包括国内外教学动态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介,按学术专著、学术论文、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会议等分类制作。第二是“教学课件资源库”,它包括幼儿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优秀课件,按学科类别整合建设。第三是“教学视频资源库”,它包括幼儿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优秀教学视频,按学科分类制作。第四是“教案资源库”,它包括幼儿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优秀教案,按学科分类建设。

2.2建设目标

通过该平台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建设与认证标准的达成度,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建设目标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师范类专业师生对中小幼教育教学文献信息的需求。该阶段一般依托各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教育类纸电文献资源,联系教务处、二级学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中小幼学校,多渠道获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资源需求。第二阶段:按照项目规划建设平台的三大专区,实现平台的资源获取、协作创新和沟通交流的功能。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既是一个优质信息库,也是协作创新、沟通交流的网络空间,通过协作学习和咨询交流,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同时,通过这个平台,管理者可以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及时纠偏和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大有脾益。第三阶段:充实和优化平台的各类文献资源;对平台协作学习区和咨询服务区各项功能进行测试、调整和完善。通过不断完善,实现平台功能完备、系统稳定,实现平台按时使用。

2.3主要特色

2.3.1功能的复合性

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供师范类专业师生使用的多功能平台。使用者既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检索、获取、下载所需要的资源信息,也可以在平台上开展协作学习,或就某一个问题与其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它集资源获取、协作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具有功能复合性的特点。

2.3.2资源信息的密集性

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的资源共享区包括四大信息资源库:教育文库、教学课件资源库、教学视频资源库和教案资源库。四大资源信息库最大化地整合了各类教师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资源信息密集性特点。通过阅读资源库的各类资源,师范类专业师生可以获得教育专家的理论思考和感悟,可以和一线优秀教师同行就教学、教研话题进行对话和沟通,通过平台资源,阅读者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获取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四类资源信息库将会帮助师范专业师生实现教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3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有效路径

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教育教学资源的集合库,同时也是一个供学生学习、观摩和交流的平台,它不仅将图书馆的相关纸电资源更集中地在平台上体现,而且还要根据需要搜集和建设新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视频库、优秀教案等教学资料等,同时,平台的多功能性特点决定了平台建设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条件作支撑。因此,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的有效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依托图书馆资源,多渠道获取和开发教师教育资源

3.1.1馆藏资源数字化

图书馆馆藏纸质教育类图书和期刊资源较为丰富,但复本量有限,不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解决路径:通过对馆藏纸质教育类图书和期刊进行数字化加工,在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上其电子版,提高馆藏纸质图书和期刊的利用率。

3.1.2实现跨库检索功能

图书馆馆藏教育类数字文献资源一般分布在多个数据库中,布局较为分散,读者查询检索效率较低。解决路径:运用跨库检索技术,对数字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检索和获取资源的一站式服务,提高获取资源的效率。

3.2突破资源获取瓶颈,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校地共建共享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馆藏的教育教学类图书偏重于理论研究类,难以满足师范专业师生对教学类资源的需求。解决路径:校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建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4]1,在该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地方教育部门、地方中小幼学校、二级学院和教务处,在“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合力共建服务于中小幼教育教学的资源信息库,满足师范类师生对教学类资源的需求。

3.3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平台的三大功能

教师教育信息共享平台既是一个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信息库,它还是一个读者之间、读者与管理者之间协作创新、沟通交流的网络空间。建设这样一个多功能的共享平台,需要克服以下技术难题:一是科学制定各类文献资源的标引标准,实现平台资源的精确标引和高效检索;二是规范平台上各类视频资源的数据格式,运用先进的媒体播放技术,实现当最大并发用户播放时,平台上的视频资源能够清晰、流畅、稳定播放;三是共享平台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接,实现后台统一管理、统一回复,方便与读者进行互动。目前,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已经进行了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也积累了很多建设经验[5]56-59,平台建设团队应积极吸取已有成果,并根据教育教学类特点,做好资源整合和资源建设工作,力争在资源和技术上突出本平台特色,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做好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服务,实现服务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目标,使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再上新台阶。

作者:王申红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