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入职教师教学论文

一、新入教师要“用情教学”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教学的情感性特征。教学的情感性特征要求新入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情投入,用情感催化自身的教学专业化发展。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以知识授受为中介的认识过程。通过教学,实现了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变并由此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知性从来就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表现维度。但传统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把教学的认知性片面化和绝对化,并由此导致教学中师生情感的缺失。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两个“人”的因素,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有认知方面的,还有非认知和情意方面的。另外,即便是从知识授受来看,这种情感性也同样存在。

在我国,知识的授受一直被认为是教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任务,而知识本身也具有情感性。虽然从外在存在形式来看,知识反映的是一种客观事实,似乎与情感和价值因素无关,但其实知识也是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发展的产物,情感性也构成了知识的一个重要属性和特征。这样,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情感性三位一体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教学,新入职教师更应如此。事实上,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也只有那些具有真情实感的教学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情感陶冶、价值观与思想品德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达成三维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此,用情教学对新入职教师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新入职教师而言,用情教学主要有两个认识和实施要点:一是新入职教师对教学工作要有热情,要满怀激情地进行教学并以此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动力支撑系统;二是新入职教师还要充分体验和感受用情教学带给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教师用情教学的结果必然会从学生那里得到一种积极的情感反馈,而这是促进新入职教师进一步投入教学和改进教学的强大动力与内驱力。教学情感的缺失与教学工作中的倦怠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而用情教学是化解教师厌教心理,进而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

二、新入职教师要“熟悉教学”

熟悉教学,对新入职教师来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管新入职教师经过了大学几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教育见习、实习等的锻炼,但还是普遍缺乏对教学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所谓熟悉教学,就是指新入职教师要尽快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程式、方法、组织形式、要求以及相关的理论和理念等。具体来讲,新入职教师熟悉教学主要有以下要求:一是新入职教师要尽快了解和熟悉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内容及要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等;二是新入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并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三是新入职教师要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并能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及学生的特点等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四是新入职教师要努力学习、理解、感悟和运用教学的相关理论。因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对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人类形成了诸多对教学的规律性认识,并通过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范式、教学技术与艺术,以及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表现出来。新入职教师只有学习、领悟和运用这些相关教学理论,才可能把自己的教学建立在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达到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熟悉教学是促进新入职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三、新入职教师要“琢磨教学”

琢磨教学与我们经常所讲的磨课相似,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磨课。“磨课是教师依靠专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对课堂品质以及教学水平提出自我规约及更高水平的要求,通过学科组评议、自我反思以及优质课等过程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教研形式。具体而言,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大家协助下,把某课教学当作科研课题,采取多种形式,运用科研方法,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使这个教师某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取得系列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教研和科研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由此可见,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集体性,它主要是以教科研共同体的形式来进行的。相对于磨课,琢磨教学既可以以集体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个体独自的方式来展开。当琢磨教学以集体的方式来进行时,其含义就等同于磨课;而当琢磨教学以个体的方式来进行时,它又与磨课有所区别。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养成琢磨教学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新入职教师琢磨教学的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一是琢磨教学内容。新入职教师琢磨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要解决自己“搞懂”和把学生“教懂”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通过琢磨教学内容,新入职教师自己首先要搞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的内容,因为教师自己都不懂的东西是无法把学生教懂的;其次,新入职教师琢磨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研究如何把学生“教懂”这一问题,因为教师懂的并不意味着学生也懂,更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把学生教懂。因此,新入职教师要培养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琢磨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成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再把自身的知识结构转化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二是琢磨教学方法。琢磨教学方法就是指新入职教师还要研究如何通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其中的关键就是研究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启发性的教学原则。三是琢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教师的教应基于学生的学,而脱离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必然是寡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样的教学也是毫无意义的。四是琢磨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独特和个性化的,因此,“因材施教”和“因学而教”永远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琢磨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新入职教师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每位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应并匹配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五是琢磨教学风格和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是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要求新入职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的难度颇大,但它始终是新入职教师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新入职教师琢磨教学风格和个性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研究自身的性格特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培育自己的教学优势,并通过优势的发挥规避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劣势,最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好课都是磨出来的”。如果每位新入职教师都能养成琢磨教学的习惯并掌握正确的方法,其教学的专业化发展就有了坚实的支撑。

四、新入职教师要“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当前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对反思教学的概念与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如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就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相关成果和教师成长的现实经验都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反思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是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核心要素。大凡那些对教师岗位适应期短、教学进步快、教学成绩显著的新入职教师都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通过反思来总结自己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此增强教学中的自觉性;相反,一名不善于反思和总结的教师,其教学往往难有提升,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什么提高和进步。所以,新入职教师要特别注重培育自己反思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总结自己教学成功的经验,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教训,并明确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同时,新入职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可以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来进行。在不同阶段进行的教学反思具有不同的功效。“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反思教学对促进新入职教师的教学专业化发展确实具有重要甚至是神奇的作用。

五、新入职教师要“研究教学”

教学还要与研究相结合。教师要以研究和探索的态度与方式来对待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工作,这不仅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而且是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是否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是传统传授型教师与现代研究型教师的一个根本分野。对教师研究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有人把它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二是培养教育专家型教师的客观需要;三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内驱力的重要源泉;四是名师们的共同特征;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研究教学,决定了新入职教师要转变“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职业角色观,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新的职业角色观。当然,教师从事的研究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是有区别的,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教师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是“教学实践研究”,而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研究得更多的是“教学理论”问题。另外,新入职教师开展的教学研究还应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要体现“校本教学研究”的特点,即新入职教师应该研究本校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自己身边的问题,研究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并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及质量的提高;二是要体现“教学行动研究”的特点,即新入职教师开展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实践取向,而不是理论取向的,是为了解决本校和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有效性;三是要体现“微观教育问题研究”的特点,即新入职教师研究的主要是有关教育教学中的微观问题,而不是有关教育的中观问题,更不是宏观教育问题,而对这些“小问题”的研究并不影响研究的意义,因为研究的价值与研究问题范围的大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对新入职教师而言,有意识地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学与研究的结合不仅可以使新入职教师充分体会到教学和研究带给他们的双重甚至多重乐趣,而且,研究教学也是提升他们的教学层次和促进其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新入职教师要“交流教学”

尽管新入职教师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开展有关教学的交流与研讨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既具有集体性的特点,又具有个体性的特点,是集体性和个体性的高度融合。从教学成果呈现及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的层面上看,教师的教学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但从某一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来看,教师的教学又具有个体性的特点,他们主要是以独自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的。教学的集体性和个体性共存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教师开展教学交流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尤其是对新入职教师来说,由于他们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及对教学的直观感受,加之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教学交流对促进他们的教学专业化发展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交流教学的关键是要在学校里构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机制和形成相应的环境与氛围。当然,为了使教学交流更高效、更深入地进行,也有必要对具体的交流活动提出一些要求:一是要构建促进教学交流的教师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彼此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总结教学失败的教训,以及各自对教学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以达到丰富新入职教师教学与课程资源的目的;二是要形成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与氛围,在这个共同体中,无论是新入职教师、中年教师还是老教师,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交流的氛围是民主和谐的,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教学交流才可能是坦诚、深入和有效的;三是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和名师的引领作用,尽管在交流过程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新入职教师与名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成效及对教学的感悟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在交流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发挥老教师和名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让新入职教师在教学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有一个可资学习、模仿和借鉴的对象与榜样;四是要设定交流的主题和具体内容,尽管教学交流应该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但每次交流的内容要尽量明确和具体,即在每次教学交流前最好确定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研讨,以便使教学交流深入进行。交流教学是为了让大家在教学过程中取长补短,达到相互借鉴和共同提高的目的。应该讲,交流教学对新入职教师熟悉、适应教学并促进其教学专业化发展是有针对性的。

七、新入职教师要“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对教学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促进关系作了十分精辟的阐述。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和多边互动的过程,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只有教师教而没有学生学的教学,也不存在只有学生学而没有教师教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来就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和条件的。具体来讲,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通过教师的教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反过来,学生的学又构成教师教的前提、依据和理由,学生的学又要求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这就是教学相长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实现教学相长的要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师的教要基于学生的学,并促进学生的学;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来自学生学的反馈信息,为改进和提升教学提供依据。过去,教学过程长期被看成是师生之间的知识授受过程,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但从本质上讲,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新入职教师改进和提升教学就离不开学生学习这个参照体系。向学生学习,可谓是新入职教师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新思路。

八、新入职教师要“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或提高教师教学中的有效性是当前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有效教学这一命题中蕴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并非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有用和有效的,或者说,在教师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能有不少教学行为、方式和活动是无效的,甚至是发挥副作用的。这就是学术界所研究的“病理教学”、“教学的负功能”和“教学的负作用”等。有效教学总是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相联系的,突出表现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能力和个性,提高了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以及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总之,在教学的前后学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就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性质、特点与要求。有效教学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意味着新入职教师还必须增强自身有效教学的意识,并通过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反思和研究能力等方式,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无用功,以师生最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成效。新入职教师要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把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作为自身教学工作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有效教学对新入职教师来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系统的要求,也是促进其教学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九、新入职教师要“生成教学”

与“生成教学”相对立的是“预设教学”或教学中的“预设性”。“所谓预设性教学,就是指充分发挥了预设作用的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教学是十分重视预设的,但预设常常有强力强制倾向”。传统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把教学中的预设性推向了一个极端,它通过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严格规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进程和组织等。预设性教学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管理与目标达成,其优点是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并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但另一方面,过度预设教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使教师的教学程式化,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以及教学个性、风格的充分彰显。针对传统教学中的这一问题,生成教学的概念和要求应运而生。所谓生成教学,“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即从‘预设性’到‘生成性’的转变,强调师生基于课堂情境(景)的多变性,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对话与交流实现教学中意义的不断创生”。生成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比较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足够的教育教学机智等,显然,它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高层次要求。尽管如此,让新入职教师了解和掌握生成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树立生成教学的目标追求也是促进他们教学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生成教学对新入职教师的教学来讲是一种要求、一种目标、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和一种境界。

十、新入职教师要“提升教学”

教师的教学具有知识的再生产性和教学阶段的周期循环性等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这一现象: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效果在周期性循环的过程中没有什么长进,总是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的循环往复上,他们把教学作为一种机械化和程式化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特别是对新入职教师而言,就面临着一个不断改革和提升教学的问题。提升教学,首先就要求新入职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教学的现状及其所取得的成绩,要把不断优化教学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其次,还要求新入职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因为缺乏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新入职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规律和原则的理性认识与把握为他们提升教学提供了内在的依据;再次,还要求新入职教师要善于积累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以此来指导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十一、总结

总之,促进自身的教学专业化发展是新入职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和任务。尽管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对新入职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注重以上十一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将有助于新入职教师在熟悉和适应教学的基础上达到促进自身教学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作者:褚远辉 段利华 单位: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