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师教学心理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少数民族教师教学心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少数民族教师教学心理研究

摘要:

发展民族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条件。教师是最普遍的文化传播者,也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和最主要的参与者。在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偏远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滞后、文化底蕴不足等问题,导致少数民族教育不足之处的弊端日渐显露。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学心理问题也随之凸显,教师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和教学热情,阻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因而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师的教学心理。在此采用比较分析、调查问卷、访谈、参考文献等方法,基于对海南教育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海南省教师教学心理的不足之处、教学心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改进办法。

关键词:

教师;教学心理;少数民族;海南

海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省份,其中黎族是海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有十四万人之多,同时还分布有苗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化发展,可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海南旅游城市形象。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研究教师的教学心理,发现少数民族教育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分析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主要调查对象为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经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了解和调查,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工作,这些心理问题的外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不强,教学情绪低迷,工作热情消耗殆尽,教师生活幸福感低。在所有心理不健康项目中,抑郁、焦虑的症状较为突出。抑郁的心理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教学环境简陋,教学氛围不浓厚造成;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设备落后,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教学资源匮乏,新鲜的教学人才血液不能注入到教育行业中,教学工作难以开展,从而对教师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以上心理问题的显示,也能看出当地的文化教育部门、学校没有给教师良好的福利待遇,家长对待孩子及教育问题不够重视,老师得不到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与外界的肯定和尊敬。由此可看出,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生存状况堪忧,教师教学心理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二、教师教学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教育文化历史背景影响教师教学氛围

海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旅游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还有很大的发掘潜力,但就目前的教育文化历史来看,海南省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历史背景还有欠缺。其一,海南省的名人中,大多带有过客性质,而非本土人士,唐有皇甫、王义方、李德裕、鉴真;宋有苏东坡、赵鼎;明有薛远、唐胄、王弘海等。但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是被流放至海南,海南本地名人是从明代以后开始增加的,有合称为海南双璧的海瑞和丘浚,但数量依旧寥寥。而在如今,海南经过建省、办特区二十多年的发展,人才规模已经有所扩大,但其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才仍旧匮乏、比重偏低,而且其人才分布也显示出极不平衡的现象,在行业分布方面,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住宿和餐饮方面,教育、科研、制造业人才占得比重较小。尤其在少数民族分布的中部地区,更加难以招来文化人才,使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迟迟得不到支撑,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开展,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积极性下降,教学心理发展很容易走向极端;其二,海南省当地文化产业地域发展极不平衡,海南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使得沿海旅游胜地与中部地区相差极大。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文化产业较为滞后,这其实也是由于海南各产业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海南省依赖旅游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支柱,就避免不了在教育等其他领域的投入资源少的问题,从而使得少数民族教育得不到积极良性的发展,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心理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其三,在海南中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成员对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待值低,从而非常容易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儿女的教育,学生辍学的情况不在少数,教师开展工作也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得不到理解与尊重。以上种种,是造成海南少数民族教师教学心理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学心理健康需要被关注。

(二)经济发展制约教育发展,间接影响教师教学心理

海南作为著名的旅游文化省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资源分配不均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仍旧制约着海南的经济发展。第一,海南省为了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道路,实行的环境保护一刀切政策,也限制了众多工业的发展,使得经济的增长点大幅度减少,除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外,其他产业的岗位需求量较少,发展态势并不乐观,这就导致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刺激点匮乏,少数民族成员大多生活状况不富裕,生活地区相对贫困,生活水平都处于标准线以下;第二,现代旅游业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保证就是发达的旅游交通网,其陆上交通在政府的近几年的大力整治下,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区域内部交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严重而且旅游和交通发展的空间差异显著,内部区域交通的闭塞,直接影响少数民族成员对外交流的便利,使得地区封闭,所以交通还是制约其旅游发展和经济整体发展的一大要素。第三,在海南省,经济地域发展差距显著,也就影响了不同地域教师教学心理的不同,教师职业收入较为稳定,同时也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并不能以赚钱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但是,教师薪资水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以及工作的热情。显然,经济发达沿海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平较高,因此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较高,幸福感强,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小,且解决心理问题更加简单,而在中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平低,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激情与教学态度。因此,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工作的热情不高,工作产生的问题容易对其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在海南中部地区的教师素质相对沿海地区也有差异。经济发达更容易吸引进高素质人才,经济闭塞的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大都是当地乡村教师,他们本身学历并不高,往往执教多年,教学思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水平提高的步伐,同时由于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竞争力小,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弱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的工作态度懈怠、对挫折打击的承受能力下降,由经济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的种类繁多,而且解决难度较大。从受教育的群体来看,由于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不少家庭无力承担孩子的学业,不少学生辍学,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老师教育的范围也受到限制,工作得不到支持与重视,会使得老师产生自暴自弃心理,影响教学质量。

(三)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在对教师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对而言更具特殊性,所以教师的教学心理问题比其他职业更加突出,但社会对少数民族教师的关心程度并不高。

1.种类繁多的工作内容需要教师的多重人格

在当代,社会给予了教师这个职业过多的期望,这就迫使老师除了传授知识给学生外,还要在行为等方面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担负起教育者的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励教育学生,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感恩他人、带给他们正面积极的人生感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在教书之外的育人工作,将老师的工作内容放大化也更加抽象化。很多老师表示,教师工作更多时候是一个良心活,在学校里,老师不仅是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倾诉生活、学习烦恼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是学校教学的骨干;在家庭中一样是担任多重角色,这样繁多的角色转化,往往需要老师拥有多重人格,教师的工作性质不但要求他们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同时也要通情达理,拥有完善的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所以现代往往将教师这个职业神圣化,于是教师这个职业就被更加严格要求,身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的职业期望会带给老师行为上的束缚,老师的一些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无法解压,长期积郁,会造成老师抑郁情绪严重,产生负面心理等。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还常常需要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思想工作只能由老师身体力行,导致本来属于家长部分的教育工作也会推卸给老师,少数民族教师也担任了家长思想进步传播者的角色。

2.巨大的工作量造成工作压力大

职业的压力往往会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生活和社会。现代医学证明,心理压力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影响身体健康。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滞后的经济状况下,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教学方面的竞争也会带给老师巨大的职业压力。海南少数民族教师还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数量激增的问题,而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本来就匮乏的教师资源更为紧张,这就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教书、批改作业、学生单独思想谈话、开班会做思想工作、开家长会做家长思想工作、做家访、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学生特长的指导和培养、早晚自习的看护等,这些都在无形之中延长了老师的工作时间,长期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的疲惫超负荷工作会使老师产生倦怠心理,对职业的好感度降低。另外由于这种压力在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繁重的工作让他们的交际仅仅局限于同事之间的交流,所以这种倦怠情绪容易在教师群体中蔓延,导致广大教师的共同心理障碍,使得教学质量下降,产生恶性循环。

三、改善教师教学心理的措施及补救办法

在2015年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座谈会上,我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指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还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无论是促进教育公平还是教育质量,无论是调整结构还是变革教育形态,归根到底都要靠教师去实施、去推动。所以教育事业的发展,最主要的带头人是教师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尤其值得关注。因此要提高海南省基础教育质量,关键就是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针对促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教育政策不完善,导致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数量不足、学科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由于边远地区小学采取的大都是“村小”的教育单位模式,其管理主要是实行“中心校”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周边村镇的教育资源,对“村小”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可实际上,这种模式的实行情况并不理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小”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这是因为,“村小”虽名义上是由校长直接管理领导,实质上负责支配教学任务的是中心校的教务主任。“村小”校长没有实际的财政大权,这就使得教学、教研支出受到限制,教研经费没有支撑,“村小”管理模式使得学校由原来的财政自由变为财务受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工作开展需要申请的步骤增多,同时也会遭遇上级审批滞后拖延的情况,就会造成老师工作懈怠,将自己的教育工作视为形式,真学实干的精神被消磨。因此可以取消这种由中心校分管各个“村小”的模式。每年由学校直接向教育部门提交经费申请,教育部门下放权力给地方,定时检查学校的运行情况,根据各校情况不同,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样“村小”教育经费不再受到过多的限制,也可以有效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让老师的福利待遇,工薪水平得到提高,也就自然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减少教师负面情绪的滋长。

(二)放宽并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编制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资源存在人才流失严重、教师补充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与少数民族地区本身教学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近年来教师编制的要求有所欠缺有关。首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短缺的问题,可以适当考虑采用多元化的编制标准来减少城乡教师数量差距和专业化的差异,多元化就是使老师的教授专门课程的能力专业化,教师的考核类型多元化,充分考虑城乡的地域差别,对不同科目的教师要求多元化。同时对教师的职称也实行多元化的评定方案,主要是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不只是从教学水平来看,也要看重其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课外关注程度,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对老师来进行评定,可以通过下发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各个老师在学生中的评价;另外,针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村小”教育单位分散、规模小的情况,应打破传统的教师编制,辅助以额外的教学编制要求,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单位的良性发展,从而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其次,在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教师采用的都是“聘”、“用”制度分离的模式,即由教育部门统一聘请,然后分配到各个学校,这就使得学校没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力,找不到贴合本校实际需求的教师,因而容易导致教师专业化标准不合格,也给学校的人才管理机制带来诸多不便。学校没有权力自主聘用贤能,更无法实行优胜劣汰的制度来鞭策教师的进步,不利于学校建设质量好、效率高的教师队伍。总的来说,教育部门应当下放自主聘请教师的权力给地方学校,可以在自主聘请以后上交教育部门做最终的申请,实行“聘请、任用、管理”一体化的学校管理模式,既使得学校对自己的老师直接进行聘用和管理,有利于老师的良性竞争,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人才管理机制的发展。同时,在对待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的教师编制和升职时,可以做出必须曾有两到三年支教经历的要求。近几年海南省省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的发展,通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的设立,已经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的教学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支教,其中“双五百万人才”在海南省已经推行了8年,4000余名志愿者和毕业生到1200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支教,为海南少数民族的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强有力措施让更多的优秀教育资源涌入少数民族地区,推动少数民族教师教学的发展。同时,完善少数民族教师升迁机制,促使老师不断进步,能走出去开阔视野,达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带给海南少数民族教师正面阳光的心态。

(三)增大教育投入比重,改革教师工薪奖励制度

提高薪资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教师职业归属感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部门应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薪资水平。第一,由于海南省经济文化的地域差别明显,少数民族区域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校园教育设施设备落后、教学方式无法与时俱进,教师队伍人才流失严重,组成不稳定,影响了公平教育。教育局应当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校园环境,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氛围;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提高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会促使教师与时俱进,使得老师的教学思想进步。第二,强化老师的教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保障水平应向沿海地区看齐。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工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要求得到保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才能得到保障,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工资管制从由地方发放,调整为由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统一标准统一发放,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薪资透明化,公平化;教师的福利待遇应参照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确保少数民族教师的待遇得到提升,提高教师教学自信心,从外部条件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做到将教师的实际生存环境和社会期望理想化相结合;对少数民族教师在医疗、住房、工作方面给予补贴,减轻教师的生活负担,全面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四、总结

教师的教学心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整个教育事业的进步,本文从文化、经济发展、教师职业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学心理的影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常常是由于对工作环境、文化氛围、工作报酬等不满直接造成的。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抑郁、偏执等负面情绪,由于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其负面情绪也很容易传播给学生,所以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完善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教师编制政策、提高教师薪资福利等方面给出了改进的建议。海南省的教育问题,在省教委的大力改革下,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希望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能够进一步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海南省更好的明天做出贡献。

作者:唐雯谦 单位: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菊梅,余中元.民族地区教学改革县域推进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3):83-85.

[2]李斌,孟凡丽.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课堂教学差异的文化探源———以汉族与哈萨克族教师课堂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8):37-38.

[3]余中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01-104.

[4]李永才.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海南省黎苗族地区为例[J].教学与管理,2007,(36):35-37.

[5]武瑶.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学习心理现状调查分析——以阿克苏地区双语培训为例[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3,(1):57-60.

[6]成巧云,施涌.少数民族地区特岗教师的教学状况调查———以云南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3,(1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