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在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价值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手风琴在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手风琴在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价值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体现“师范”这一本质属性。音乐学专业的乐器选修应着眼于彰显师范性和专业性。手风琴曾经作为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主干课或必修课,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一门乐器的价值是由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或表现功能及特色所决定的。相对于许多小众乐器,手风琴更善于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学形式多样化。手风琴自身的魅力赋予它在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教师教育;价值;课程体系;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手风琴一直作为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主干课或必修课,在国民音乐教育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群众业余音乐生活中,也常能看到它的身影。手风琴在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中国,这并不仅是由于特定的政治气候,还与这一乐器自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手风琴课在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高于小乐器又不同于钢琴课”的地位。[1]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非师范化倾向愈来愈突出,而像手风琴这样更善于彰显师范性的乐器却越来越处于弱势。本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原则,本文拟从分析音乐教师教育的性质和手风琴对于“师范性”音乐教育的彰显入手,对这一现象加以反思。

一、高师音乐学专业的“非师范”倾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铺开,我国教育领域从思想观念到行为范式都在发生着普遍而深刻的变化。2001年起,音乐课程标准开始在全国试行。然而,遗憾的是,作为培养音乐教师摇篮的各级师范院校,在教育规模、思想观念的更新变革中却迷失了自身的使命,不少师范院校的“师范”性质逐渐丧失,走上了办综合类大学的道路。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王耀华先生认为,当前人们对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盲目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部分师生在确定专业方向时,往往以培养专业表演、创作、理论工作者为追求”。[2]形势是严峻的。随着高校扩招,不少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生源日趋多元,竞争也日趋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办学目标办学方向的日趋模糊。仅从器乐角度讲,音乐学专业的师范生在乐器选修方面表现出较为普遍的盲目性。以华东某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音乐学(师范)专业为例,虽然名义上是音乐学专业,但实际上除了依旧保持钢琴普修,不少学生都以西洋管弦乐器、民族管弦乐器中的一些小众乐器作为主修“专业”。不可否认,任何一门乐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及学习意义,学生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这一选择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音乐学专业是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的师范教育,并非培养专业艺术团体演奏员或演奏家的音乐表演教育。更进一步讲,多数学生的音乐基础也决定了他们不大可能在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实现由初学者向专业演奏家的转变,更何况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已经被亮红牌多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说过:“国家设置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目的是培养培训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学教师,离开了这个目标,师范院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3]

二、手风琴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师范院校应当坚定不移地为中小学教育服务。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学与社会音乐教育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艺术理论素养、扎实的音乐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的高素质音乐师资与音乐教育管理人才。高师音乐学专业应当旗帜鲜明地在课程建设中彰显“师范性”的学科性质与特色。为此,王耀华先生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应当体现“三性”,所谓“三性”,就是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其中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与专业音乐院校人才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主要区别;[4]专业性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演唱、演奏技能以及相关的音乐艺术专业基础素养;而基础性则是为人师所应具有的人文知识、视野、情操。并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完成“师范”这一本质任务。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手风琴一直是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的必修乐器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乐器因其便于携带、声音洪亮、音色优美多变、表演形式多样而备受喜爱。然而,随着新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乐器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某些时候,甚至还没有传统中一直属于小众的乐器那样被关注。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有手风琴自身的原因———传统低音表现力的局限性,有教育决策者对过去过于偏重手风琴教育的矫枉过正,也与手风琴教育队伍中一些人在行业上的不自重不无关系。然而,每一样乐器都有其优长,亦有其不足。换言之,没有哪种乐器是完美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看待特定乐器的表现能力及特色,而不是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虽然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手风琴不再是主干课(实事求是地讲,也不需要成为主干课,而应成为众多乐器家族中平凡而有自身特色的一员),然而,相对于许多小众乐器,手风琴对于音乐教师教育的价值是值得推崇的。手风琴作为乐器,其演奏主要在于体现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性”层面,本文在这里要强调的却是这一乐器对于音乐学专业“师范性”的彰显作用。这里所说的“师范性”,是指手风琴除了其自身的艺术表现功能,还具有更有利于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更善于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在当代,音乐教学已经摈弃传统上教师和学生端坐于教学场所某一固定位置的僵化教学形式。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打破过去“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模式,构建平等对话、协商、教学相长的交互式新型师生关系,[5]而这一互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的近距离交流为前提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即倡导“做中学”的教育范式,这一观念今天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得以广泛推广。音乐教学中,教学所用乐器如果不能随教学活动的需要随意移动,就会使教学行为受到限制。因此,选择适宜的教学乐器就成为音乐教师应当考虑的因素。而手风琴可以根据演奏者的身体条件,有4贝斯至120贝斯等不同大小的型号,一般中小型的琴体足以让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从学生角度来说,不同型号大小的手风琴(最小如8贝斯)也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使用。就目前来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普遍开设钢琴课程,作为拓展,也会将电子琴(或数码钢琴)作为辅修键盘乐器。不可否认,这两件乐器各有自身优点,但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最为明显的是,钢琴笨重,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且不易挪动,钢琴音色一旦发出就开始衰减,不能持续保持;而电子琴固然可选音色多、功能多,但是也因其需要用电启动和不易随身携带而使教学行为有所限制。而同样作为键盘乐器的手风琴,不但具备键盘乐器的共同特点和优点,最大的优势是还可以随着教学活动的需要任意移动,特别是中小型手风琴(如60贝斯上下)由于重量小、体积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可以轻松应付各种教学形式的需要。在奥尔夫教学活动、声势律动中,这一乐器的使用可以轻松满足教师边教边讲、边演奏(或伴奏)边与学生共同活动的需要。相比之下,其他乐器很难做到这一点。[6]

2.有助于教学形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观念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方式要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听觉训练,重视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重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7]这些都要求教学不仅要内容丰富,还要形式多样化。手风琴不仅便于携带、音域广阔、富有表现力,还可以采用伴奏、独奏、合奏、重奏以及协奏等多种表演形式,这一特点使音乐教学在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和拓展方面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手风琴与其他乐器的配合具有相当不俗的优势,它可以与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等乐器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一种相得益彰的演奏效果,也可以与长笛、小号、大号等管乐组合,呈现出精彩而多样的演奏效果。[8]手风琴不仅能与西洋乐器组合,也能与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组合,开拓出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在这方面,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的音乐教学堪称典范,该校将手风琴作为办学特色,不仅成立了手风琴乐团,在学前班至三年级的学生中普及了手风琴教育,并且其教学已经走出课堂,将手风琴教学融入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

三、结语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体现专业性、师范性、基础性,这是高师教育的本质任务。手风琴由于其便于携带、音色洪亮优美,并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而长于彰显音乐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和专业性。一门乐器的价值是由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或表现功能及特色所决定的,手风琴更善于展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学形式多样化。手风琴自身的魅力赋予它在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茗,张欢.传统手风琴遭遇的尴尬[J].中国音乐,2007(03).

[2]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三边合力论”[J].人民音乐,2005(03).

[3]李盛兵.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8(05).

[4]同[2].

[5]严永福.“交互主体”视域下的音乐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6]陈剑一.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0(03).

[7]任红军.面向新世纪的高师音乐教育———评《音乐新课程教育教学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8]刘健婷.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作者:严永福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