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摘要]信息技术进课堂是高职教育领域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也是教育教学创新式发展的重要环节,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分析高职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职教师的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举措。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策略与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学能力提升方面一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很多高职教师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向了课堂教学岗位,并且很多比例的教师是非师范类专业,应聘进入高职院校后作为新教师接受的主要是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与培训,在教学法方面没有得到及时的培训与提高,他们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延用自己在高校学习时教授们经常运用的较为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最新理论尚不能与教学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在教学的方法手段与策略方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受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新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的学校由于硬件条件不足安排大班教学,因材施教更是无从谈起。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信息化大潮的驱动下,高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势如破竹。信息技术随着高职专业课程正广泛应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因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作为顺利完成纲要的保障措施之一,强调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加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要求。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教育信息化体系,显著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学术理论界,关于教学能力的概念和分类比较广泛。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处理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等。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能力的内涵增加一项关键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运用信息技术要素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组织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效果的能力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已经不像传统的教学过程那样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教学的内容通常以教学资源库和云平台上,教师要依据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钻研和组织教材。教师除了善于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认知特点等因素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信息能力是否足以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新知识技能之间搭建桥梁,从而使新的教学内容能够内化。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教师要能根据教学目标有效使用多媒体、网络、云平台等载体做好教学设计,组织好教学各环节的活动,教学活动兼具连续性、梯度性、层次性等特点。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分析

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以常州科教城5所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了一次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卷调研。调研表明,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得了可喜的进步。在全国、全省、本市的等各级各类的微课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中各高职院校屡屡获得大奖,获奖教师经常被邀请在全国各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讲座;各高职院校的MOOC平台、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平台、在线开放平台等开发与建设均走在了前列。但是,高职教师的信息化应用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学校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却忽视对软件资源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这一渐进的物理化过程认识不足。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观念因专业、年龄、性别、学历甚至喜好等诸多因素而存在巨大差别,信息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比较抗拒。少数教师教育信息化技能水平较低,无法在教学中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评价标准和体系,第三方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培训理念和目标还需进一步明确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有的较为简单,出现与实际教学脱节的情况,不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实施以理论面授为主的统一培训培训,形式单一,未区分受训者的实际程度;对培训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到位,缺乏对教师培训之后的测评考核,致使某些教师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流于形式。

四、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重任。教师整体素质与能力的高低是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杠杆。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养具有信息化视野的人才的教育目标。高职教师主动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培养并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制度化

高职院校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潮流,贯彻教育管理部门有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信息化建设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一个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翔实、规范、可操作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框架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保证和激励机制,以制度规章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使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氛围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人机融合需要在外部环境促进下才能顺利实现。高校要努力为一线教师营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外部环境,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让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两者并驾齐驱,共同丰富完善。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长走向专业化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舞台上,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主导者角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对学生主体质量生成的优劣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是教学关系中的主导因素,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运用自如的教学策略必将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高低对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自身应该充分认清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教育信息化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念,以积极、创新的态度去接纳、学习该领域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而在教学中娴熟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精细化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教师培训是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重要环节。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任重道远。学校领导、教师个人都要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常抓不懈,让其贯穿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高职教师群体来说,首先要进行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训,使他们能够进行合乎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活动。首先,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专业的信息化培训机构,专人专岗,负责培训的具体事宜。比如制定培训标准与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时间地点人员、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负责培训的监督与考核等工作。其次,培训方式和方法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现在较多采用的专家面授的方式,也可为专家面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专家讲授+上机实训+小组讨论的培训范式颇受欢迎;理论学习和案例实战结合能让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高效;可通过开展学习评比、汇报交流、案例分享等活动激励教师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第三,应站在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计划设置应围绕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核心,做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硬件设施与软件培训相匹配、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不但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理论培训,更要有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点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使培训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实际接轨、体现“接地气”的应用价值。最后,学校应该对培训工作做全程跟踪指导。职能部门应对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及时处理解决遇到的难点问题,以保证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卓有成效。还应采用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并在后期实际教学中“学以致用”的教师给予精神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业绩表现与岗位升降、职称评定、工作绩效等挂钩;树立典型,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提升氛围,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教师。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创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代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与能力。高职院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大批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1.

[2]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Z].2010.

[3]左明慧.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7-28.

[4]何圣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制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5]刘?,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1-36.

[6]王燕.基于地方高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框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8):1765-1767.

[7]尹睿,倪妙珊,孙宁蔚,杨阳.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的绩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71-75.

作者:吴琦 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